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每次操作时,均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及冲洗液同法操作,作为 阴性对照。 4.1.3 实验完毕
将废液和实验物品及已操作完毕的含培养基的集菌培养器等移至 传递窗并拿出,擦拭工作台面,检查电源是否关闭,是否有遗留物品 等。按照《人员进出实验室的净化更衣规程》脱掉无菌服并装入配套 的袋中,开启无菌室紫外灯半小时,将无菌服送至特定的洗衣机进行 清洗灭菌。实验完毕的样品按照《检验用样品管理规程》进行销毁处 理。 4.1.4阳性对照
关闭紫外灯10分钟后,进入缓冲间,按照《人员进出实验室的净化 更衣规程》进入,并按照此规程穿戴无菌服、口罩。
4.操作
4.1薄膜过滤法 4.1.1操作前准备
检查无菌室电源和仪器是否完好,标示状态卡是否正确,是否有前 次遗留物品及废液等,戴上无菌手套将供试品及所需物品移入无菌操作 室,开启超净工作台并擦拭工作台面。 4.1.2操作 4.1.2.1根据药液性质选用不同型号的培养器,对于普通药液选用型号
菌检查法的要求。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
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必须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
法重试,若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 合规定。
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 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无菌检查法包括薄膜过滤法和直接 接种法。 1.2 检验数量
指一次检验所用供试品最小包装容器的数量。除另有规定外,按表 1规定的最少检验数量进行,最少检验数量不包括阳性对照试验的供试 品用量。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做阳性对照用; 采用直接接种法,增加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为阳性对照用。
为PY220、PY330的培养器,腹膜透析液选用型号为SDY220的培养器。 需冲洗的治疗性药液选用型号为KSF220、KSF330的培养器。选定以后 打开培养器,先确认包装完好无损,选用符合要求的培养器在外壁用 记号笔依次标明相应供试品的信息—品名、规格、批号、柜次、培养 基批号及检验日期; 4.1.2.2将培养器逐个插放在不锈钢座上,将培养器的弹性软管装入集 菌仪泵头,定位点准确卡在泵头外侧,将软管平整的围绕泵头走势顺 畅。 4.1.2.3在酒精灯火焰半尺内,将培养器的针头外帽拔下,外帽放置在
过滤后,无须冲洗。本公司所生产产品阳性对照菌见附表。 4.2 直接接种法
每支供试品按规定量分别接种至含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 丁培养基或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的容器中。除另有规定外,每个容器 中培养基的用量应符合接种的供试品体积不得大于培养基体积的10%, 同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得少于15ml,改良马丁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得少于10ml。若供试品具有抑菌 作用,可加入适量的无菌中和剂或灭活剂,或加大每个容器的培养基用 量。供试品检查时,培养基的用量和高度同方法验证试验。
瓶(支),测PH值为:

灭菌温度及时间:
配制培养基批号:
灭菌后培养基数量:
指示带:
配制人:
灭菌人:
复核人:
日期:
培养基领用使用
日期 入库数量 领用数量 剩余数量 领用人 保管人 备注
(瓶/ 支)
(瓶/ 支)
(瓶/ 支)
操作台上,打开供试品外盖,若发现胶塞上有水珠现象,应在酒精灯 火焰外焰处迅速烤干,培养器针头在近火焰处来回三次,立刻插入供 试品胶塞中,打开集菌仪,使药液均匀通过培养器,待抽取规定量药 液后,关闭电源,将针头取下,插至装有适宜冲洗液的瓶塞内,冲洗 集菌培养器的滤膜,照上述操作要求,各品种冲洗次数及冲洗量见附 表。滤干,关闭电源。将集菌培养器的上排气孔胶帽取下,下排液管 拧上胶帽,将冲洗瓶取下换上相应的培养基瓶,启动电源,将培养基 泵入指定的培养器内,关闭电源。 4.1.2.4改良马丁培养基或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罐使用红色夹子、硫 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罐使用蓝色夹子。用相应的夹子夹闭与培养器连 接部的软管;剪刀在近火焰处来回三次后,在软管剪切线的位置将其 剪断,将软管开口端套在集菌培养器的上排气孔处。
7.操作中应注意事项
7.1 所有操作均应在酒精灯火焰半尺内进行。 7.2 培养器针头每次使用前均应在酒精灯火焰外焰处迅速来回3次。 7.3培养基揭去纱布后胶塞应在酒精灯火焰外焰处充分灼烧30秒。
8.相关文件
《检验用样品管理规程》(Q/HR GL04048) 《人员进出实验室的净化更衣规程》(Q/HR GZ09003)
1.3.1若每袋供试品装量按规定足够接种两份培养基,则应分别按下表进 行培养基接种:
中国药典
欧洲药典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
2.实验环境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C级下的局部洁净度A级的单向流空气区 域。
3.实验前准备
3.1 紫外灯和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在实验前1小时开启,紫外 灯在实验前至少1个小时开启。 3.2 供试品
(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领用时填写《培养基配制使用记录》。 检查培养基灭菌指示带、标识牌和批号齐全完好,培养基无浑浊且厌 氧层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若有异常应停止使用。 3.4 实验物品
按照供试品品种、数量选用合适类型的集菌器,剪刀、毛巾等充 分灭菌后待用。将上述物品移至传递窗,开启传递窗紫外灯半小时, 并将无菌衣、帽、口罩移入缓冲间。每次试验中所用物品必须计划 好,并有备用物。 3.5 操作人员
批出厂产品最少检验数量
供试品
柜产量 N(袋)
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 最少检验数量
≤100
10%或4袋(取较多者)
注射剂
100<N≤500 10袋
大体积注射剂(> 100ml)
>500
2%或20袋(取较少者) 2%或10袋(取较少者)
1.3 检验量指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总量(g或ml)。采用薄膜过滤法时, 检验量不应少于直接接种法供试品的总量,只要供试品的特性允 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1000ml及以下规格产品, 容器的内容物全部过滤。1000ml以上,半量过滤。
5.培养及观察
按规定的温度培养14天。(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 养。改良马丁培养基或大豆酪蛋白消化培养基置23~28℃培养)培养期 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 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 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细菌培养 48小时、真菌培养72小时,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 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菌。
确认供试品数量正确,包装完好无损,无漏液、掉塞。如有异常 岗位人员应立即与取样人员联系,并采取措施,保证检验的正常进 行。正常样品核对信息后按照《检验用样品管理规程》对供试品进行 分类,分类后的无菌检验样品用0.1%新洁尔灭或75%酒精棉擦拭外壁。 3.3培养基
根据供试品柜次领用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
培养基
白胨培养

□PH7.0氯化钠 □玫瑰红 蛋白胨缓冲液 钠琼脂培
养基
□营养琼脂 培养基
□葡萄糖 肉汤培养基
□沙氏葡 萄糖琼脂 培养基
□胰酪大豆 胨肉汤培养 基
□R2A琼脂 培养基
□ 培养基
对照 □其他
干粉培养基批号:
配制方法:称取本品 g,加 ml纯化水,充分溶解后,分装
10.附件
培养基配制使用记录
仪器: 天平编号:□PG-1801-36FM-36 □PG-1801-104FM-104 压力蒸汽灭菌锅编号:□PG-0111-01 □PG-0111-03
□PG-0111-101
培养基名称: □硫乙醇酸盐 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 丁培养基
□0.1%蛋白 胨冲洗液
□营养肉汤 □乳糖蛋
6.结果判断
6.1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否则试验无 效。
6.2若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 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 规定。除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所 含。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
取出其中作为阳性对照的管,按阳性对照菌选择原则加入相应的对 照菌液,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金黄色葡萄球 菌为对照菌;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的供试品,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 抗厌氧菌的供试品,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抗真菌的供试品,以白色念 珠菌为对照菌。阳性对照试验的菌液制备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阳性对照 试验。培养相应时间后应生长良好。大容量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薄膜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正文: 一、目的:
规范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保证检验操作符合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 三、职责:
质量中心化验员负责本规程的执行。 质量中心管理人员负责本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内容:
1.定义
1.1无菌检查法 系用于检查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