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际中的真理与价值
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并总结出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同时还指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真理,不断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是一种主观思想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
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既有绝对性真理也有相对性真理。
就如一开始人们接受托勒密的“地心说”,后来又出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后来是布鲁诺的“宇宙无限说”。
人们在实践中无限地向绝对真理迈进。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还要通过实践改造外部环境,创造事物。
放眼于人类社会,无论是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人们的实践活动都受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也可以说人们都遵循着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并加上自己的需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恐怕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好比一位牧师想要让建筑工人盖一间教堂,建筑工人首先会打地基,而不会盖一间空中楼阁。
在这里,建筑工人打地基遵循了建房的真理尺度。
但是如果建筑工人把教堂的神像建成国旗杆,把神龛造成讲台,把教徒祈祷用的长椅换成学生用的课桌椅,那么建成以后恐怕没有人会来祈祷,到会有学生上学。
如此的建造与牧师的价值尺度不符,建造教堂也就失败了。
由此也反应出真理近似人的生活中的客观制约性。
而价值则体现人生活中的目的性。
成功的实践必然遵循两者的统一,即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既“按科学规律办事”又“符合人的需要”,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在我们形成和实现价值时会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我们生于社会主义社会,从小学习党从实践中总结的真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便会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价值观,甚至会产生努力学习长大当科学家报效祖国的想法。
而不会产生报复社会,反政府反人民的念头。
无数革命先辈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而牺牲,也可以说他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实现的真理的价值。
正是他们对真理的正确把握,才成为了英雄实现的自己的价值目标。
相反有的人“乐于助人”,帮助杀人犯,反而害了更多的人。
有的人去健身房锻炼希望强壮身体反而因为过度运动而拉伤了肌肉。
他们没有把握好相关真理,从而不能实现正确的价值目标。
真理反映社会中的统一认识,人们能够依据此产生多元化的价值目标。
只有正确的把握相关真理,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同时任何真理都会有价值。
因此,追求价值应以追求真理为基础,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真理,认识到只要是真真理迟早会显示出自身的价值。
人们看到鸟在天上飞,便产生了飞天的想法。
因此在历史上,人们一直在尝试飞上天空。
有人将火药绑在椅子上试图飞上天空,自然是以失败告终悲剧收场。
同时,西方人包括达·芬奇在内,想制造翅膀借此飞上天空,当然这个想法也是“摔得不轻”。
最后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认识的进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实现人类的百年梦想。
由此可以总结出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互相制约,互相指导,互相促进的。
一方面: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飞天梦总是受到制约,可以说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了价值的实现。
同时,人们飞天实验的失败也反映除了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
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和试验,也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最终飞机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便是价值的实现推动了真理的实现。
又如,在体力上女性不如男性。
从而在古代社会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随着女性在各个方面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人们不得不关注男女平等,从而又有更多的女性觉醒,摆脱了世俗观念的枷锁投身女权运动当中。
人们追求需要的价值,引导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就像上面那样女士们为了争求平等而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促使人们重新衡量男女问题。
而人们的重新思考改变了更多妇女的观念,让她们去探求自身更大的价值,真理的发展反过来引导了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
人们对价值的追求越合理,越深入,也表明人们对真理把我的越准确与,越全面。
总之,真理的检验和价值的形成都需要正确的实践。
我们应该充分掌握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