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A. 小学老师 B. 小学老师怀孕着的妻子 C. 职业棒球运动员 D. 12岁少女 E. 外国游客 F .优秀的警官 G. 年长的心理医生 H. 流行男歌手 I. 著名小说家 J. 慢性病住院患者
这个活动包括着丰富的寓意,充分体现了每 个成员的价值观及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或理想。讨 论并不求得一致的结论,真正的目的在于讨论过 程中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及他人的价值观,并通过 他人的启发,调整自己的认识,认清生活中最重 要、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三)发展期——心理自我的快速发展(12~18周岁)
①逐渐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心世界,如对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爱 好、理想等内在品质产生了兴趣,渴望了解自己或他人的个性心 理特点; ②逐步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涂上个人 色彩; ③有较高的追求,产生了与价值观或社会要求一致的理想自我; ④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对一些具体事物或情景, 做出一些理性思考。
互动教学:生存选择
目的:探讨并澄清价值观,以 及通过交流认清生活中最有价值的 东西。 情境:地球上发生了核战争, 人类将要毁灭。但是,一位科学家 发明了一个特别的核保护装置。如 果谁能进入其中,谁就能生存下去。 现在有10个人,但是核保护装置里 的水、食品、空间有限,只能容纳 7个人。也就是说,人类只有7个人 生存下去。请你决定谁应该活下去, 谁只能面对死亡,为什么?并排出 先后次序。
对自己的智力、 性格、气质、兴 趣、信念、理想、 爱好等个性特征 的认识。
自豪感 自卑感
心理自我
自豪感
自卑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内涵
3.从存在方式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 意识
镜 中 自 我
自我意识的结构
现实自我
就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 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镜中自我
又称他人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 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 的基本看法。
建立健康正确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
父亲 (家庭生活) 母亲
求学经历 (成长的助力)
社会经历 (同僚、同学)
破坏自我形象的重要经历
老师
父亲 (家庭生活) 母亲
社会经历 求学经历 (同伴、同学) (成长的阻力、破坏力)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偏差
一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位仍无社会适应力,仍无成就可言的年轻人,最好尽 量发挥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以培养自己的意志为主策。 ——荣格
你知道斯芬克斯之谜吗?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一个 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的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 崖上向过路人提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 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人 必须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 丧生。最后一个流浪者猜到了答案,谜底是人。这个谜 语把人的一生浓缩为一天的经历,婴儿呱呱坠地,一开 始只能在地上爬,成年后两条腿走路,老年的时候,步 履蹒跚,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是四条腿——两条 腿——三条腿。要想猜出谜底,你就应该站在一生的角 度认识自己。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
【个人活动】
写一首关于自己的诗歌
“我是……”
我是 ....................... 我想知道.................... 我听见...................... 我看见...................... 我要........................ 我是........................ 我假装...................... 我感到...................... 我触到...................... 我担心...................... 我哭泣...................... 我是........................ 我明白...................... 我说........................ 我梦想...................... 我尝试...................... 我希望...................... 我是........................
生理自我的形成 此时,幼儿已经把自己从一 个客体的我逐步转化为一个 主体的我来认识。一般对自 己的身体、动作以及个人的 所有物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所以人们把此阶段称为生理 自我的形成期。
自我意识的萌芽
主客体尚未分化
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体对 自己身躯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 护感。但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自我 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 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而存在,以他为中心, 所有这一时期又称为“自我中心期”。
自我意识的结构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心理自我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气 质、兴趣、信念、世界观 等个性特征的认识。 对自己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 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名望等方 面的认识。
生理自我
对自己的身体、性别、年龄、容貌、仪表、 健康状况以及所有物等方面的认识。
内涵
自我认识
自我情感
Who am I?
• 人自诩为万物之灵, 总想究诘宇宙自然的 奥妙。然而曾几何时, 人类发现“自我”的 存在才是谜中之谜。 早具慧心的先人们以 神话隐喻的方式将 “认识自我”的箴言 昭示给后人 认识你自己,否则你 就会被毁掉。
1、我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总是离那个完美的我相距遥遥? 3、为什么总为将来迷惑? 4、为什么总不能确定未来? 5、为什么人与人会有很大不同? 6、为什么一个人会有大相径庭的表现? 7、为什么越读书越觉得不知为什么而读? 8、为什么我似乎根本不了解自己? 9、为什么总要寻找生活的意义 10、为什么总不明晰自己是谁? 11、从哪来?到哪去?为什么,为什么……
雨果
导航作用
任何一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 都必须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在 目标的牵引和召唤下,调动自己 的能力和潜力,充分利用各种有 效资源,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和 处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 折,奋发进取。
二
自我意识的作用
自控作用
自我控制是自我 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 一个重要表现,它是 目标的保护神,是成 功的卫士。
二
自我意识的作用
导航作用
自我意识 的作用
自控作用
内省作用
二
自我意识的作用
导航作用
理想自我(发展目标)
应当建立在全面正确地自 我认识的基础上,能对个 体的认知、情感、意志、 行动、品德等方面产生较 大影响,是个体活动的动 力。
二
自我意识的作用
“只要目的正当,纵使 走在撼的路上,步伐 也是坚定的。”
“认识你自 己!‛——古
希腊刻在神庙上 的铭言
“青年初期最重要的心理过程 是自我意识和稳固的‘自我’形 象的形成。‛‚青年初期最有价 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 内部世界,对于青年来说,这种 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 要‛(俄心理学家科恩)
课堂练习
• 1.访问第一印象.
思考:如何婉转地表达不良印象? 如何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负性评价?
• 2.10个“我是……”
“我是一名大学生” “我是善解人意的人”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发展
一
自我意识及其结构 二
自我意识的作用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一
自我意识及其结构
什么是自我意识
主体我(I) 以“主体我”的身份去 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 —此时的“我”处于观 察地位。
客体我(me) 以“客体我”的身份被 认识、被改造——此时 的我处于被观察地位。
• 拓展训练——透视自我的乔哈里之窗
• 美国有两位教育专家, Joe与Harry提出了「久 哈里之窗」之说,认为人 的心中有四个区域: –公开区:是别人和自 己都看得到的 –盲点区:是别人看得 见,而自己毫无察觉 –隐藏区:是因为本性 害羞或隐私故意隐藏 –未知区:神秘莫测,为 潜意识或无意识的
自我意识的结构 1.从结构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
自我认识是认知 的一种形式,主 要包括个体的自 我感觉、自我观 察、自我分析和 自我评价等方面 内容。
自我体验属于情 绪、情感的范畴, 主要包括自尊、 自信、自卑、自 负、自责、自豪 感等方面内容。
自我调控是指个 体对自己的心理、 行为和态度等方 面的调节,主要 包括自主、自立、 自律、自我教育、 自我控制等方面。
理想自我
则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 的形象。
一
自我意识及其结构
自我意识的结构 研究表明,当现实自我和镜中自我相一致时, 个体会产生加快自我发展的倾向,反之,个体会 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或试图改变现实自我。 当理想自我是建立在个体的实际情况基础之 上,且符合社会要求和期望时,它就会指导现实 自我积极适应并作用于内外环境,从而使自我意 识获得快速发展。反之,如果理想自我、现实自 我和社会要求三者之间有矛盾,就会引起个体内 心的混乱,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心理疾病。
久哈里窗
公开区 盲点区
隐藏区 未知区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四) 完善期——自我意识 的分化、矛盾、统一 19周岁以上 和稳定时期 12~18周岁 (三) 发展期—— 心理自我的 快速发展 3~12周岁 1~3周岁 (二) (一) 萌生期— —生理自 我的形成
形成期— —社会自 我的形成
(一)萌芽期——生理自我的形成(1~3周岁)
• 15岁左右:外在的关注 ——内在的关注 • 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热衷于内心世界 的探索,这时倾向于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
四、完善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和稳定时期(19 周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