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概述骨折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概述骨折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概念 分类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相关护理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 续性的中断
根据骨折端是 否与外界相通
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青枝骨折
不完全骨折
裂缝骨折
根据骨折的 程度和形态
横断骨折
斜形骨折 螺旋骨折
完全骨折 粉碎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骨折
凹陷骨折 骨骺分离
按骨折发生后 时间的长短
指骨折后短外形美观, 伤者舒适。
固定 1、作用:
减少疼痛, 减少休克的发生, 避免骨端移位损伤血管、神经及软组织 避免加重出血、感染。 2、方法: 四肢骨折和关节损伤:夹板、石膏 肋骨骨折:多头胸带、胸带 脊柱损伤:脊椎整体固定 骨盆损伤:三角巾、大被单、宽腰围、腹带。
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血管损伤 3.神经损伤 4.内脏损伤 5.骨筋膜室综合征 6.脂肪栓塞 7.感染
2.晚期并发症:
1.关节僵硬 2.骨化性肌炎 3.愈合障碍 4.畸形愈合 5.创伤性关节炎 6.缺血性骨坏死 7.缺血性肌挛缩
谢谢大家!
注: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对线指两骨折 段在纵轴上的关系
2.固定
外固定 内固定
3.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 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 症
具体锻炼方式:
⑴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锻炼患肢肌肉等 长舒缩运动
⑵骨折中期:损伤2~3周后,继续增强患肢肌 肉等长舒缩运动,并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 节的活动
止血的方法:
1、指压法
头面颈、上、下肢动脉压迫部位
2、加压包扎法 最常用效果好,不容易致并发症。
3 屈曲肢体加垫法 肘、膝关节部位
4 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大血管
5、填塞止血法 伤口内外敷料包扎
6、结扎止血法 断裂血管结扎
7、血管缝合修补止血法 大血管破裂。
包扎
目的:保护伤口,免受污染、止血、止痛
方法:绷带卷,胸腹带或毛巾、三角巾等, 视部位伤情而定,覆盖伤口全部,无菌原则。
㈣活动无耐力 动有关
与肢体骨折长时间缺乏活
㈤感染或有感染的危险 放性骨折及外固定有关
与皮肤受损、开
㈥知识缺乏 缺乏骨折的诊治、预后、护 理及术后功能锻炼等知识
㈦焦虑 与肢体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担心残疾有关
㈧潜在并发症
脂肪栓塞综合征、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 (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 坏死、缺血性肌挛缩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⑶骨折后期:损伤6~8周后,加强患肢关节的 活动和负重锻炼
骨折的急救 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骨折的急救原则: 1.一般处理:首先抢救生命 2.伤口包扎 3.妥善固定 4.迅速转运
早期急救
一、基本生命支持,即初级CAB和止血、 包扎、固定、搬运四大技术。
二、对伤情严重者应实行积极生命支持, 即上述措施外加气管插管、输液、抗休克等 措施。
2.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38℃,如 超过39℃应注意感染的发生
㈡局部表现
1.一般症状
⑴疼痛和压痛 ⑵局部肿胀和瘀斑 ⑶功能障碍
注:以上是一般软组织损伤具有的 表现
2.骨折专有体征
⑴畸形 ⑵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⑶骨擦音或骨擦感
注:以上三项体征,只要发现其中 之一,即可确诊
骨折依靠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包括临近 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 时应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片及对侧肢 体相应部位的X线片
㈠疼痛 与骨折局部软组织创伤、肿胀、 血肿压迫、骨折端移动刺激、肌紧张及牵引 固定不当有关
㈡有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危险 骨折未及时处理有关
与骨折及
㈢躯体移动障碍 与肢体骨折、制动或石 膏固定、牵引等有关
新鲜骨折
指骨折发生后 2—3周后
陈旧骨折
影响骨折愈 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局部因素 医源性因素
健康史 身心状况 诊断检查
病因
直接暴力因素
间接暴力因素
(着力点以外的部位发生骨 折
肌肉牵拉因素
疲劳性因素 病理性因素
㈠全身表现
1.休克 较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可 因大量出血和剧痛引起失血性休克 和神经性休克
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功能 锻炼
1.复位: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正常 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 支架作用
手法复位
复位方法 牵引复位 手术复位 解剖复位
复位标准 功能复位
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 剖关系,对位和对线完全良好
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 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 明显影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