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11-12学年第2学期旅游地理期末论文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姓名:张灌郁学号:A12110324班级:旅游管理1102班任课教师:李绍刚1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3)1.1旅游地理区的概念与特点 (3)1.2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及类型 (3)1.3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及意义 (4)1.4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4)二、中国旅游区划经典案例 (5)2.1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5)2.2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5)2.3中国旅游文化区划 (5)2.4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5)三、我国旅游区划方案 (6)(一)华北—华夏文化—古都古迹名胜旅游区 (6)(二)华中—荆楚文化—湖山峡谷旅游区 (6)(三)华东—吴越文化—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 (7)(四)华南—岭南文化—亚热带、热带山水景观旅游区 (7)(五)东北—关东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观旅游区 (7)(六)西南—民族风情—奇山秀水、高山峡谷旅游区 (8)(七)西北—丝路文化—干旱荒漠、绿洲旅游区 (8)(八)内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风光旅游区 (9)(九)青藏—藏文化—高原寒旱草原、冰雪旅游区 (9)(十)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海湾现代风貌旅游区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0)附录:我国旅游区划方案 (11)2旅游区划的原则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前言中国地域辽阔、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多元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中国旅游资源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异。

中国旅游地里区划已有很多方案,但迄今为止还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

本文仅是笔者个人提出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如有偏颇之处尽请谅解。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1.1旅游地理区的概念与特点旅游地理区简称旅游区,是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旅游单元,是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风景名胜地域综合体。

它是在旅游景观即自然风景发生的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景观形成的人文地理基础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共同联系,并以旅游城市为中心和旅游接待设施为主要标志,以广泛的内外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地域旅游综合体,是属于风景区之上的高层次、主系统的大尺度风景名胜地域。

从旅游地理区的概念出发,一般而言,旅游地理区具有如下特征:①系统性。

旅游地理区在职能上和地域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已配套的社会功能,其中首要的是恢复和增强旅游者的健康、体力、能力和精力,满足其精神与物质的要求。

②地域性。

旅游地理区以一定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旅游区内都包含有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旅游组织基地及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内外,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开放系统。

③层次性。

旅游地理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地理区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系统。

这一特性使旅游区划和旅游地理区的分级分等研究与管理成为可能。

旅游区具有组织区域旅游活动的机构、设施和功能,加入了人为干预作用,是一个有预定目的、可控的复合系统,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实现综合最优化效果。

1.2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及类型旅游地理区划是人们根据不同目的,依照不同要求和指标,对一定地域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进行地理区划划分。

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地域差异,而区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分为一个旅游地理区。

旅游地理区划所划分出的旅3游区一般为综合性旅游区,同一旅游区内部自然与人文旅游地理环境具有共性,共同构成旅游地域综合体。

旅游地理区划包含多种类型,即旅游资源区划、旅游地理区划、旅游综合区划、旅游气候区划等。

1.3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及意义旅游地理区划是为了揭示本区域内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各旅游区的基本特征,了解其资源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为确立在全国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中应有的位置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旅游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旅游区划应达到如下目的:①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与综合分析,确定各个旅游区比较合理的范围和界限及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②阐明不同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状况,摸清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和主要资源特色;③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地位和优势,提出区域旅游发展和规划建设的重点,指出其今后发展的方向,为研究各地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依据。

旅游区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旅游地理区划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着重要意义:①中国旅游区划研究是对旅游地理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加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②在全国形成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统筹安排、制定总体规划。

划分旅游区,还可以进行区域规划,制定发展战略,设计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充分发挥旅游区的特点和长处,有利于旅游业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③有利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了解各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特征,能够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旅游区发展战略,为推动旅游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④通过明确不同旅游区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不仅能够增强区域整合竞争力,而且能够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依据,有利于不同区域内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

1.4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旅游区划的原则是进行区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旅游区划有不同的目的,从而有不同的类型。

旅游区划原则服从区划的目的和要求,因此不同类型的区划原则各有不同,这里讨论的是综合性旅游区划的原则①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产业,而整体效益又是系统优化的主要目标。

因此旅游区划必须从整体上综合衡量,通盘考虑。

②相似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形态的类似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三种含义。

具体而言,指旅游资源类型相近这应划在同意旅游区内,或者说处于同一层次中的每一旅游区要保持各自主体旅游资源的一致性。

③主导因素原则。

旅游区的内部一般由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所组成,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往往是其中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起着主导作用,使旅游4区或以秀丽风光为主,或以文化古迹取胜,主次分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别具特色,有强烈个性,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功能和开发利用方式。

因此,在区划时,可以突出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④完整性原则。

各个等级的旅游区都是相对肚里的地域综合性,能独立承担一定的旅游职能。

因此,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上和职能上的完整性。

⑤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则。

每一个旅游区都应该至少包含一个旅游中心地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依托。

旅游区内旅游点相对集中,交通发达,联系紧密,使旅游者的旅游不适和费用等减少到最低程度。

⑥区域社会经济原则。

旅游区是一个社会—地理系统,应考虑其区域社会经济背景。

二、中国旅游区划经典案例迄今为止,中国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

一些学者为了教学的需求,或从科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区划方案。

在此,将介绍4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2.1中国旅游资源区划阎守邕等(1989)将中国旅游资源区域特征和旅游环境区域差异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中国划分为8个一级旅游资源区和41个二级旅游资源区。

阎守邕等在研究中国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同时,开展了中国旅游资源分区的试验研究工作。

其旅游资源区划分层次结构为三级。

遵循五条原则进行区划,即:综合性原则、发生原则、区域完整性原则、多层次原则和实用性原则,其中前三条原则是基本原则,是区划的基础,后两条原则是附加的原则。

2.2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濮静娟等(1987)用舒适度指数和风效指数为指标进行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研究,将中国大陆划分为3个旅游气候大区,18个旅游气候区和22个旅游气候亚区。

濮静娟、朱晔应用特吉旺以气温为主导因素来考虑的舒适度和风效指数的概念,对中国大陆地区气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分别得出各地多年月平均值的舒适度和风效指数,由其时空分布分析归纳出各地最佳旅游月份和适宜旅游季节,进而进行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2.3中国旅游文化区划陈传康(1991)考虑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将观光游览与科学文化导游相结合,将中国划分为7个一级旅游文化区。

陈传康的中国旅游文化区方案指出7个旅游文化区的范围、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文化资源、自然风光、开发重点和客源市场。

2.4中国旅游地理区划郭来喜(1988)提出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将中国划分为9个旅游带、29个旅游省、1495个基本旅游区。

郭来喜根据旅游地带相似性原则划分一级旅游区——旅游带,依照保持行政区完整的原则划分二级旅游区——旅游省,而三级旅游区——基本旅游区则主要考虑资源的近似性、运输的便捷性和管理的方便性。

三、我国旅游区划方案本方案根据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意义、区划的基本原则,综合中国传统的地域方位、结合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和景观的差异性,取多种经典方案之长,按区域命名简明扼要的要求,采用区位、文化背景、旅游景观三因子相结合的综合命名法,将中国分为10个一级旅游区,33个二级旅游亚区和若干个旅游小区。

由于各旅游区的旅游地和旅游景点极多,本方案仅对一级旅游区从区位、地貌环境、气候环境和人文文化背景进行简单描述。

(一)华北—华夏文化—古都古迹名胜旅游区华北区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居于我国北部中枢地区,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直辖市和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

这里是我国古文化的发祥地,以北京和西安等古都为代表,是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种类最多,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区;历史文化遗迹与名山海景浑然一体,也是我国以人文景观为主并具备多种旅游资源的旅游大区,该去平原广阔,交通发达,城市众多,首都所在,区位优势突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全国最具实力的旅游区。

华北旅游区地貌类型比较全,主要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冀北山地、山东半岛组成。

华北区基本上都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

冬季漫长而干燥、寒冷。

大部分江河封冻;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陕西南部汉中盆地和河南南部属亚热带;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则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华北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一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也使得处于黄河之滨的华北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华夏文化的发祥地。

(二)华中—荆楚文化—湖山峡谷旅游区华中区位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是全国唯一既不靠海又无陆地国境线的旅游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