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社会工作
以家庭为本的服务
社区工作 家庭生活教育、寄养服务、临床心理服务 家务助理、家庭辅导等等;
妇女为本的服务理念
起源于女权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等都是 异曲同工的说法;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整合 社会工作的价值、技巧及 知识和女性主义理论,协 助那些因来自性别歧视 之 个人与社会解决其情绪和 社会问题(Barker,1995)。
案例2:
以扶贫基金会到末村进行教育扶贫,为了公 平期间,决定每户资助一名孩子入学, 有一个户姐姐9岁,腿有残疾,弟弟7岁,两 个人都有强烈上学的愿望,基金会的工作 人员间展开激烈的争论,有人希望资助姐 姐,有人希望资助弟弟,到底自主谁呢?
家庭为本、妇女为本、亲子关系为本
1、所有的趋向不能离开文化和情景(中国家国同 构的文化传统) 2、警惕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强加给了当事人? 3、以谁的需要为先?
让不参与的父亲也参与——融合的观点
Luepnitz(利帕尼采,1998)尝试将家庭治疗法、心理分析 和女性主义融合在一起, 认为父亲缺席不单单是生理上和文化上的原因,同时也是心 理原因,认为父亲缺席与性别差异和照顾小孩的方法有关。 认为照顾小孩是女性主导的工作。如果男孩和女孩都有女 性带大,男孩首先认同女性,在转向男性,自己的身份认 同不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而女孩的身份认同始终如一。这 种情况下,男性和女性以开始就对亲密的体验有不同,女 性偏向于承诺、永久性的关系和依靠他人;男性则偏向于 独立自主,而非亲密的关系;
家庭为本服务理念的由来
想了解“家庭为本”理念的来源,我们不得不从国外的福利历史演变谈 起。
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福利提供亦家庭、 第一阶段,福利提供亦家庭、社区和教会为主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福利提供改为国家模式 第三阶段:多元福利主义, 第三阶段:多元福利主义,家庭有成为主要的福利提供者之一 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而且来源是越多越好。 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而且来源是越多越好。这种模式 学术界概括为“福利多元主义” pluralism) 学术界概括为“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 ),亦称为混 合福利经济( 合福利经济(mixed ) 结构功能论 系统论、 系统论、生态论
伦理原则7 :忠于实事、信息透明
第7个原则指的是你的决定要能让你讲真话, 让你的工作能对当事人和其他人完全公开难打破了惠平的幸福生活,丈夫发生车祸,高位截瘫, 两个人的生活从此蒙上了阴影,孩子仅仅5岁,很多人包括丈夫劝说 慧平离开,寻找自己新的生活,但想到自己曾经身患重病丈夫无微不 至关怀的情景,慧平怎么也狠不下心,自己的公婆因为觉得很亏欠儿 媳,尽量分担了照顾儿子和孙子的全部责任,对其的工作全力支持。 其间,丈夫的好有李俊经常来看望他们,久而久之,慧平和他之间产 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慧平很早知道他们夫妻感情不好,曾经做过 他们两个人的工作,现在李俊的关心和照顾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支柱,在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他们俩之间有了性关系,起初说好仅仅 是这样的关系,但自此后,两个人都觉得离不开对方,在友情、亲情 和自己说不出视爱情还是需要的感觉面前,慧平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 中,它将如何抉择那?
介入策略
建立妇女小组 妇女小组之间连接 倡导政策改变
两者的异同
妇女为本对传统以家庭为本中忽视妇女利益的一 种补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者不应该是矛盾的, 利益是一致的,应该以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利益为 出发点,而不应该牺牲家庭中某个成员的利益换 来大家的利益。特别是不能总是牺牲妇女的利益 换来大家的利益特别是男性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如果是开放的积极的多元的家庭为本的趋向,应 该与亲子关系为本和妇女为本的趋向一致。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二、西方女权主义 1、自由女权主义 2、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3、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4、激进女权主义 5、后现代的女权主义 三、社会性别 他们分别对妇女居于从属地位给与了理论的解释 以及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为什么叫妇女社会工作
突出妇女工作专业化 突出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工作 突出针对妇女这个群体的特殊需要 妇女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工作 例如:针对一个因角色冲突来求助的妇女,传统 的工作方法就是牺牲妇女的利益成全家庭,而妇 女社会工作可能就会主张妇女的权利。一个目标 是家庭的稳定,一个目标是两性的平等权利实现
主义社会的压迫场域;
女权主义的行动主张
从女权主义观点来看待家庭,必须有性别平等的 敏感度及妇女的经验 ,及关心家庭中女性是否收 到来自文化、社会、政治、经济面的外在影响, 而影响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的不平等与压迫。 因此家庭教育的重点即在教育家中女性如何子绝 于自我增强,争取子我在家中更人性化的生活; 除此,更强调这些家中的女性应该集结起来,参 与社会政策与制度面的改革;
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1、减少、打破性别角色定型带来的不良效 果。 2、以满足妇女作为独立个体的需要 3、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 4、促进社会结构的转变。
实践守则:
1、尊重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庭角色的 扮演者。 2、接受妇女带来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助者。 3、确认妇女自己也是一个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 的问题。 4、增加妇女的资源。 5、促进妇女之间的互助,特别是面对类似处境的 妇女。 6、工作员与受助者之间关系平等。
家庭为本服务理念的由来
想了解“家庭为本”理念的来源,我们不得不从国外的福利历史演变谈 起。
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福利提供亦家庭、 第一阶段,福利提供亦家庭、社区和教会为主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福利提供改为国家模式 第三阶段:多元福利主义, 第三阶段:多元福利主义,家庭有成为主要的福利提供者之一 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而且来源是越多越好。 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而且来源是越多越好。这种模式 学术界概括为“福利多元主义” pluralism) 学术界概括为“福利多元主义”(welfare pluralism ),亦称为混 合福利经济( 合福利经济(mixed ) 结构功能论 系统论、 系统论、生态论
但如果我们在父权主 义的家庭观思想下理 解“家庭为本”,则 会牺牲妇女的利益而 换回家庭的整体利益, 则考量这个政策的合 理性。
妇女为本,也不仅仅考虑 妇女的利益,而是应该将 妇女放到一个文化中和处 境中;如果不考虑妇女的 文化和处境,而只考虑我 们的学术观点和我们的 “正义立场”,也要反思 我们到底是谁的利益为先?
什么是家庭为本
以家庭为本的准则,是要我们 对现存及计划中的社会服务, 例如社会服务、教育、房屋、 医疗、税制即若干法例等做出 评估,分析他们对家庭生活与 家庭福利的影响。这个概念要 求我们确保在制定社会服务的 法例时,以支持和强化家庭制 度为目的。 在实践上,这个准则则显示社 会服务必须以家庭为重心,其 目的包括:
女性主义个派别的家庭观
自由女权主义,强 基变女性主义,视家 庭为父权的化身;强 调家庭性别之平等, 调消灭父权; 包括社会化、生殖、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儿童照顾、家庭劳 女权主义,批判视家 庭为一个经济单位和 动; 劳动力的来源,父权 文化女权主义,认 与资本主义联盟,家 为家庭是反映女性 庭对女人而言,其中 对家中的免费劳务也 被压迫,也可以改 是一种被父权与资本 变的场域;
——让家庭有效地履行本 身的角色; ——改善各种社会系统, 以减少对补救性服务的需 求; ——检视社会政策、服务 项目与实践方面的连贯、 矛盾、成果及效能。这些 一切对家庭的福利与团结 来说,有重大的意义;
强调家庭为本,是指以人格平等为原则的 现代家庭,而非为了家庭整体而忽视个人 的需求,牺牲个人的需求,而是重视个人 的要求并维持家庭关系的协调。
伦理原则2 :同等对待与不同等对待并举
第2个原则指的是对同等人给予同等对待,对不同 等的人给予不同等对待。如在家庭治疗中,夫妻 地位是平等的,应该给予平等对待,而在虐待儿 童的个案中,儿童与施虐的人是不平等的,相对 于父母的权益而言,儿童的权益应当优先考虑
伦理原则3: 自主与自由
第3个原则指的是你的决定要有助于当事人的自主、 独立和自由。尽管自主和自由很重要,但当事人 却无权把它凌驾于个人和他人的生命权之上,更 不可以此为由伤害自己和他人。面对生命权,这 一原则应该退居次要地位。
女性主义的家庭观
当女性主义运用在家庭时, 女性主义认为性别使社会 建构,亲子关系和亲职也 乃针对妇女对其在家庭的 是社会建构;反对功能论 生活与角色能有所自觉, 的家庭观; 并从政治、社会、文化与 认为社会的压迫来自性别、 经济面来分析,以增进妇 种族、阶层、年龄等,家 女的生活品质(周月青, 庭也应该放在社会的宏观 2001)。 脉络下来了解; 倾向于从事改革工作,必 须从社会经济与政治面目 来改变妇女在家庭中的关 系。
社会工作价值观
高登、陴斯特克、泰彻等人的价值体系。 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 承认人的独特性 承认人有改变的能力 承认人的需要 承认人际互动 承认人的义务 承认社会的责任
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1 : 保护生命
第1个原则是最优先考虑的原则。它既适用于保护 当事人的生命,也适用于保护其他人的生命。这 一原则高于任何其他原则。
家庭政策如何回应家庭服务
当家庭不能执行家庭的功能时,家庭政策予 以介入:
对家庭下包含性的定义,及当包含而非排斥各种 多样化的家庭; 要强调确立及促进家庭的强处而非取代家庭; 确立家庭是社区的一部分,增强社区就是增强家 庭;针对家庭之个别不同情况与需求增加家庭的 选择,促进其可以做选择,增加家庭的自我增权;
亲子关系为本
家庭结构无论是双亲家庭 还是离婚家庭,还是寄养 家庭,结构并不重要,结 构应该为亲子关系服务。
1、亲子关系优先于个体 的发展 ——家庭为个体成长的基 础 2、亲子关系优先于家庭 结构的稳定性 ——家庭结构为关系服 务
1 、 孩 子 为 本 优 于 家 对一个家庭来说,孩 长为本 子与父母的关系变化 是一个判断关系演化 ——孩子的限制比家 的一个指标。 长多。 2、社会工作的介入 策略应该配合亲子关 系优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