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中岳嵩山

河南中岳嵩山

河南中岳嵩山太室山休闲线路1、嵩阳书院-野猪坡-气象站-卢崖瀑布2、卢崖瀑布--气象站--野驴坡--嵩阳书院3、嵩阳书院-气象站-峻极峰-老母洞-嵩阳书院4、法王寺-峻极峰-气象站-野猪坡-嵩阳书院5、法王寺-峻极峰-老母洞-嵩阳书院6、永泰寺-望都峰--峻极--法王寺7、老林窝-气象站-卢崖瀑布(或嵩阳书院)8、九龙潭-公川村-铁佛寺(古堡)-九龙潭9、永泰寺-望都峰-草甸(墓坡)-永泰寺中等强度线路:1、永泰寺-望都峰-峻极峰-嵩阳书院(或卢崖瀑布)2、太子沟-大草甸(墓坡)-望都峰-峻极峰-嵩阳书院(或卢崖瀑布)3、九龙潭-峻极峰-嵩阳书院或卢崖瀑布4、八龙潭-峻极峰-嵩阳书院中等强度有一定风险:迎仙阁-气象站-峻极峰-老母洞-嵩阳书院太室山四条登山路线1、自逍遥谷经野猪坡而上唐宋年间多走此路,当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开辟此路。

2、自万岁峰东侧直上汉武帝登嵩山时开辟的一条御道。

3、自中岳庙后的黄盖峰北上清乾隆登嵩山开辟的道路。

经青岗坪,渡铁链峡到达山顶。

4、自老君洞北上经石船、云城、一线天、炼丹庵由十八隈直攀顶峰。

这条路是登山的捷径。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登游嵩山就是走的此路少室山休闲线路1、连天峡谷--三皇寨--少林寺2、三皇寨-达摩洞(五乳岭)-少林寺3、将军庙--垭口--三皇寨中等强度有一定风险:1、将军庙-琼壁峰-三皇寨-少林寺2、将军庙-连天-玉皇沟3、将军庙-连天-楼尖-大仙沟(影视城)4、正西沟--垭口--大小寨--少林寺高难度高强度:1、将军庙-连天-翠华峰-痩驴背-磨肚石-大寨-南照沟(或龙潭沟)-少林寺2、少林寺停车场--小寨--大寨--磨肚石--痩驴背--玉皇沟色旅游专线武术旅游线路少林寺——塔林——观看武术表演——由武术教练指导进行武术训练考古旅游线路A 线:观星台——夏代遗址博物馆——太室阙——中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B 线:中岳庙——嵩阳书院——启母阙——太室山C 线:中岳庙——嵩岳寺塔——少林寺——少林寺塔林山水旅游线路A 线:嵩阳书院——登嵩山,游卢崖瀑布B 线:登少室山,游三皇寨——少林寺森林旅游线路A 线:法王寺——嵩山太室山——卢崖瀑布B 线:三皇寨——少林寺——塔林地质旅游线路A 线:嵩山地质博物馆——登嵩山,观地质遗址B 线:嵩山地质博物馆——登三皇寨,观地质遗址(一线天、石笋、峰丛等)——少林寺天文旅游线路领略中国最早的天文科学建筑、世界使用时间最长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参观世界文化名人、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修行地嵩山会善寺。

登封进入交通1.从郑州出发,沿郑少高速或豫03线可直达登封;2.从洛阳出发,沿少洛高速或207国道可达登封;3.从平顶山出发,沿许平南高速转至永登高转速可达登封;4.从许昌出发,沿永登高速或可达登封;二、登封通向各景区交通1.少林寺景区:登封西客车站乘登封至少林班车或沿207 国道西行可达;2.中岳庙景区:登封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中岳庙下车即可;3.观星台景区:阳城路南乘成班车可达景区;4.嵩阳书院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即可;5.卢崖瀑布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韩村站,乘出租车可达景区;6.太室山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乘出租车行至太室山停车场,沿登山步道上山;7.少室山景区:在市区乘3路公交车或沿207国道至耿庄,沿旅游公路可达景区;8.法王寺景区:在市区乘2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嵩阳书院乘出租车可达;三、市内交通市内设有1、2、3、6、8、9路公交车,网络完善,四通八达,市区各主要干道、各个站口均有线路标志牌。

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嵩山于2001年04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在公园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实际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

嵩山主峰地区的玉寨山、峻极峰、五指岭、尖山等,多为石英岩组成,加之构造运动所致,使诸峰在400m标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险峻清秀,奇峰异谷遍布全区,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

区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3亿年(命名为嵩阳运动)、18.5亿年(中岳运动)和5.7亿年(少林运动)三次前寒武纪全球性地壳运动形成的沉积间断和地层角度不整合界面遗迹,中岳运动塑造了嵩山构造地质体的雏形,为风化剥蚀作用提供了原始条件;燕山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局为现今嵩山面貌提供原形。

喜马拉雅运动使嵩山在不断隆升中经受剥蚀,断层碎裂带成为隘口;破碎的节理、裂隙形成形状大小、深浅不同的峡谷;产状直立的石英岩被剥蚀为簇林地貌或壁立千仞的悬崖。

形成隆、陷、褶、断等地壳表面构造类型与环、线、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是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是研究前寒武系沉积建造受运动影响挤压变质、褶皱造山、剥蚀夷平等过程乃至地壳演化规律的天然实验场,是对游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宝库。

公园区内居住有汉、回、普米、白、彝、苗、维吾尔、蒙古八个民族,形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各少数民族节庆之日,地方政府与汉族同胞共同庆贺,充分展示其民习、民风等民族文化,享受少数民族的习俗乐趣。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闻名于世的少林寺便深藏于嵩山的怀抱,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珍稀的地质遗迹相互辉映,构成了嵩山地质公园立体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迷人景观。

古今嵩山40景嵩山之古,堪称世界之最。

早在36亿年前,整个地球还是一片汪洋时,嵩山就横空出世,见证着地球演变的全过程,嵩山被地质专家称为世界地学的百科全书。

嵩山占据五岳之中的显赫位置,其人文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告成八坊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上古时代伏曦、女娲滚磨成亲于雪花山,尧访许由于箕山,大禹建都于阳城、夏启生于嵩山等等。

自夏代以来,嵩山不仅被历代帝王将相关注,而且也成为文人墨客、高僧名道、达官贵族云集的地方,他们在此或祭祀封禅、或寻根朝圣、或吟诗作赋、或讲经论道、或登山赏景,均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千古绝唱。

古今流传的嵩山40奇景,多为自然景观,古八大景始于唐代。

今人又根据古代名人诗赋佳句,经多方考察论证又总结发现32景,与古八大景合称为40景。

40景中有峰、岩、瀑、溪、潭、洞、花、石、日落、月照等自然现象,类型丰富,概括精辟,堪称嵩山自然景观的精华。

唐代光启年间(公元885至888年)进士郑谷游中岳时,题嵩山八大景诗赞道:月满嵩门正仲秋,轘辕早行雾中游;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阴溽暑收;石淙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简言之即“嵩门待月,轘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八大景观。

一、“嵩门待月”:嵩门待月景观,史书、碑刻记载,在法王寺东,玉柱峰和桂轮峰之间有一豁口,酷似一门。

自古至今每逢中秋佳节,傍晚时分人们带着美酒、月饼、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来到法王寺北的山坡上。

他们望着圆圆的月亮从嵩门中缓缓升起,欢呼声此起彼伏,或举杯邀明月,或对酒当歌,整个山坡站满了赏月的人。

玩到时过三更,银月西斜,还迟迟不愿离去,故有“嵩门待月不忍归”之句。

由于嵩山位于天地之中,观赏嵩门待月胜景,大有世界团圆、国家团圆、民族振兴、家庭幸福之意。

明代洪武年间,诗人郑士原赏罢此景,赞道:嵩门胜迹冠中州,幸此登临值仲秋;皓魄初悬苍谷口,清光满射碧山头;祗园暂洗尘劳梦,民社宁忘国计忧;徙倚欲归情不厌,松涛钟韵两悠悠。

二、“轘辕早行”:轘辕早行景观在鄂岭口,即太室山与少室山分界处(207国道登偃交界,又名十八盘),站在这里北望山下偃师、巩义、邙山等,十分辽阔,令人惬意。

轘辕关上,怪石嵯峨,山势雄伟险要,石壁嶙峋似剑,中有道路曲折盘桓,为古都洛阳东南的险关要道。

据《嵩山志》记载,轘辕关是东汉何进所置八关之一也。

轘辕关上晨雾遮掩,行人来往其上,从山下向上看,好似神仙腾空驾云一般,故有“轘辕早行雾中游”之说。

若从关口北视山下,雾浪翻滚,如烟如缕,从你脚下飞入太空,眨眼功夫,又变成万朵白云,千条鳞片装饰美丽苍穹,一派云天雾海景象,犹如置身梦幻仙境。

诗人刘甡题《轘辕道》诗曰:陡仄轘辕道,翠屏列上巅。

高峰常碍日,密树不开天。

风急摧残叶,关狭锁云烟。

早行凭眺望,霭霭白云连。

三、“颍水春耕”:颍水春耕景观在登封大金店海河湾村至大金店村一带。

1985年《登封县志》称在颍水之源的石道,经笔者考察明代《登封县图碑》认为有误。

海河湾村至海河湾一带为古代负黍城遗址,周围为高高低低的山岭丘峦,其间是平滩地,中为一道清澈的颍河水,水流成潭。

每当春季,太阳刚上东山,融融阳光照射,山上山下,人们驱牛耕作,春耕图景倒映水中,甚是好看。

清代诗人桑调元在《颍水》一诗中写道:一泓清可怜,春绕箕山足。

鳞鳞映白云,潇潇滋翠竹。

暖戏游尝沙,轻浮追属玉。

四、“箕阴避暑”:箕山背阴坡下(东金店槐里村),树木茂密,林荫蔽日,更有龙潭处,山涧深长,两崖石壁如削,绿叶黄花,遮崖盖顶。

壁题“潜龙潭”“箕阴避暑处”“幽谷”“溪溪涧冷”等。

岸下石平如砥,台阶之下,流水淙淙,汇积成潭,泛出层层涟漪。

相传,上古高士许由,尧让位不受,隐居于此,曾在上游泉中洗耳,好友巢父怕水污了牛嘴,牵牛到上游去饮,留下了“洗耳泉”、“饮牛坑”、“拴牛撅”的遗迹。

每到暑夏,常有游人到此消夏避暑,又被称为“箕阴避暑胜地”。

明代傅文《箕阴避暑》诗曰:独爱云林境界幽,绿荫蔽日翠光浮。

弃瓢崖畔排烦热,洗耳溪边枕细流。

每有凉风来树底,更无尘事到心头。

许由巢父今何在?千古箕山五月秋。

五、“石淙会饮”:嵩山东南(大冶西刘碑村西南石淙河处),玉女台下的平洛涧,两岩土岭夹峙,涧口丈余,数步豁然开阔,两崖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嶙峋,有如老翁颔首,有似童子击掌,有若苍鹰展翅,有像卧牛反刍,高低大小有别,姿态各异,石间流水淙淙,古名“石淙河”。

其面积约3000平方米。

河南岸的巨石中间,有一形若车箱的大潭,潭中有一大石独出水面,高约5米,宽有丈余,石顶平整如案,名曰水漂石,可围坐10余人,登上石顶,红日映染河水,微风徐徐扑面,大有人在画中之感。

公元696年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在这里大宴群臣,以昭示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并在石淙河边建离宫。

明初诗人郑士原《游石淙》诗道:驱车未到已闻声,隐耳轻雷哽不惊。

石淙参差人坐立,潭开莹澈鉴真平。

徐风入沼回环转,曲水浮移委宛行。

敬借傅君舟棹用,不教河汉隔盈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