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下)宾川三中职高班语文期中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I(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渎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边陲锤炼捶打唾手可得B.玷污粘贴铁砧沾沾白喜C.颠沛嗔责缜密瞋目而视D.拜谒烟霭褐色响遏行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整饬范畴栉风沐雨卷帙浩繁B.必竟想像两全齐美弱不禁风C.勘误脏款闻过饰非要言不繁D.斑斓调济贸然行事瞑顽不化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中方希望美方切实履行,与中方一道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台海和平志安宁。
②平时出了问题,你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检查自己,绝不能______责任,或埋怨别人。
③在每一次创新攻关时他都全力以赴,全身投入,“走路撞树”的现象时有发生。
A.承诺推托以至B.诺言推脱以致C.诺言推托以致D.承诺推脱以至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在劫难逃。
B.近年来,伊朗政府因为浓缩铀政策受到国际社会制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最近,在美国推动下,联合国或将出台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这真是祸起萧墙!C.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指出,在中国,无论是旅游指南还是产品介绍,无论是名胜古迹的说明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到了俯拾即是的程度。
D.这一次,导演把《士兵突击》最重要的角色给了王宝强,其他人倒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红衣少女从桥那头走过来,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
B.以前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中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你可不能偏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每科知识都要好好掌握。
D.下个学期就要文理分班了,你是读文科呢还是读理科呢6.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教育,以避免医疗事故不再发生。
B.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C.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项是这就好比一个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然后又看清了,然后又看清了,最后这才看清了。
①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②他是肥是瘦③他是方脸或圆脸④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A.②④①⑧ B.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8.依次分析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①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个小时以上。
③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④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A.比喻引用对偶借喻 B.比喻反语夸张借代C.拟人反语夸张借代 D.拟人引用夸张借喻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B、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C、《家》、《春》、《秋》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
D、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剧本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
10、下列与其他三项加点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相如廷叱之二、填空题(8分)11、,鱼翔浅底,。
12、青,取之于蓝,。
13、东船西舫悄无言,。
15、《国务院关于成立闲家行政学院的通知》中,“国务院”属于通知‘”三要素”中的。
三、判断题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10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miào)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是 ( )A、宦者令缪贤舍人令,让、使B、而束君归赵矣束,捆缚C、王必无人必,一定D、大王亦幸赦臣幸,侥幸18、与“而君幸于赵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走欲与为戏D、师不必贤于弟子19、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我的门客商相如可以出使。
B、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找可以出使报复秦国的人。
C、则幸得脱矣。
——那么侥幸能够免罪。
D、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给秦国宝璧,使他承担理亏的责任20、下列加点词与“臣语曰”的“语”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B、李牧连却之C、沛公军霸上D、素善留侯张良五、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7--30题。
绿的歌冰心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抺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
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的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暗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
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惘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的欢畅起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的新一代。
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
小车在层峦叠幢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
“绿”把我包围起来了。
我从惊喜而沉入恬静,静默地,欢跃的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的歌”,献给生活中在青年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27、文中临去秋波"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答:(1)本体是。
(2)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不超过8个字)28、作者见到了"绿"感到"惊喜",甚至"陶醉"了,这是为什么? (不超过30个字)(3分)29、作者已将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三部分表达了哪几方面的思想内容?分别把它们概括出来。
答:3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2分)A、文章的开头,作者说"那时,我酌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这是因为"我"那时大多沉醉于这蓝色中。
B、"我"离开海边,进大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默淡的一切",这"默淡"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的一片湛蓝相比显得豁然失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吗1自明代诗人顾炎武的诗作,其下旬是"化作春泥更护花"。
D、文章的题目思,《绿的歌》,作者却先写大海的湛蓝,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这是为突出后面的绿色作铺垫。
E、文章运用了比拟手法,分别赋予蓝色、杂色、红色和绿色以人的思想感情。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古代有位将军率部打仗,但他的人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众将信心不足。
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他拿出一枚铜钱,对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
如果抛落的铜钱正面朝上,神灵让我们战无不胜;正面向下,是要失败。
”接着,他连抛三次,铜钱均正面朝上。
全军欢腾雀跃,出战大胜。
凯旋后,将军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两面都是正面。
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