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人:2011年9月11日士兵意志及其磨练讲授准备1.准备教具、清点人数;2.宣布授课提要。
题目:士兵意志及其磨练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意志和意志品质含义,熟悉优秀士兵的意志品质和士兵中常见的意志缺陷,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士兵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内容:一、士兵意志概述二、士兵常见的意志品质缺陷三、士兵良好意志品质的磨练重难点:士兵常见意志品质缺陷的克服方法:理论讲授时间:2课时地点:教室要求:1.积极思考,参与讨论2.认真听讲,做好笔记3.主动学习,扩展知识保障:多媒体教学设施讲授实施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知阶段。
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或“什么事实”的问题。
二是情感评价阶段。
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或“有什么价值”的问题。
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以及“对我有何价值”,才能知道如何对它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三是意志(或决策)阶段。
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或“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
意志是在人的认识和情感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同时,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意志使认识活动更加广泛深入。
在认识活动中,有意注意的维持、知觉的合理组织、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的展开等,都需要人的意志努力和意志行动。
同时,积极的意志品质如自觉性、恒心等能促进人认知能力的发展。
意志对情绪、情感起调节控制作用。
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与克服消极情绪的干扰,是情绪服从理智,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
相反,意志薄弱者则易成为情绪的俘虏,使意志行动不能持之以恒。
一、士兵意志概述(一)什么是意志在心理学上,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活动的阶段意志行动,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前者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后者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它使内心世界的期望、计划付诸实施,以达到某种目的。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就是采取决定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一般包含确定目的或目标、制订计划、心理冲突、做出决策等许多环节。
(1)动机斗争和目的的确定目的是人的行动所期望的结果。
在行动中,人期望要得到的结果,有时是很明确的,有时则不一定是明确的。
有时行动想要达到的结果只有一个,无选择之余地,这时确定目的不会产生内心冲突;有时则有好几个可供选择的目的,确定目的会产生心理冲突,需要做出意志努力。
意志水平低的人,往往在非原则性动机之间的冲突中也难以取舍,即使做出决定后,也常常会改变主意。
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战场上的情况常常是风险与夺取胜利的机会并存。
其利害表现不外乎三种情况:有利无害,有害有利和有害无利。
即使在有害有利的情况下,又有利大于害,利害相当和利小于害之分。
古人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衡取其重”。
能否从战略全局上考虑问题,丢掉坛坛罐罐,先取小害而以图今后之大利,是对指挥员决策意志的严峻考验。
(2)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定目的确定之后,进一步就要选择达到目的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拟定出行动计划。
对于行动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也有各种不同情况。
有时只要一提出目的、行动的方式、方法便可以确定,这毋需意志的努力。
在通常的情况下,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也要进行选择,比较各种方式、方法的优缺点及可能导致的结果。
这时也可能产生内心犹豫不决:时而想采取这种方式、方法,时而想采取那种方式、方法,难以下决心拟订出行动计划。
因而在确定行动计划做出决策时也会产生心理冲突,也需要做出意志努力。
2、执行阶段在做出决定之后,便过渡到执行决定,进入实际行动。
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
因为即使在做出决定时有决心,有信心,如果不见之于行动,这种决心和信心依然是空的,意志行动也就不能完成。
执行阶段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环节。
该阶段主要有两个环节:(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发动和制止。
在执行决定时,意志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动积极的行动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是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
发动和制止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如果一个人只善于做出决定而不采取积极的行动将决定付诸执行,或在执行中不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活动,以致半途而废,其目的就永远不会实现。
即使做出的决定再好,也没有意义。
(2)克服内外困难。
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已经确立起来的决心和信心也可能会发生动摇。
这通常发生在下列情况下:1)执行决定时遇到的困难,要付出大的努力而与个体已形成的消极的个性品质(如懒惰、骄傲、保守、坏习惯等)或兴趣爱好发生矛盾,从而使决心和信心发生动摇。
2)在做出决定时虽然选择了一种目的,其他目的仅受到暂时的压抑,但仍然很有吸引力。
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暂时受到压抑的期望又可能重新抬头,产生了新的心理冲突。
3)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期望、新意图和方法,它们也会同预定的目的发生矛盾,令人踌躇,干扰行动的进程。
4)有时在做出决定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主客观条件,没有预见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执行决定时遇到新情况,出现新问题,而人又缺乏应付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能使人犹豫不决。
这些矛盾都是妨碍意志行动贯彻到底。
只有解决了这些矛盾才能将意志行动贯彻到底,达到预定的目的。
当意志行动达到预定目的时,又会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优良的意志品质,正是在克服困难的实际斗争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
(三)什么是意志品质有些人决策判断优柔寡断,工作计划杂乱无章,行为举止简单粗暴,情绪爆发难以自控,生活作风贪图享受,工作业绩不思进取,这些既不完全是认知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意志方面的问题。
意志是一种特殊的、针对行为活动方面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使人类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
意志的品质特性就是在意志行动的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特征,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行为价值关系变化的动力特性,反映了人的行为价值的目的性、层次性、强度性、外在稳定、内在稳定性、效能性、细致性等。
(四)士兵应具备的意志品质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意志水平是随着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而不断发展的。
青年武警官兵的意志发展与地方青年有着共同的生理心理基础,因此他们的意志特点也比较相似。
但是,意志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军队生活的特殊性,也在塑造着官兵所特有的意志特点。
武警官兵意志品质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
1.意志的自觉性这是指军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对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尤其是能认识到行动的结果及社会意义,并能使自己的一切行动主动服从于目的要求的一种品质。
意志品质良好的军人,既不会盲目轻信别人的意见,轻率地改变自己的行动,也不刚愎自用,固执己见。
青年走进军营,就意味着真正步入社会。
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各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在军事实践活动中所受到的锻炼,使得青年军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目的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也有一部分青年军人,人生的大目标尚未完全确立,或者还不能将理想中的目标与现实中的具体努力方向结合起来。
因此,很容易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所困惑,容易受各种流行的社会思潮的影响,行动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此外,青年人寻求独立的倾向较为突出,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喜欢标新立异。
但是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使得青年军人在意志发展上呈现出较为矛盾的特点,行为上的服从与心理上的逆反常常并存。
2.意志的果断性这是指军人及时地采取决定并毫不犹豫地执行决定的一种品质。
战争是生死搏斗,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这就要求军人必须做到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误战机,造成重大损失。
果断性是以自觉性为前提的,是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后迅速地选择目的和确定方法,并果断地付诸实施。
由于意志的果断性是在意志行动中逐步形成的,其发展较之自觉性要慢,因此,在关键性重大行动前,部分人表现出优柔寡断、动摇不定,或者草率行事,事后又感到后悔。
3.意志的坚韧性亦称坚持性或顽强性,是指军人在行动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决定,并努力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去实现预定目的的一种品质。
其主要特征是:信念坚定、精力充沛和毅力顽强,经得起长时期艰难困苦的磨练和考验,也能够抵制各种诱惑。
比如在战斗中,即使遭遇暂时的失利和挫折,也仍能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
军队是锻炼意志的绝佳环境,青年人经过一定时期的磨练,坚韧性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由于青年军人自身还不够成熟,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幼稚和肤浅,容易脱离实际,陷入空想。
虽然雄心勃勃,但是好高骛远,热情容易受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困难的增多,容易失去信心,表现出动摇性。
做事容易虎头蛇尾,终至半途而废。
4.意志的自制性这是指军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去实现预定目的一种品质。
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善于促使自己去执行已经采取的决定,并能战胜与执行决定相对抗的一切因素,如恐惧、懒惰等;二是善于在行动中抑止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即善于忍耐和克己。
军人只有具有这种自制力,才能克制各种错误欲念,严格执行组织纪律,避免操之过急和冒失的行动。
二、士兵常见的意志品质缺陷(一)盲从【案例】战士小张和战友一起上街,发现一家商店门口围了很多人,走上去一看,才知道原来大家在抢购衬衫。
当小张看到原价180元一件的衬衫现价50元一件时,本来没有计划买衬衫的他,也买了一件,谁知回到部队没穿几天就开了线。
他很后悔自己做这种傻事。
(小组讨论)战士小林的表现是由盲从心理导致的。
1.什么是盲从盲从即盲目从众,指没有主见,轻信别人,随大流而不能坚持自己目标。
从众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心理效应,如在操场上很多人抬头望天,经过的人也会不自觉的抬起头(视频),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而盲从是一种不良的意志品质。
从众是指个人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在认知上或行为上趋向群体的期望,与群体的多数人相一致。
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经发表过一个经典的从众实验:他在校园中招聘志愿者,号称这是一个关于视觉感知的心理实验。
实验在一间房间内举行,形式非常简单,就是给被试呈现两张纸,一张纸上印着一条线段,被试需要在另一张上印有几条线段的纸上找出与刚才那条长度相同的。
实验需要测试多组不同的被试,7--9人一组,每组人要做18个测试。
当志愿者来到实验房间时会发现,屋子里的七个座位已经坐了6个人,只有最后一把椅子空着。
你会以为别人都来得比你早,但是你肯定没想到那6个人其实都是阿希的助手,来当托儿的。
接着好戏就上演了,如同图片显示的那样,测试的答案都是及其简单的,只要是智商正常没有喝多的人都不太可能答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