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课题结题总结

省课题结题总结

省课题2018年度集中结题总结大会
2018年5月25日,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度集中结题总结大会:开会笔记,做课题、答辩可以参考:小学组,第一组(有一项没有通过)出现的问题1、研究追求“大而全”,显得空;答辩时追求“面面俱到”,无必要;2、概念界定不清楚,弄混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3、文献研究不到位。

在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之下,缺少自己的;4、问卷调查不要只要是看结果,要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5、成果描述中要体现效果;6、答辩过程出现答非所问,是真什么就答什么,不要绕;7、表述不严谨,基础不扎实。

数字的括号后不要出现顿号。

初中组,第二组(全部通过)优点:认真,负责;成果达到最低要求;成果丰富,突出,富有激情。

缺点:1.材料呈现,老师们照ppt念,应简明扼要的介绍。

答非所问;2.个别老师在答辩的时候缺乏热情,似乎是不够重视;3.侧重研究问题的意义,在方法方面涉及得较少;4.错标项目,确定的时间和课题开展的时间“接”不上。

建议:材料呈现要规范;ppt要简明扼要,不要复杂,乱;要侧重于课题研究的价值,不要空谈,要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环节上;要注重课题成果的规范性;成员的更换要规范,注意时间上的合理承接。

高中组,第三组
(不合格的一项)数量、质量均有提高。

答辩情况,研究情况 1.答辩的时候专注于外围内容(选题的意义)忽略了核心问题(陈述重点)的呈现,忽略了方法,内容介绍;2.回答问题时要直接,不要铺垫、重复;3.成果发表要选择正规的期刊,不要被假刊物欺骗。

高中组,第四组(7项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1.答辩时,对课题立项的原因、背景、意义的介绍花的时间较多;2.展示结果上出现的问题。

课题组老师所获得的各种奖项(不论是否与课题相关)都罗列出来。

呈现出来的研究结果应与研究相;3.答辩的时候不一定要对所有的问题都一一回应。

有一些问题是专家想要提醒你在后期研究中思考的;4.审题不细致,课题呈现不清楚。

课题的研究范围、概念要明确,对所研究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楚;5.立项时,专家建议更换课题,但是有人依然沿用原课题……6.课题的概念界定不清楚。

要在研究中弄清楚其含义、标准和操作策略;7.在课题总结报告中,描述性的内容多,分析的内容少。

原因表述多,研究过程、结果少。

8.问卷的科学、合理性欠缺。

没有统计的结果或统计数据的结果与描述不符;9.方法罗列过多,生怕别人不知自己掌握的方法多,在课题研究中却没有使用。

方法运用不到位,方法罗列出来之后,要在具体的课
题研究中体现出对其的操作应用;10.课题研究一定要有物化的成果。

物化结果有两大项,即研究总报告和研究论文。

研究总报告要呈现研究过程和结果,要告诉评委研究的操作过程。

不要描述太多的背景,意义。

不要把把研究论文放在研究的总报告中,充字数。

11.论文出现标题,语言,符号不规范的问题。

(1)论文标题不像论文标题(2)论文语言组织有问题。

每一个知识点的语言表述不清晰,语病太多;论文语言出现逻辑错误。

观点的推导表达要有逻辑性。

论文有抄袭现象。

(3)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

数字后是括号的,就不能在括号后出现标点符号。

小标题后不要出现句号。

大学组,第5组(5项不合格)1.扣题不紧。

立项后,课题内容和课题不紧密,有不抓到重点和离题的现象;2.题目(研究的问题)应是唯一的;3.文献综述陈旧,与课题无关。

文献综述要有学界,政界和业界的做法。

研究应在其基础上补充,提高。

4.成果发表的非专业化。

在非专业领域的杂志文献上发表的论文均不被认可。

5.研究方法不具体。

罗列,介绍的方法多,没有结合选题琢磨如何使用方法。

方法有交叉、重叠的现象。

问卷调查发放的时间、地点,收回来的时间、地点、收发比例和调查的结果都要在研究中呈现出来。

总结发言——课题结题后做什么
1.拿来用。

课题做完后要琢磨怎样用才能用好;
2.接着做。

没做完的,做得仓促的部分,接着做。

另外,前期研究的模块有突破了,可以接着做其他模块的研究。

3.去推广。

课题分层次推广,根据课题成果、内容,可以在省市县去推广(要慎重),可以在学校里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受益,增加课题的“知名度”。

后期宣传课题的时候,要及时总结,收集材料(活动相片)。

观摩课、汇报课、讲座等的视频要保留。

在推广、申报过程,要与同行、专家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