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详细资料)
80%
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农村人口占总 1 2人口的比例
25%
1 2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中期
生活方式变化 (城市化)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 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 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 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 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 城市化。
①棉纺织业: 珍妮纺纱机——开始标志 第一座水力纺织厂(时间、人物)----标志机器大工业和工厂制诞生 ②动力: 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广泛应用---“蒸汽时代”
使工厂摆脱了水力等条件限制,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工厂开始集中,促进工业城市兴起 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③交通运输: 富尔顿(美)---汽船(1807) 史蒂芬孙(英)----蒸汽机车(火车)(1814)
0
棉布产量
15.5 1 1
煤产量
12.8 1
0
0
1796年 1830年 1
1700 年 1840年 2
1740年 1850年
3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前后,农业、工业在英国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
工业
21%
21%
农业
1 2
农业
79%
Hale Waihona Puke 工业79%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经济结构变化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 主义市场 三、“蒸汽”的力量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 替手工劳动的飞跃。18 世纪 60 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 18 世纪 60 年代首先发生于英国 到19世纪中期,法、德、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 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 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可 能 性
3)、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保障)
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
手工工场的发展
资金、海外市场
圈地运动
技术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劳动力、国内市场
政治前提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产阶级代议制) 1、前提: 2、条件: (1)市场:——必要性 圈地运动(国内)、殖民扩张与掠夺(国外) (2)技术: 手工工场的发展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3)劳动力: 殖民扩张与掠夺、 (4)资金、原料: 圈地运动
机器生产
工厂制度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1)、直接原因: 市场的需求 国内: 圈地运动造就了广阔的农村市场 国外: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2)、条件 ①劳动力: 圈地运动 ②资本: 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 ③技术: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 ④原料: 圈地运动、煤铁资源、殖民掠夺 必 要 性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重农抑商”、 “海禁”、“闭 关锁国”
劳动力 技术 ……
国家 政策
思想观念
(二)工业革命的概况
1、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开始标志:珍妮机的问世 结束标志:机器制造机器 3、过程: 棉纺 机器 采矿、 织业 动力 冶金等 4、扩展范围:
2、具体表现: (1)英国生产能力超过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总和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期) 条件: ⑴根本动力;工业革命的扩展
⑵主要途径;列强在世界范围扩张
⑶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国际交流,各国经济实力 增强 ⑷技术条件:交通运输的技术革命(交通的作用?) ⑸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标志: 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 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工业化
经济结构
价值观念
阶级结构
贝尔先生边说边咳嗽。这是来到城市后,空气污染造成的, 因为在煤烟弥漫,空气不流通的工厂长年累月工作,看多少次 医生也治不好。 我对贝尔先生说,我还得访问中产阶级的人物,因为他们的 人数不但急速增加,其社会地位、经济势力和政治影响也日与
阶级结构
俱增。
贝尔先生建议我访问他常光顾的杂货店店主布彻先生。 现年42岁的布彻先生证实说,中产阶级的下层的确因商业的 发达而数目不断增加,中产阶级的上层也因新兴工业而持续增 长,当中专业人士因教育的普及而势力扩大。 不过,他坦言:“中产阶级内比较缺乏安全感的是中产阶级 的下层。我们一方面竭力保持自己的形象,不与社会下层的工 人混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开源受到工商业盛衰的影响, 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都不受尊重。” 向布彻先生道谢后,我驱动时空转化器。临行前,我安慰贝 尔先生说,让爱丽丝接受良好教育,她将能帮家庭脱离困境。 贝尔先生苦笑说:“真的吗?希望我能支撑到那天。”
2、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原则:自由主义;核心:自由贸易)
内容:
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
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表现: 1)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
2)拿破仑三世时
3)1860年,法英条约及其他条约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比较:
⑴相似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 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⑵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运用机器 大生产;(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是在较分散的状态下生 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 通过上述可见,工厂比手工工场更能提高劳动生产 率。
英国 俄日
交通 运输
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
(三)工业革命的进程:
•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大工厂制度的出现) 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动力革新,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 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业革命 •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蒸汽轮船、火车的出现 •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美国机床的发明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本质特征: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生产技术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 纪中期),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重 大飞跃,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社会革命。
手工生产
手工工场
(4)文化及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5)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6)世界格局: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政治格局:欧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 立起其统治地位;东方从属于西方 3、消极影响:环境污染
二、打造“世界工厂”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辛酸史 ● 翁丽清(1805年)伦敦报道 伦敦街头煤烟弥漫、灰尘飞扬、机械隆隆声不断,这里1805 年的情景不正是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笔下的世界吗? 我静悄悄进入一家纺织厂,不动声色取出相机,把镜头瞄准 在一个正在工作的小女孩身上,冷不防有人轻拍我的腰间,害得 我的相机差点滑出双手。 一名小女孩瞪大着眼睛,目不转睛望着我。我连忙向这小女 孩解释说,我不是外星人,我来自未来,身负了解工业革命如何 影响英国社会的重任。 这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告诉记者,她在这工作了一年多,每天 工作14小时。 童工是当时棉织业不可缺少的员工,因为他们能在机械下自 由跑动,修补断线,确保织布机和纺锤照常操作。 爱丽丝是在两年前跟随父母亲告别乡村,来到了人地生疏的 伦敦。选择离开生长的纯朴乡村其实是形势所逼,农业的机械化 提高生产力,以及人口增长,促使过剩的人力如缺堤般涌入城市 讨生活。
(四)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类别 年代 棉纺 1765 织业 1769 成就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国别 发明人 英 英 身份 哈格里夫斯 织工 阿克莱特 理发师
1779
1785 动力 1785 交通 1807 运输 1814
骡机
水力织布机 万能蒸汽机 汽船 蒸汽机车
英
英 英 美 英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 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 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 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 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 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 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 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 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 之间的对立。” 上班途中的童工
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变化
城市化
爱丽丝说,制造陶瓷器具的邻居——汉特叔叔的生计也受 到打击。这是大势所趋,谁叫一部机器的工作效率,可以抵上 100人的工作效率,手工业在工业革命中当然首当其冲。 我忍不住指出,如果18世纪的英国没有具冒险精神,勇于 投资新兴工业发明的资本家,工业革命可能胎死腹中。 汉特先生受访时,一脸无奈地说,资本家操纵原料与市场, 并大规模生产,手工业者迟早被淘汰。 他承认,原先手工制作的产品现在大规模生产,使产品价 格较大众化。工人的收入普遍提高,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也较多。 这时,刚好回家的爱丽丝父亲——贝尔先生插嘴说,不 过工业革命也让我们看到利欲熏心的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甚 至像爱丽丝这样的童工也无法幸免。工人一天工作超过12小时, 辛劳所得的报酬勉强可糊口罢了,健康却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 每况愈下,爱丽丝的母亲就这样病倒了。
(3)、行业进程
棉纺织业 动力革新 采矿、冶金等 交通运输业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萌芽缓 慢发展的原因: 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积累。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