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考点专练-交通运输方式及区位分析必考点专练-交通运输方式及区位因素分析(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运价随运输距离改变示意图。
在南京,主城区的投币公交车在城区内票价均为1元(空调车2元);地铁一号线则是多个站点,票价2~4元不等。
则A.a是公交——距离比例定价B.b是地铁——均肯定价C.c是地铁——远距离递减定价D.d是公交——均肯定价2.若图中a、c代表马路与水路运价与运输距离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B.c运输方式线路投资大C.a运输方式适合长途运输D.c运输方式适合短途运输解析第1题,公交车在城区内收费均为1元(空调车2元),即均肯定价,图中d曲线运价不随距离改变,应代表公交车。
地铁的定价在不同区段不一样,即区段定价,对应图中b曲线。
选D。
第2题,马路运输短途运费较低,水运长途运费较低,故a 代表马路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适合短途运输;c代表水运,适合长途运输。
选A。
答案 1.D 2.A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左图与右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
A.甲—① B.乙—②C.丙—④ D.丁—③4.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
A.自然橡胶:泰国→上海选乙B.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③解析第3题,左图中甲为航空运输(运量最小、运速最快)、乙为铁路运输、丙为马路运输、丁为水运;右图中①为航空运输(运费最高)、②为马路运输(短途运费低、运距增加、运费急增)、③为铁路运输、④为水运。
第4题,自然橡胶:泰国→上海选丁(距离远、笨重);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距离远、笨重);鲜花:荷兰→美国选①(易腐烂变质,要求运速快);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①(时效性强)。
答案 3.A 4.B(2019·广东惠州调研)读“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关系模型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两种运输方式竞争最激烈的运距是 ( )。
A.0~600千米 B.900~1 100千米C.1 200~1 600千米 D.大于1 800千米6.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时速设计,最重要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
A.大风日数多,风力强 B.冻土层厚,冰川广布C.穿越河谷多,沙漠广 D.干旱少雨,缺乏水源解析第5题,两种运输方式在900~1 100千米处价格最为接近,竞争最激烈。
第6题,该区域大风日数多,风力强劲成为最重要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 5.B 6.A(2019·山东济宁一模)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全线贯穿。
读图完成7~8题。
7.京广高速铁路沿线 ( )。
A.地势平坦,无需修筑隧道B.跨越江河,施工难度较大C.城市众多,选线时需绕行D.干旱影响大,洪涝影响小8.京广高铁的建设,最有可能促进沿线 ( )。
A.人口的大规模南北迁移 B.大城市地价、房价下降C.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D.商业、旅游业快速发展解析第7题,京广高铁经过我国众多的大江大河,穿过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施工难度较大,洪涝、干旱对沿线地区影响都较大。
第8题,京广高铁大大提高了运营的速度,有利于沿线地区商业、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 7.B 8.D(2019·福建宁德调研)2019年10月9日,宁(德)武(夷山)高速马路全线通车,该线路是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单项投资额最大的高速马路。
下图示意宁武高速马路干线,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宁武高速马路单位里程投资额大的主要缘由是( )。
A.沿线经济落后,人口、城市稀有B.技术落后,建设成本高C.沿途多山地、丘陵,桥梁隧道工程量大D.沿线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10.宁武高速马路较原有省道平直是为了 ( )。
A.削减所经聚落,削减拆迁量B.节约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C.缩短马路里程,节约建设投资D.避开经过平原,少占用耕地解析第9题,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该马路经过地区多山地、丘陵,桥梁、隧道工程量大,因而投资大。
第10题,道路平直缩短了路程,从而节约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答案 9.C 10.B五条城际轨道即将在华东大地上犬牙交织。
读将来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长三角城际轨道的建设说明白影响交通区位的确定性因素是 ( )。
A.技术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C.地形因素 D.劳动力因素解析交通线路的修建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交通条件不断改善。
答案 B12.规划中的苏嘉线不再绕道上海,此举带来的影响是 ( )。
A.减弱了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地位B.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向杭甬线沿线地区C.促进上海卫星城的建设,扩展上海的城市职能D.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增加长三角经济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辐射带动作用解析苏嘉线的建设,将打造以杭甬线为中心的发展走廊,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增加长三角经济对皖南、浙西及赣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 D右图为北京市城市轻轨某路段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北京修建城市轻轨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 ( )。
A.交通状况 B.居民生活C.城市环境 D.城市结构14.与其他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城市轻轨 ( )。
A.运量大,占地广 B.噪音大、污染大C.速度快、平安性高 D.成本高、准时15.城市轻轨的建设最可能促使 ( )。
A.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B.城市中心商务区迁至郊区C.沿线站点旁边商业网点聚集D.城市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解析第13题,城市轻轨与地铁、城市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形式构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它可以有效缓解人口与交通资源、汽车与交通设施之间的惊慌关系。
北京城市交通相对拥挤,修建城市轻轨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交通现状。
第14题,城市轻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能耗低、准点运行、平安性高等优点。
第15题,城市轻轨以运量大、速度快等优势在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乘客出行,带来大量消费人群,促使沿线站点旁边商业网点聚集。
答案 13.A 14.C 15.C二、综合题16.[经典题]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沟通、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答问题。
在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营”成员国中,德国煤矿资源丰富,法国铁矿资源丰富。
该组织的成立大大提高了两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
说出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
解析读图可知,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其优势是运量大,运费低。
答案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
17.[2019·四川文综,36(2)(3)]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7分)(1)依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相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9分)(2)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解析第(1)题,甲盆地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内相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从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因素考虑,如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资源分布等社会条件,并要结合航空运输的特点。
第(2)题,乙城市为郑州市,位于华北平原,该处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条件(原料、市场、交通、信息通达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 (1)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阔,城市分散(或者城市间相距远),航空运输速度快,相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云雾少,有利于飞机航行。
(2)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18.[2019·大纲文综,39(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20世纪80年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接连发觉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发觉对探讨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
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据《史记》等材料二下图示意灵渠位置。
(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缘由。
(12分)(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
(8分)解析①古代运输河的作用就是水路运输,从军事角度考虑就是运输粮草、军械、士兵等军用物资和人员。
②南岭在南方地区东西延长,阻隔了南北陆路交通,形成南北的自然屏障,开凿灵渠运输河相当于修路。
③灵渠的开通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重大。
从自然地理上讲,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从人文地理上讲,有利于南北方经济、文化联系(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这样有利于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南北方政令畅通,便利行政管理。
答案 (1)主要目的是运输粮食等物资,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
缘由是(对秦政权而言,岭南地区位置偏远,远途劳军以至长期统治,保障后勤供应尤为重要。
)岭南地区地形坎坷(丘陵广布),植被茂密,陆路交通不畅。
在当时的条件下,大量物资的运输以水路为主。
南岭阻断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水路联系。
(2)(南岭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扩大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范围;促进了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以至北方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文化沟通;有利于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