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反思
陈鹏
A13120362
水文1201班
摘要: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

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

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

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近两年来,我国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不断遗失. 民族文化急需受到保护!!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流失;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已植跟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外来文化侵入的原因,更有自身传承的缺陷,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在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
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国人去反思,从建国以来,以发展经济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政府和人民群众大部分都在注重经济的发展。

西化的东西不断传入国内,而传统文化却在不断的遗失。

看看现在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成了半个西方人了,对中国本有的文化了解太少。

中华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但这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想黄河水一样,快要枯竭。

我们的青少年急需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十年、二十年过后,我们固
有的文化还有多少?!很让人担忧!
我国目前的民族文化正在面临威胁,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做法确实令国人感到愤慨,韩国声称中秋节为自己的节日,孔子是其自己的祖先......,最近在网上还有一些韩国人肆意发帖子,宣扬韩国文化,鄙视中国文化,令网友十分气愤,这种意淫中国文化的人大有人在。

其中崔程秀就是一个典型。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

首先,他们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但他们会“西说”,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

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

在学校上动画影片赏析课的时候曾看过一部西方拍的一部动画片《花木兰》,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
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

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

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中国来大赚其钱。

这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孙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国经典完成“西说”时,中国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图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前不久传出有关造纸术之争,埃及和韩国都声称造纸术创造应归属自己本国。

现在的韩剧让不少国人觉得哭笑不得,尤其是一些历史剧,仅一部大长今就笑话百出,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韩国导演到底懂不懂历史?!
众所周知,追述到西周时期,现在的朝鲜韩国是西周灭商后的一个箕氏侯国,相当于现在中国的一个县郡,被称为高据丽。

唐代是中国的鼎盛时期,是当时时界超级大国,中国的文化不断被传入韩国,日本,印度等国。

医学、佛学、茶道、服装、公艺、技术……等。

不断传入周边国家。

不得不说近几年韩国惊醒文化侵略确实令人悲愤。

汉城改“首尔”的闹剧刚刚过去,韩国议员又开始张罗把“汉江”改为“韩江”,“中医”被改名成“韩医”,并被作为高丽医学而拼命向世界宣传推广。

公元前14世纪,商朝就有了甲骨文的记载,篆体字从秦朝的李
斯创建以来,一直被沿用,在国内研究古代文学,古汉字的专家也有不少,而最后真正让世人了解中国汉字历史的却是日本人,日本出版中国古代汉字历史一书把汉字的历史介绍的非常详细,是很多设计师的工具书。

作为国内的专业研究人士,对汉字的文化比这些出版书的日本人知识丰富得多,但最终没有让大众了解。

我们的研究人员除了自己研究以外是不是应该做些事情,让人民群众也能了解,跳出死研究的套子,把这些研究的成果进行传播呢?!
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流失的反思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开始被政府和社会重视,同时也积极寻求保护对策。

讲解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百家讲坛》栏目就很受大家喜欢。

2006年6月,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名列其中。

同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

2007年11月9日15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新浪网等大型网站上,就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开展问卷调查,共获得约1万份有效答卷。

对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总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一年中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由10天增加至11
天;其中,劳动节的假期由3天调整为1天,新增法定节假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节假日调整的主要原则之一,就是要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调查问卷也显示我国国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逐渐增强。

当了解了许许多多的事例后,许多人都会感到悲愤与不满,但除了悲愤与不满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我们是否应该爱惜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周边国家对我国文化如此侵略,除了愤慨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和我们自己也应该加强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应该深知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所在,没有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基,我们应加强对自己的反思,从而更好的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只有不断的丰富和强化文化的民族性,才能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同一化的挑战。

三总结:除了悲愤与不满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我们是否应该爱惜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周边国家对我国文化如此侵略,除了愤慨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关部门和我们自己也应该加强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参考文献:中华传统文化释要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黄鹤著
中韩文化发展考察报告社会科学报
文化与人格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刘承华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