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课件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课件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ɡū fān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以鲜明而壮丽的形象,充分展现了诗 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本诗中,诗人用词十分巧妙,你体会到了吗?
断开回出来
静态景物 描写 动态美 原由 诗人在行进过
(青山)
程中的“望”
想象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诗人望见了 哪些景物?心情怎样?
青山 孤山
碧水 红日
壮丽奇观 豪迈激情
天门中断
望 天 碧水东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晴天时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粼 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 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 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两种天气——晴 雨 两种景色——水光 山色 两种感觉——好 奇
奇丽多变 美妙动人
赏西湖之“美”
07:568.13.202007:568.13.202007:5607:56:148.13.202007:568.13.2020 ●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13.20208.13.202007:5607:5607:56:1407:56:14 ● 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Thursday, August 13,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13,
饮湖上 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比西子 总相宜
借景抒情 贴切比喻
晴浓 雨淡 皆俱 美佳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的不同 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 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 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水色

湖中君山 自然山水
白银盘
视 觉
青螺


小巧艺术品
相似比喻:
体会诗情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唐]雍陶
洞庭湖中的君山大概是湘水女神居住梳洗的
地方吧,君山的水中倒影,多么像镜中仙女青
绿的螺髻。
君山
水仙梳洗处
君山倒影
仙女螺髻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悟诗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无风的湖面 比喻 没有磨拭的铜镜 波澜不惊,映照月色 朦朦胧胧,泛着白光
说一说
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美景。
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 像披上了一层薄纱……
洞庭湖被淡淡的月光笼罩,泛起点 点银光,仿佛……
想一想:诗句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出 这种画面带给人的感受?
楚江开 山水相映
至此回
山激 水情
门 青山 山
孤帆
相对出 以动写静
日边来
灵澎 秀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 江波澜壮阔而雄奇秀丽的 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 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 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淡妆浓 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
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指导:先熟读古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再 加以背诵。在背诵时要抓住诗中的景物和主要词语, 串联背诵。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应抓住“天 门、楚江开、至此回、青山、出、孤帆、来”等词, 联想画面及诗意串联成诗,这样就会背诵了。默写 《望天门山》,要做到字字准确,包括标点符号。 重点字词有:中断、开、碧、相对出、孤帆、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yǐn
chū
饮湖上初晴后雨
sònɡ sū shì
[宋] 苏 轼
刘禹锡 (772—842),唐代 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与柳 宗元交好,并称“刘柳”;又与白 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他 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 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有《刘梦得文集》。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tínɡ
望洞庭
yǔ xī
[唐]刘禹锡 jìnɡ wèi mó
动态美
感受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 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一个“出” 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下句则点 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孤帆一片”, 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yín pán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镜 未 磨 。 遥 望/洞 庭/山 水 翠 , 白 银/盘 里/一 青 螺 。
理解诗意
没有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互映衬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 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侧重写天门山的雄奇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 怎样理解?
船随着激流前行,前方的天门山扑入诗人 的眼帘,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明明是青 山不动船在动,可是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 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 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描绘为银色波光所环抱的君山,想象丰富、比喻 巧妙,独出心裁。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着重描绘君山在水中的倒影,将神话传说附会于 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
两种写法,一样秀美
湖月 相和

洞庭湖 潭面
和谐宁静 如镜

景色

山水 山水一体
青色
迷人
相衬相映
君山 青螺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 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 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
诗眼
夜色柔和 湖水温和
相衬相映
着色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之美
色彩
绘形
形状
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君山 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
里洞庭”中的一个小岛,总面积0.96平方公里, 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传说洞庭山浮在水 上,山里有数百间金玉做的殿堂,是玉女居住的 地方,一年四季金石丝竹之声响彻山顶。后来舜 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通称湘君)葬在此地, 故后人就将这座山改名为君山。
一、填一填。 《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___雄__伟__壮_和美
长江的___波__澜__壮_,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 川的___热__之爱情。
二、翻译下列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 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7 古诗三首
李白 (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 为“诗仙”,与杜甫齐名,并称 “李杜”。有《李太白集》。
你还记得李白的哪些诗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duàn chǔ
zhì
写一 写
按结构将下列生字分类。
断 楚 至孤 帆 饮初
镜 未磨遥 银 盘
上下结构: 楚 至 盘 左右结构: 断 孤 帆 饮 初 镜 银 半包围结构: 磨 遥 独体字结构: 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收集其他描写祖国山水的作品,试着 品析背诵。
● ● 亲爱的读者: ●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
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20.8.138.13.202007:5607:56:14Aug-2007:56 ●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三日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湖面的波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