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集团开展团餐及食材供应链业务商业计划书

XXX集团开展团餐及食材供应链业务商业计划书

关于团餐食材供应链业务发展可行性报告目录一、行业背景及发展基遇1.团餐发展历程 (3)2.团餐产业发展规模 (3)3.团餐企业经营模式 (4)4.团餐行业集中度分析 (5)5.团餐食材供应链分析 (6)6.对楚湘正诚的启示 (7)二、楚湘正诚切入食材配送业务的机遇分析1.战略定位匹配性 (9)2.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9)3.业务成长性 (9)4.风险可控性 (11)5.商业模式可延伸性:大后勤综合服务集团 (11)三、商业模式1.短期商业模式:团餐食材供应链 (11)2.中期商业模式:团餐服务 (11)3.长期商业模式:大后勤一体化服务 (12)四、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业务筹备期 (12)2. 第二阶段业务爬坡期 (15)3. 第三阶段业务稳定期 (16)五、财务预测1.损益预测 (16)2.资金预拨计划 (16)六、风险控制1.政策法规风险 (17)2.价格波动风险 (17)3.食品安全风险 (18)4.结算风险 (18)一、行业背景以及发展机遇1、团餐产业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大中企业均以“大食堂”的形式为职工提供午餐。

20年90代初,社会餐饮企业拓展外卖业务,专门的送餐公司产生,卫生条件差、价格低廉的盒饭业务风靡各大城市。

20年90代中,随着城市商务写字楼的大量崛起,以及外资餐饮企业的先进团餐理念的导入,团餐成为商务写字楼的配套功能以及提高写字楼出租率的重要手段,受到职场人士的普遍欢迎。

20年90代末,随着公司企业膳食改革、高校团体膳食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膳食改革,团餐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成为主旋律,各类团餐企业应运而生,团餐市场开始成形。

进入21世纪,团餐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团餐业态成为餐饮行业的新蓝海。

近10年来,中国团餐市场成为餐饮行业的整体业态中增长最高、最快的细分业态,但由于其B2B的产业特征,很少为公众所了解。

2018年中国团餐市场消费规模万亿,团餐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红海中的蓝海,主要覆盖包括军队、政府机关、大中小院校、医院、企业等多种服务人群,其高粘性、高频次的消费特点,具备长期、长效的流量消费服务属性。

中国团餐市场正以持续高涨的态势发展。

2、团餐产业发展规模2016-2019中国团餐市场份额来源:中国饭店协会团餐,一块曾经被忽视的蓝海,如今不断涌起波澜,引起社会的关注。

今天的中国团餐市场增速超过10%,服务全国近半数高达7亿人,从学龄前的儿童、到高校的大学生,流水线上的工人到金融大楼的白领,从企业职员到从政府公务员几乎除了节假日每天都有接受团餐的服务。

2019年团餐市场销售额达到1.5万亿。

团餐市场在餐饮市场的占比节节高升,2019年达到33.23%。

以高校团餐细分市场为例,全国有高校2879所,全国大学生3700万,超过10000个食堂,仅高校团餐市场规模就达1500亿/年。

3、团餐企业经营模式目前团餐企业主要采取三种经营模式:进驻甲方、集体配餐、网络订餐。

其中进驻甲方是主流的团餐经营模式,占据团餐市场90%的营业收入。

进驻甲方: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以承包形式经营大型企业、院校、军队、工厂等地的食堂,其中,各个档口以自营或个人、商家进驻的方式提供饮食。

通常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或管理费。

甲方提供场地设备、企业具有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利,但需接受甲方严格监管。

集体配餐:自建中央厨房生产加工食品,集体配餐,不经营堂食业务。

主要服务中小企业、组织及其他团体。

网络订餐:近几年随着订餐平台的兴起,O2O平台开辟企业市场,通过和平台入驻商家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配餐服务,主要依托各入驻商家的食品加工能力。

4、团餐行业集中度分析团餐行业呈现两种离散状态:收入规模离散、区域规模离散,这两种离散状况显示行业成熟度较低,仍有较大成长空间,随着政策的变化、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升、互联网技术进步,行业必然会有不断的洗牌,新进入者较大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4.1收入规模离散: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目前,国内团餐企业数量超10万家,2017年百强团餐企业收入均在1亿元以上,但将近99%的企业营收都在1亿元元以下,即使在头部的企业中,其收入差距也非常大。

来源:亿欧智库4.2 区域规模离散: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超过80%的团餐企业只在某一省市运营,其中还有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范围仅覆盖某一城市,规模小、服务范围有限;跨区域与全国运营的团餐企业不足20%。

这表明中国团餐企业连锁占比低,大多数团餐企业服务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与国际前沿差距巨大,中国团餐产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低。

2019年团餐企业服务范围来源:中国烹饪协会5、团餐食材供应链分析现阶段,团餐供应链仍处于变革前夕,食材供应从传统的多级批发模式向集采直采模式进化,但以下两个特征仍占主导地位:5.1 从横向看,采购渠道分散,各团餐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利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共享采购资源和配送资源,无法形成规模化优势以降低采购成本。

甚至小商贩供货也屡见不鲜,造成食品安全无法保证、采购成本高、配送不及时、品类较少等诸多问题,进而影响服务品质,降低消费者的就餐体验。

5.2 从纵向看,由于账期和资金实力限制,供应商无法和种植基地达成直接采购,造成流通环节过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团餐企业一般给食材供应商1-3个月账期,有的头部企业利用强势议价地位,账期有时超过3个月。

食材配送企业有很大的现金流压力,无法做到基地直采,采购主要依托传统批发渠道,有时为了转嫁现金流压力和账期风险,将业务分割到若干下一级小商家,增加周转环节,采购成本高居不下。

规模化不足、资金实力不足、账期较长等诸多资金相关问题使供应链环节过长、采购成本高居不下,占据团餐收入的50%左右。

供应链的改善具有能直接降低成本、提高行业收益的显现作用,是目前团餐行业最薄弱、最亟待解决、也是最具投资价值的环节。

团餐的供应链中,主要呈现SKU少,采购量大且差异程度低,需求量可预测,供应时间集中等四个特征,故相对于社会餐饮,团餐更容易源头直采、集采及配送。

另一方面,团餐产品逐渐向标准化迈进,成品、半成品加工、配料等业态的重要性凸显,这都为团餐供应链的整合提供了条件,即集中采购商替代多级供应商、经销商、仓储,并统一配送。

食材供应链将被重塑,小散乱的格局、传统流通渠道将被直采、集采模式逐渐替代。

不但能降本增效,在食品安全、源头控制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围绕食材供应链服务,种植基地、集采服务商、物流配送、供应链金融等专业服务商将会大量出现。

资本进入,或者资金实力较大的供应商进行行业整合,形成一批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食材供应链服务企业成为必然。

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围绕食材供应链最薄弱的环节,如食品溯源、安全监管、订单管理、电子支付、商务平台、供应链管理等,会出现一大批技术提供商,帮助供应链企业实现以数据为驱动的业务管理,大大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物料损耗,提高运营效率。

6、对楚湘正诚的启示团餐行业是一个增速快速的万亿级大行业,引其稳定的业务环境、庞大的业务规模、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而受到资本的青睐。

由于其2B的业务模式属性,对企业信誉、企业资质、企业资金能力有较高的门槛要求。

团餐行业的大变迁和大升级时代,行业生态将会重塑,也会创造出更多的细分领域机遇。

无论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角度,还是新增细分市场角度,楚湘正诚凭借自身优势都将占有一席之地。

6.1 资金充足: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团餐业务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需要量大,包含但不限于需要押金、一次性前期投入、结算账期、大宗采购的资金、运营费用等。

很多中小团餐企业以及供应链企业受限于资金瓶颈,无法为客户提供更大规模的服务,自身规模发展受到了限制,有时甚至降低服务品质,陷入恶性循环。

6.2 国企资源/信任背书:拥有湘煤集团下属企业、国有企业的名衔,二级物业管理的资质,有大型物业案场服务的案例,较容易获得政府机关、事业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信任,在招投标中占有先机。

6.3 人力资源:餐饮、食材等细分领域需要采购、检验、仓储、物流、服务等人力资源储备,楚湘正诚依托省内各分公司以及矿区人力资源,可以招募、或者通过内部消化,较容易低成本地解决人力储备问题。

专业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外部人才市场较容易得以解决。

6.4 由于团餐业务的2B属性,对运营服务有较高的品质要求,菜品开发、成本控制、就餐服务管理等均需要有专业的餐饮企业管理经验。

从市场开发角度来看,客户对团餐企业也有较多的资质要求、以及丰富的团餐案例要求。

楚湘正诚正面切入团餐服务业务在专业能力和经验积累上仍有一定差距。

但楚湘正诚在资金和品牌的优势,以食材供应作为突破点,能直接为团餐企业及上游种植基地产生价值,快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不需要太多培育市场时间。

大行业孕育大机遇,大机遇孕育大企业。

楚湘正诚携资金优势、国企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通过食材配送作为突破口,有能力进入这个行业并有做大做强,形成楚湘正诚、甚至楚湘建工集团的一张鲜亮名片。

【案例】:鸿骏膳食从物流-食材配送-食品加工—团餐,从下往上的产业链晋级策略值得借鉴。

鸿骏膳食发展历程二、楚湘正诚切入食材配送业务的机遇分析1、战略定位的匹配性楚湘正诚在2020年初定下了未来5年内形成“物业业务、创新业务”双轮驱动、成为湖南省综合服务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

其创新业务是在传统物业服务基础上,为企事业机关单位及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服务。

而团餐业务(含食材配送)和物业服务业务的强关联性,使食材配送成为创新业务和公司战略定位的最佳选择和有力支撑。

2、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传统物业服务的业务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公司资产利用效率,无法达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最大化的目标。

而团餐业务及食材配送业务因其庞大的业务规模、稳健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较低的风险水平成为物业服务的有利补充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业务保障。

3、业务成长性从团餐运营主体的角度来看,团餐企业市场集中度极低,前十强市场规模占比不到6%,头部企业其收入差距也非常大。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国内团餐集团前十强营业收入约550亿元,也就是说,团餐业CR10为5.5%。

而在日本、美国等团餐业这一数值均超过50。

因此团餐业为完全竞争型行业。

2019中国团餐企业地域分布来源:中国烹饪协会湖南团餐企业数量在全国各省份处于中下游水平,和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市场处于培育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近5年来,本土团餐企业扩展迅速,崛起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团餐企业,仍处于扩展通道,品牌效应急速增强。

如湖南一品佳(在国资背景的华声集团入股后成长为湖南最大的餐饮企业,省内经营近200家食堂,涵盖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客户类型。

湖南旺府集团凭借在传统酒店、社会餐饮积累的经验,切入了团餐业务并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后,更加速了团餐业务布局,经营二十余家团餐业务,成为公司业务转型的主要支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