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1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课件1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二
赤 壁
之 战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 对下列哪一艺术品的赞颂。 A.王献之的书法 B.顾恺之的人物画 C.云冈石窟的碧画 D.王羲之的书法
2.云冈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 宝库之一,地点在 A.四川东山 B.山西大同 C.河南洛阳 D甘肃敦煌
3.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封建 王朝有 ①秦②西汉③东汉④三国⑤西 晋⑥东晋⑦南北朝 A. ①②③⑤ B.②③⑥⑦ C. ①②③⑥ D.④⑤⑥⑦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266年~316年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
统治集团发生内 乱:八王之乱
民族矛盾激化
西晋灭亡
Hale Waihona Puke 317年, 司马睿 建立东 晋,都 城在建 康。
氐族
苻坚重 用汉人 王猛, 统一了 黄河流 域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 产生了什么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产 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 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 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方的统一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平城
洛阳
①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 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承 上 启 下 的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化
科 学 技 术
数学家 祖冲之 圆周率 农学家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地理学家 郦道元 《水经注》
书法
王羲之 《兰亭序》
艺 绘画 术
《女史箴图》 顾恺之 《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 山西大同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
石窟艺术
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一些 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 史实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到达夷洲
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 交通发展。卫温船队到达
夷洲(今台湾)
名 成 八 阵 图 。 杜 甫
功 盖 三 分 国 ,
——
三顾茅庐
图示小结
军 阀 割 据
袁绍 官渡之战 曹操
统一北方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三 国 鼎 立
魏
蜀
吴
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 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4.以下所列,哪些是以少胜多 的著名战役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 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5.今天的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哪六个朝代的都城建在这里。 ①东汉②三国中的吴③西晋④东 晋⑤北魏⑥宋⑦齐⑧梁⑨陈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④⑤⑥⑦⑧ C. ②④⑥⑦⑧⑨ D. ④⑤⑥⑦⑧⑨
6.下列政权,定都在洛阳的有 ①三国中的蜀②三国中的魏③西 晋④东晋⑤北魏⑥南朝中的宋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 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是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1.它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 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 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书是 A.《水经注》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王经》
2.“空谷传响,哀婉久 绝。……‘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呜三声泪沾裳’”。这是下 列哪部著作对三峡两岸猿声的 描写。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脉经》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结果: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 影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
时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 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 能得到开发? 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 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 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 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 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 比较安定。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 民的共同努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 裂的时期,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 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 表中吗?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蜀 吴
东晋
北方政权
东魏 北齐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氐 鲜卑 西魏 北周
北 朝
统一北方的政权有哪些?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
中国朝代演进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2.公元208年左右,东汉天下 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A.刘、袁、曹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诸葛亮治 蜀的内容 A.重视水利 B.减轻赋税 C.联络台湾 D.开发西南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的开发
时间:六朝时期(东吴、东晋、 宋、齐、梁、陈),江南地区逐步得 到开发。 原因: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 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优 越条件;②从东汉末年开始起,许多
1.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 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吴、魏 D.蜀、魏、吴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炎、司马睿 B.司马炎、司马昭 C.司马昭、司马睿 D.司马睿、司马懿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开始于 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东晋南朝 D.南北朝
4.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最主要因素是 A.江南有优越自然条件 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劳 动力 C.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D.政府重视
1.北朝的五个政权,最先建立 的是 A.西魏 B.东魏 C.北魏 D.北齐
2.下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 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了南北统一 D.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3.对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 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 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族服装的喜好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 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 1、背景: 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袁绍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图
历史作用: 为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 袁绍
曹操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历史作用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祖冲之和圆周率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 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 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领先世 界近一千年。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它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 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王羲之与《兰亭序》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集书法
之大成。代表作《兰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美誉,他被后 人尊为“书圣”。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东晋画家顾恺之代表作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 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雕像 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 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内容: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 卑语;②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 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拓跋 氏改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法, 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⑦迁都洛阳。 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北方民 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又加速和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原因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
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 迁都洛阳 影响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 了条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1.改革的内容
汉化政策
①说汉语 ②穿汉服 ③改汉姓 ④通汉婚 ⑤用汉制 ⑥学汉礼
2.改革的作用
(1)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 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 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劳 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 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 产。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修建了许多水利 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 影响: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我国 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 缩小,趋向平衡。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汉(史 称蜀)
220年
221年
曹丕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