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对当今潮流文化的一些反思

我对当今潮流文化的一些反思

我对当今潮流文化的一些反思
今天晚上在家看电视,看到了维他柠檬茶的广告,其产品核心广告语“要来就来真的”,分别通过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如书生小伙居然不怕被打而拔掉黑社会大哥的毛,小女生因不满公子哥儿的追求而往其身上泼肥皂水等情节,来传达这是用真正柠檬做的柠檬茶(要来就来真的),以此达到搞笑,主题转移等效果。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事物要被人感知,必须存在冲突,冲突越激烈,感知越明显。

像一幅很平均而且画得密密麻麻的画,没有对比没有层次的话,从远看你只能看到灰色一片;像某物长时间连续发出同一频率的单音的话,只要人类听觉慢慢习惯了,就觉得根本没有声音存在;像当你的手碰触到与你体温相当的温水时,你却不知道你的手已经碰到水等等的原理一样。

所以维他柠檬茶这个广告里面的情节这么夸张,与现实不符,是由视觉传达心理学原理决定的。

但我和我妈看到这广告时,除了联想到产品的卖点外,更主要的是我们都感觉到潮流文化对我们的精神、传统文化、道德的冲击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都想说些什么,所以接下来我借此机会,会从以下两方面说说我的看法:1.所谓创意,2.所谓潮流。

1.所谓创意,是一种让人觉得出其不意,或者是具有独创性的想法。

其意义在于打破人类生活的各种墨守成规的做法,跳出自然规律的各种框框,进行大胆设想,是人类发展的根源。

假如没有创意,人类也就只能像各种其他种类的生物一样,循规蹈矩地屈服于自然规律下,过着只追求生存的平淡生活。

然而,在每个人都对身边事物习以为常的时代,达芬奇却设计了各种飞行器来试图实现人类飞天的“不可能现象”,这就是创意。

正因为有创意,人类才会发展到如此繁荣昌盛的现代。

但现在,创意这词在国内是变得越来越肤浅了,甚至已经慢慢演变成恶搞。

大多的所谓“创意”都只是通过一些恶俗的或者是没有任何思想可言的手段,来直接刺激人类的感官系统,从而在人脑产生许多与现实生活产生强烈冲突的联想,达到传播的内容被深刻地感知的目的。

但这种所谓“创意”,虽然的确刺激到人类的感官,对产品的宣传销售也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有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这个问题可能根本就不会有人去考虑。

像那些动不动就用人类性器官、排泄物做外形的产品设计,那些动不动就用性爱、暴力、奢华做主题的广告设计,难道我们敢说现在越来越猖狂的嫖、赌、饮、荡等社会问题,跟这些设计就没有任何关系吗?最明显一点,上世纪80-90年代,当时多数的年轻人连什么是性交都不会,而当今社会,性爱话题居然成了我们茶余饭后必需的谈资,或者讲是必须要了解的常识,甚至如果你现在去问一些小学生什么是“咬”,他们有的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回答而且对答如流(恐怕现在正在看我这篇日志的叔叔阿姨还不知道什么是“咬”吧)。

2.所谓潮流,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人的思想所产生的喜好,会导致不同思潮的拥戴者有多有少,最终多人拥护的思潮,就会形成潮流。

从人类历史的片段分析,潮流是有正方向与负方向的,也就是说,不一定多人拥护的思潮就是好,也不一定少人拥护的思潮就是坏。

像19世纪末印象派绘画的出现,不也是因为被法国主流艺术思潮所抛弃而产生的吗?但其对光学理论的研究,在现代看来却是不容忽视的!从宏观的人类发展史进行分析,潮流始终是正向发展的,是带领人类长期生存下去的动力。

因为在长期的思潮斗争中,负面的潮流最终会被正面的潮流所取代,而如果正面潮流不能战胜负面潮流的话,那么人类也就只有走向灭亡了。

就像当年国民政府,拥有美国的经济援助、军力援助,但居然斗不过农民出身,手无寸铁的共产党。

虽然国民政府也有忠君爱国的将士,但因为当时国民政府内部的普遍思潮就是贪污腐败,各路高官纷纷沉迷金钱与女色,无心从政,无心救国,最终才会走向灭亡。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漫天充斥着浓重的港台、日韩与欧美的思想风潮。

其中港台的音乐影视作品尤为强势,毕竟日韩与欧美的作品是外族文化,内地观众以及政府部门也不一定能接受。

虽然港台演艺圈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像林子祥,BEYOND等就创作过不少励志歌曲激励着港人不断奋进。

但与此同时,追求片面生理感受的歌影作品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诞生。

像炫耀暴力的《蛊惑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甚至事隔十几年的现在,还随处可见那些中学生向往做黑帮大佬的现象。

另外还有更多的就是渲染男女感情的流行歌曲。

老实说,从90年代开始,我就没有再听到过港台写过关于感情以外题材的歌曲。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听老歌的原因。

最近我有朋友说道,听起某歌就想起那段不该想起的爱情,从而心情低落。

我说,这是一种无聊的,浪费生命的状态,因为这段时间你没有心情去做任何事令到自己活得更好,也没有心情去做任何事令到别人活得更好,从生物个体角度和生物群族角度看,都是一种违反生物生存规律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完全就是拜港台歌所赐!
为什么现在的港台歌就只有情爱主题?分手了又复合,复合了又搞第三者,漫天都是这些无聊的题材,更令我恶心的是,那些歌手在唱这些题材时,居然还好像很陶醉,像是在唱出一段天籁之音的貌似很伟大的样子,甚至还用欧洲古典歌剧做背景,我想那些音乐巨匠听到自己的作品被这样滥用,可能早就在天堂发烂了!在这种奋发努力已经变得落伍,享受感情受伤才是正路的畸形潮流风气下,年轻人又怎样能够踏实地掌握知识,学好本领?本事学不到,就整天沉浸在失恋,暗恋,第三者,失去了爱人怎么办之类的屁事,就算不是一天到晚地想,也是一空闲下来就想,于是就没有了像建国初期那种大家相互比拼技艺,大家都想方设法为建设国家而出力的那种劲头,转而变成工作学习得过且过,上课等放学,开学等放假,上班等下班等的社会心理。

所以为什么现在的产品远不比以前的好用,产品质量远不比当年的好,这是我们自己自找的!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肯花时间去钻研技术的改进、质量的提升以及寻找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听到我的说法后,我有朋友说:“这不能怨港台歌啊,就像钱一样,钱是万恶的根源,但我们不一样需要钱吗?关键还是看那个人的心态。


虽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外因对事物发展也会起到影响作用的,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啊。

我们不可能孤立某一个方面来片面地讨论问题。

没错,我们需要钱,但钱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只是高度泡沫的市场经济,因为它让人们都觉得世界只有钱才是真理,所以在很多人的心里只有钱,没有了理想!没有理想的国家能发展起来吗?又如我之前抨击过的新锐设计,本身波普拼贴风格没有错,在美术发展史里面一直都有它一席位,错的则是高度泡沫的商业社会。

因为那些波普拼贴简单,又容易出效果,才会被商家利用,大肆炒作,最后毒害了一批又一批立志为中国设计事业而奋斗的年轻人。

港台流行乐坛同样如此,爱情主题没有错,像中国南北朝时期清商乐就包含吴歌、西曲等以情感为主的音乐形式,错的是那些屈服于高度泡沫的商业社会潜规则下,通过禁锢所有积极向上的题材,而倡导腐朽、沉沦、颓败,对现代年轻人进行洗脑,尽情操纵人类最原始最纯真的感觉,而从中获取暴利的名为“港台流行乐坛”的利益集团!我们好像觉得被他们的流行音乐感染了,从而变得多愁善感了,又听取了他们编造的故事,说多愁善感才说明你有感情,不是冷血动物,这是最真的人性的表现。

当我们正沉浸在享受着那种“多愁善感”的时候,他们却躲在后台漫不经心地数着从欺骗我们感情而得来的有血有肉的血汗钱!过度的唏嘘,过度的多愁善感会让人类停止劳动,从而走向灭亡的事实,他们是不会去考虑的,因为他们想要的只是利益。

回归到刚才谈论维他柠檬茶广告的话题,虽然这广告貌似拿了广告界的大奖,貌似这种大胆的创意可以出色地传达出产品的性格,貌似这种拍摄的手法很受追捧而成为潮流,但商家使用这广告时,有否考虑过关于社会责任的问题?虽然不一定说你的广告出街后就会令到很多小女生一有不爽就往你身上泼水,也不一定说所有年轻人想用钱就马上去打劫,虽然广告语是“要来就来真的”。

但纵观一直以来国内的各种广告语:“我的地盘我做主”(某电信品牌),“想点就点”(香港某酱油品牌,广东话读音意思为想怎样就怎样),“放胆做”(某运动品牌)……令到许多一知半解、虚浮虚荣的年轻一辈感受不到其内在的含义,却感受到其最表象的含义,从而导致现在整个社会一直在强调个性,强调创意(恶搞),好像这就
是当代的潮流,最终导致现代年轻人思想固执,不听取别人意见,永远自己是对的,别人永远是错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永远不需要理会别人的感受,不需要考虑别人的处境……
说了这么多话,其实我一直在说的核心就是“社会责任”!虽然问题的根本是存在于当今的商业社会制度。

很多人确实很难,一直努力在这高度泡沫的市场经济里获取属于自己的资产来维持生计,但我觉得总会有人已经脱离了维持生计的层次。

我希望,那些有能力的人,都能在面对公共媒体的时候,在倡导个人的思想的时候,请多考虑社会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