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中国传统文化 —— 绪 论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二、文化的结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四、如何学习中国传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多样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1、文化的定义
《辞海》: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 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 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 形态。
季羡林(一点)
综合思维
“隐士”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 其时,惜哉!”
《华商报》图片:陕西终南山隐士的一处居所。 ——陈团结/ 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我们概括为三点
农耕型
由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决定
人伦型
融合型
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修养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各家的不同说法
2、我们概括为三点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各家的不同说法
梁漱溟(十四点)
1、广土众民 3、历史长久 5、久滞不进的社会 7、根基深厚的家族制度 9、无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要求 11、不属普通国家类型,是天下国 13、“孝”的文化 2、民族同化融合 4、动力不明 6、宗教观念淡薄 8、学术不走向科学 10、道德气氛特别浓重 12、无兵的文化 14、“隐士”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创 时 地 造 间 域 主 上 上 体 是 中 华 民 族 以 古 代 为 主 限 于 中 国 境 内
二、文化的结构
1、划分的标准
2、四分法 3、我们的划分
二、文化的结构
1、划分的标准
按时间、空间、信仰、适用人群、社会功用划分 我们介绍按逻辑层次划分的观点
二、文化的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徐小琳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如果北京想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了; 但要把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

美国学者塞缪尔· 亨廷顿1993年提出: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冲突,将只归结为文
化冲突。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重义轻利、重人轻己、重人轻物、重道轻器、重文轻武、 重国轻家、重古轻今、重关系轻规则、重义务轻权利
融合型
多元性、兼容性、开放性、和平性、综合性、整体性
1985年7月24日,独自一人漂流了1000余公里的 “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在金沙江通伽峡段遇难。
■1985年,美国著名激流探险 家肯· 沃伦准备漂流长江的消 息传来之后,西南交通大学 电教室摄影员尧茂书决定漂 流长江。 ■1985年6月20日,尧茂书乘着 “龙的传人”号橡皮船开始 漂流长江,一个多月后,在 金沙江通伽峡段触礁身亡。 ■1986年6月至11月,中国长江 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国 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 联合长江上游漂流探险队漂 流长江,首次全程漂完6300 余公里的长江。这次“长漂” 中共有11人遇难。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 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 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 献。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 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 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 地建设。 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
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书目: 1、 2、 3、 4、 5、

能够求同存异和同化融合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我们概括为三点
农耕型
内向性、封闭性、循环性、重复性、凝重性、包容性、
耐冲击性、超稳定性、小而全、重农轻商、安土重迁、
避险求稳、宁慢不乱、小富即安、知足常乐
人伦型
宗法性、群体性、世俗性、人文性、道德性、崇拜祖先、
尊师重教、尊老崇古、注重廉耻、亲疏有序、重责轻权、
2、四分法
器物层„可感知的实物层面‟
心理层„不可感知的心理层面‟
制度层„社会制度及人际关系‟ 行为层„习惯化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文化的结构
3、我们的划分
观念文化 民间信仰、儒学、宗教、八卦五行
制度文化 家族宗法制、职官制度、科举制度
艺术文化 汉字、书画、音乐、戏曲、建筑
民俗文化 饮食、习俗、江湖
《列子 · 汤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 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
外国人不理解:为什么是“搬山”而不是“搬 家”?
四、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要寓教于乐,在体验中学。 三要励志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美国学者泰勒在其所著《原始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
简言之:自然的人化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2、文化的多样性
农耕民族(文明古国) 游牧民族(蒙古) 商业民族(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
一、关于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