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及创作(整理版)
国画《苏东坡在海南》
①劝农事耕 ②掘井惠 民 ③良方医疾 ④授黎酿酒 ⑤笠屐醉归 ⑥榔庵讲学 ⑦草舍著述 ⑧离琼北返
不善饮酒的酿酒大师
黄州期间:在朋友杨世昌道士启发下,酿“蜜酒”, 并作《蜜酒歌》。(“柑橘酒”不成功) 惠州期间: “罗浮春”(即桂酒) 、“万家春”。 (“予家酿酒,名罗浮春” ,“余近酿酒,名万 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美酒玉色、香味超 然 ”, 掌故“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 海南期间:酿“天门冬酒”、“真一酒” 。
东坡制造
黄冈赤壁、二赋堂
凭吊江山,恨人生之如寄
流连风月,喜造物之无私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美食 东坡制造
盐焗鸡 :皮脆、肉滑、骨香、味浓 。
宏志鸡 :与王朝云共同研制,外脆肉嫩、色泽 金黄的炸鸡,被苏东坡冠以‚宏志鸡‛的美名, 至今仍是客家人婚嫁庆功的必备传统菜。 烤羊脊:苏东坡认为羊肉里最好吃的是羊脊肉, 吃起来有‚蟹味‛,这就是现今北京流行的美 食‚羊羯子‛ 。 此外,还有梅菜扣肉 、醋鱼、琵琶虾 、玉糁 羹 、东坡汤等等。
推广“高科技”农具-----秧马
以榆枣为腹欲其 滑,以楸桐为背欲其 轻。腹如小舟,昂其 尾,背如覆瓦,以便 两髀雀跃于泥中,系 束篙其首以缚秧。日 行千畦,较之伛偻而 作者,劳佚相绝矣。
为广州建造清洁饮用水系统
惟蒲涧山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 以下耳。若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 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 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过用大竹万余 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然 须于循州臵少良田,令岁可得租课五七千者,令岁买大筋竹 万竿,作筏下广州,以备不住抽换。又须于广州城中臵少房 钱,可以日掠二百,以备抽换之费。专差兵匠数人,巡觑修 茸,则一城贫富同饮甘凉,其利便不在言也。自有广州以来, 以此为患,若人户知有此作,其欣愿可知。喜舍之心,料非 复塔庙之比矣。然非道士至诚不欺,精力勤干,不能成也。 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 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道远,日久,无不塞之理。 若无以验之,则一竿之塞,辄累百竿矣。仍愿公擘划少钱, 令岁入五十余竿竹,不住抽换,永不废。
3
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 自当推(苏)为第一”。
黄州时期的传世书画
《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第一第二为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 侄稿》)。 《枯木怪石图》:独树一臶的,充满了奇思妙 想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 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赤壁赋》:行楷,就是我们课本封面上的书法。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 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 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 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 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 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 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 杀苏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 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 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苏轼《赤壁赋》手迹
苏 轼 《 寒 食 帖 》 手 迹
枯木怪石图
“东坡肘子‛、 ‚东坡豆腐‛、 ‚东坡玉糁‛、 ‚东坡腿‛、 ‚东坡芽脍‛、 ‚东坡墨鲤‛、 ‚东坡饼‛、 ‚东坡酥‛、
黄州赤壁
黄州现存的 ‚东坡赤壁‛有 二赋堂、挹爽楼、 栖霞楼、剪刀峰、 留仙阁、碑阁、 酹江亭、坡仙亭、 睡仙亭、放龟亭、 喜雨亭、问鹤亭 。
Hale Waihona Puke 三、东山再起1085年3月5日,哲宗之母高太后垂帘听 政。5月6日苏轼被起用任登州知州七品, 被调回中央先后任礼部郎中,起居舍人 六品,1086年3月14日,升任中书舍人四 品。9月12日又升任翰林学士正三品。先 后任杭州、颖州、扬州以及定州知州。
四、被贬海南 1093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贬广东英州, 还未到达英州,就又被贬到广东惠州, 后又被贬到海南儋州。《荔枝叹》等作 写于此时。1100年哲宗病逝,徽宗继位, 在儋州生活三年的已经65岁的苏轼,渡 海而回, 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病逝于 常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对比
东坡的饮酒观
饮酒不求酒量,但求酒 趣。他反对泥醉,而主张 ‚半酣‛ :‚我饮不尽器, 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 趣,空杯亦常持‛。
值得推荐的东坡养生术
吃饭黄金法则: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调息与安宁要诀: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 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 兀然,与虚空等。 漱口小窍门:每食已,则以浓茶漱口,烦腻却 去,不烦刺挑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 蠹病自已,然卒用中下茶。 《东坡志林》、《东坡杂记》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说明: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 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 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 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初到黄州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凤翔
汴 京
密州
杭州
眉山 我本西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黄州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吾老矣,寄馀龄。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惠州
儋州
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坎坷一生
京城(中书舍人) 京城(旧党欧阳修)
(判官) (旧党重启)
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 惠州
二、 “乌台诗案”。 苏轼被下狱,关押了130多天后,得 以释放,但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史。 苏轼在黄州居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后被 改派汝州,后来又允许他在常州居住。
苏轼简介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 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 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 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 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 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苏轼的政治思想比 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 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 四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
茶艺高手
苏东坡饮茶十分考究,不 仅讲究新茶、泉水,还讲究美 器,他设计了一种美观实用的 提梁壶,由于他曾在江苏宜兴 小住,当地有着制壶传统,苏 东坡的这个设计很快就被当地 的能工巧匠所运用,再次流行 全国,这种茶壶当然又被人们 称作了‚东坡提梁壶壶‛,又 称‚提苏‛。
医生药师
治风湿奇方:尊麻含有尊麻素和黄体素,像毒 藤一样,皮肤碰到就肿疼。他说把尊麻敷在风 湿初起的关节上,浑身其他关节的疼痛都可以 停止 嫩肤妙方:在文火上,把苍耳的叶子灰,加热 约二十四小时,即成白色粉末,若内服,能使 皮肤软滑如玉。
需谨慎采用的东坡养生偏方
雨水泡茶熬药:时雨降,多臵器广庭中,所得甘 滑不可名,以泼茶煮药,皆美而有益。 服食阳丹:以三十瓷器皆有盖,溺其中已,随手 盖之满三十日开视,其上当结细砂,如浮蚁状, 或黄或赤。密绢帕滤,取新汲水,净淘澄无数, 以秽气尽为度,净瓷瓶合贮之。夏至后,取细研 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不限丸数, 三五日后取尽。夏至后仍依前法采取,却候冬至 后服。 另:服食阴丹、辟谷。
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 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 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 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 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 ,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 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 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 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一、苏轼的生平
生平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身于一个 比较清寒的文士家庭,父亲苏洵,由 发愤读书而入仕,他受父亲影响,走 上了同样的道路。仁宗嘉祐二年 (1057)二十一岁时,受到欧阳修的 赏识,考取进士,嘉祐六年授大理寺 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开 始了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
凤翔
杭州
(反对新党新政) 通判
黄州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儋州
苏轼的政治生涯大致可分为四期: (一)转任地方
(二)乌台诗案
(三)东山再起 (四)被贬海南
一、转任地方。 苏轼首任官职是凤翔府判官。 三年后,苏轼即由凤翔来到中央任职, 担任判官诰院。 36岁时苏轼首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 接下来被任命为密州太守,徐州知州、 湖州知州等职。在地方为官共八年。
食疗秘方
麦门冬饮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开 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有口腔保健、安 神催眠、益阴养胃、润肺清心的功能。 茯苓糕:《东坡杂记》中载,“用蜜和如湿香状,蒸 过食之尤佳。”茯苓甘、淡、平,具有健脾和胃,宁 必安神的功能,用茯苓粉蒸服是中药食疗的一种良方。 雪羹汤 :用荸荠、大米、适量生姜和清水煮成即可。
苏轼及其作品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