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对比差异及其原因姓名:乔鹏飞班级:100304 学号:20100876 摘要: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分别在西方、东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着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
然而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通过对比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神的外貌形象,神话体系,性格特征,基本精神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关键字:希腊神话;中国神话;差异;原因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神话的本质,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就消失了”。
因此统观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大概都是以下一些主题:创世,造人,人类的灾难,救世,文化创造······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很多方面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一、差异1、形象的人化和神话色诺芬在一首诗里写道:“埃塞俄比亚人说他的神的皮肤是黑的、鼻子是扁的;色雷斯人说他们的神眼睛是蓝的、头发是红的。
”1由此可见,各民族的神都有不同的形象特征。
在对神形象的塑造上,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是完全不同的。
希腊神话的神是神人同形同性的,而中国神话中的神则以半人半兽的居多。
按照古希腊人的说法,最初的宇宙是混沌的一片,之后分出天地水,正是从混沌之中诞生了大地女神盖亚和厄洛斯(深渊)和塔尔塔洛斯(地狱),接着在大地底层出现了层出现了厄瑞玻斯(黑暗)与倪克斯(夜),两者结合生出“光明”与“白昼”。
盖亚又生出了乌拉诺斯(天空)和蓬托斯(海洋)。
盖亚与她的儿子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十二个泰坦巨神(Titans)及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人,这就是世界上所有怪物的始祖。
后来在盖亚的教唆下,克罗诺斯打败了第一代神界主宰乌拉诺斯,从他的血液中又生出两个巨神。
之后又与自己的妹妹瑞娅结婚,生下了几个神,克洛诺斯不愿重蹈父亲乌拉诺斯覆辙,于是便吃掉瑞娅生的每一个小孩。
后来瑞娅奉该娅之命,在生最后一个孩子宙斯时逃往克里特岛,宙斯在克里特岛长大,推翻了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新秩序在奥林匹斯山建2立。
与希腊神话不同的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大多数神兽同形体。
在中国较早的神话典籍《山海经》等书的记载中,诸神的形态怪异、面目狰狞。
“氐姜”诸族的首领“姜”是一位羊头人身的女神,太晧伏羲氏“人面蛇身”,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伏羲女娲交尾图”等。
这类神斗庄严高贵,至圣至威,神秘莫测,在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人格化的自然物。
2、神话体系的统一化和分散化就总体而论,希腊神话比较统一,从头至尾具有连贯性,而中国的神话则较分散、零星。
希腊神话体系表现为完备、丰富、具备逻辑性。
古希腊在公元2世纪就完成了神话的谱系化工作。
(所谓谱系化,一般是指对原始的零星的神话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个有体系的神话。
)3最早传世的文字当数《荷马史诗》。
后来叙事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记载了许多神的故事,从而使神进一步谱系化。
“赫西奥德神话文献的巨大贡献使当地不计其数的神话得到了分类和巩固,从而消除了混乱,并建立起持久的秩序”。
4中国神话多短小,零散、不成体系。
中国神话中神的数量虽说很多,但没有像希腊神话那样形成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
中国史前时期有东夷、华夏、苗蛮三个部族。
三个部族不仅有自己不同的活动区域,而且因为地域和部族之间的明显差异,有各自不同的有关图腾崇拜、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中的重要神缺少像希腊神婚配和子嗣那样的亲缘关系,。
中国的天神们,不仅缺乏风流行迹,而且也没有通过广泛的生殖行为密切神际关系,组成一套密切的神的谱系。
《山海经》中记载的炎帝、黄帝、颛顼、帝尧、帝崇、帝舜、帝禹等等始祖神,形成了中国神话独有的“帝群”之说。
然而“帝群”中的每一位上帝,包括女娲、盘古、共工等彼此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就连后来出现的比较有名的新神,像夸父、后羿、嫦娥等等,大都与开辟神和始祖神无血缘关系,因而形成了一种多杂、分散、独立的形象格局。
这样以来,中国神话中的神尽管随着氏族社会的融合和神话认知范围的扩展在逐步增多,但大多数的仍是孤立的,并未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完整的神界形象体系。
3、性格特征的人性和神性中国神话是名副其实的“神话”,而希腊神话则是“人话”。
希腊诸神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和人本色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神性成为人性的精妙表现。
希腊诸神不仅具有无边的法力,而且和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爱恨情仇,甚至奸淫、偷盗和欺诈。
在这个神的社会中,有亲情相爱,也有权利斗争。
爱情、阴谋、嫉妒、欲望和傲慢汇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
比如,帕琉斯和西蒂举行婚礼时,未邀请专司争吵的女神厄里斯。
厄里斯就把一只刻着“送给最美丽的人”字样的金苹果偷偷放在婚宴上,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罗狄蒂的争夺。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阿弗罗狄蒂,从而带来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宙斯的妻子赫拉,当发现宙斯到处偷吃,赫拉并没有表示出“神母”的宽容体谅,而是像普通妇女一样醋意大发,穷尽一切办法折磨和作弄宙斯的情人以解心头之恨。
诸神之首宙斯时常会变成公牛或是天鹅吸引人间美女。
因此有人说希腊神话中“神不仅与人同形,而且在性情上与人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神就像是人一样,有男有女,他们一样恋爱结婚,繁衍后代。
在希腊神灵的世界里,就像在人间的大家庭里一样,既有父母兄弟子侄的亲情,也有相互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和为老不尊。
”5在中国的神话中,远古时天地混沌像个大鸡蛋﹐盘古就生长在这个大鸡蛋中。
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裂开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天地当中﹐智慧超过天﹐能力超过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盘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长一丈。
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极高了﹐地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极长了。
盘古临死时﹐呼出的气成了风和云﹐声音成了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肤变成田土﹐头发和髭须变成天上的星星﹐皮肤上的汗毛变成草和树木﹐牙齿和骨头变成金属的矿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变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变成雨﹐……盘古用他的身体化成世界万物。
中国神话中,诸神大都是高高在上的。
神人之间界限明显,神往往都是堂堂正正的君子,形象庄严肃穆、清心寡欲,心中无我,是道德的楷模。
一般而言,中国的神具有威严庄重的品格,伟大的志向以及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的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特别是在伦理道德上更难显出瑕疵。
每个神都具有与众不同,凡人难以企及的能力和完美人格,集世间美好于一身,是帮助凡人脱离苦海的救世主。
他们与世隔绝,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供人膜拜,神圣不可侵犯。
《淮南子》有云:“女娲宓穆休于太视之下。
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精卫不顾辛苦,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夸父逐日,直至死去。
在这里中国神话强调众人力量以及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常表现出一种佑国佑民的气质。
4、崇“有力者”和崇“有德者”“希腊人竭力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结果敬奉为偶像,在地上颂之为英雄,在天上敬之为神明。
”6在希腊神话中,常常是“有力者得之”。
一有不和就以武力解决之,或为王室继承权,或为爱情,或为复仇。
总而言之具有一副强壮而矫健的身躯,是古希腊人的一种光荣。
力大无穷的赫拉克勒斯,三大独眼巨人。
在米开朗琪罗的雕像《大卫》中不难看出希腊人对力的向往,雕像四肢和谐,结构均匀,身姿矫健,充分显示了健与美的高度结合,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中国神话则提倡“德”字,各神都被赋予种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国的神,多数没有私欲,或在个人欲望与使命发生矛盾是毅然放弃私欲。
神立下许多丰功伟绩,既不是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也不是为了获得美色和个人荣誉,而是出于一种为人民造福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神话中创世女娲,天辟神盘古,夸父,文化英雄神农,后羿,治理洪水的鲧,他们为了整体的利益毫无顾忌地做出自我牺牲,成为没美德与贤能的化身。
这些英雄是一种远离世俗生活的道德偶像,神话故事反应的是英雄们的济世美德,厚生爱民意识。
二、原因造成中希神话存在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 有时代的原因, 也有文化的原因, 但是笔者认为由地理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文化形态的不同是中希神话差异的根本原因。
希腊地处爱琴海, 以海洋为生活根基, 是典型的海洋型文化。
崇尚自我, 追求独立, 对大海充满着无尽的依恋。
因此希腊文化形成了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 这表现在神话传说中就是希腊诸神身上有着强烈的对美的理想和向往, 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宗教情怀, 感情的浪漫主义构成神话的基调, 并且保持了相对独立的色彩。
中国地处内陆地区, 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自始就形成了封闭、内向的文化氛围, 所以具有重实际、轻玄想的思想, 这就使得中国神话带有理和道德的成分。
因此中国神话往往是悲剧, 显得庄严肃穆、用词严谨, 神的谱系具有森严的封建等级制, 神话传说大多专注与现实及人际协调作用。
再加上中国神话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被过早地历史化, 这也使得中国神话具有一种浓厚的历史性、伦理性的倾向和道德教化功能。
基于此, 中国的神话传说成为扬善抑恶的教科书, 成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工具。
1苏联克学院·世界通史(I)[M]·北京:三联书店,1975·952 (参考郑梅玲:神话·人话—从宙斯和黄帝比较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摘自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2月)2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16页。
(参考《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性》 2008年人文社会学科专辑第34卷)3摘自《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性》 2008年人文社会学科专辑第34卷4[美]斯威布:《希腊神话故事》,靳今生,靳超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年,第12页。
(参考《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差异性》 2008年人文社会学科专辑第34卷)5《浅谈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神人关系与自我观念》6[德]赖纳·特茨拉夫,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参考郑梅玲:神话·人话—从宙斯和黄帝比较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摘自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