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卤代烃

第七章 卤代烃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R Br +I
丙酮
R
I + Br
H
H
CH3
CH3
H C Br > H3 C C Br > H3 C C Br > H3 C C Br CH3 H H H
相对速度:
150 1 0.01 0.001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1.卤代烷的烃基结构的影响:
在SN1反应中,由于决定反应速度的步骤是生成正碳离子一
卤代烃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有 机镁化合物。
无水乙醚
RX + Mg
RMgX
与金属反应
1.与金属镁的反应
RMgX表示多种有机镁化合物(R2Mg、 (RMgX)n)的混合物,称为格利雅(Grignard)试 剂,简称格氏试剂。格氏试剂中,金属原子直接 与碳原子成键(Mg-C),这种金属原子直接与 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有机金属化合物。 格氏试剂能和多种含羰基的化合物(如醛、 酮、酯、CO2等)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是 有机合成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
4.氨解反应:卤代烷用浓氨水处理,可以得到胺
的混合物。
R-X+NH3RNH2+HX RN+H3+X当用碱处理时可释放出游离胺: RN+H3 + OH- RNH2 + H2O 生成的胺也可以与卤代烷进一步反应: R-X+RNH2 R2N+H2+XR-X+R2NH R3N+H+X-
R-X+R3N R4N+X-
H3 C CH Cl
CH3
2-甲基-3-氯丁烷
卤代烯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与烯烃的命名方法类似,将卤 素视为取代基。
CH2
CH
CH2Cl
3-氯丙烯
H3 C
CH Br
CH
CH
CH3
4-溴-2-戊烯
卤代烯烃的命名
H3 C CH Cl C CH CH3 CH3
3-甲基-4-氯-2-戊烯
CH2 CH3 CH2 CH CH2 CH2 Cl
亲核取代反应
5.与硝酸银反应:卤代烷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
生成硝酸酯和卤化银沉淀。 R-X + AgONO2 R-ONO2 + AgX
这是鉴别卤代烷的简便方法。卤代烷与硝酸 银醇溶液反应的相对活性是:
3°>2 °> 1 °, RI> RBr > RCl
消除反应
卤代烷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脱去卤原子和相邻 碳原子上的氢原子(β-H)生成烯烃。 这种分子中失去1 个简单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反 应称为消除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用E表 示。
H3C H C H CH2 X
+
KOH
C2H5OH Δ
H3C
C H
CH2 + KX + H2O
消除反应
仲和叔卤代烷脱卤化氢时,反应可以在碳链的不 同方向进行,得到不同的产物,但其中占优势的产物 是从含氢较少的β-碳原子上脱去氢原子而生成的烯 烃—查依采夫规则。
含氢较少
含氢较少
与金属反应
1.与金属镁的反应
与金属反应
2.与金属锂的反应
卤代烷在烃类溶剂中与金属锂作用可以直接 生成有机锂化合物。
N2
RX + Li
-10°C
RLi + LiX
烷基锂
烷基锂的性质与格氏试剂相似,但比格氏试 剂更为活泼,广泛用于有机合成。
与金属反应
3.与金属钠反应:
二分子卤代烷与金属钠共热,烃基发生偶联,生 成烷烃和卤化钠,反应称为武慈(Wurtz)反应。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CH3(CH2)5 H NaOH H Br HO C CH3
(CH2)5CH3
C
CH3
构型反转
(S)-(+)-2-Bromooctane
(R)-(–)-2-Octanol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构型保留和反转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1.卤代烷的烃基结构的影响:
在SN2反应中,由于亲核试剂是从卤原子的背后进攻
卤代烃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适合简单的卤代烃,“卤(代) 某烃”或“某基卤”
CH3Cl CH2=CHCl (CH3)3CBr
Cl
氯甲烷(或甲基氯) 氯乙烯(或乙烯基氯) 溴代叔丁烷 (或叔丁基溴)
氯代环己烷(或环己基氯) 苄基溴(或溴化苄、苯溴甲烷)
CH2Br
卤代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适合复杂的卤代烃,与烷烃的命 名方法类似,将卤素视为取代基。
研究表明,溴甲烷的碱性水解反应速率 与卤代烷的浓度以及碱的浓度成正比。
CH3-Br + OH- CH3OH + Brv=k[CH3Br][OH- ]
双分子历程(SN2)
亲核试剂 从碳-卤 键的背后 进攻,所 受的空间 位阻最小
双分子历程(SN2)
离去基团
sp3杂化
sp2杂化
sp3杂化
亲核试剂在离去 基团和碳原子间 价键的背面进攻
卤代烷的-碳原子的,如果-碳的取代基增多, -碳原 子周围将变得拥挤,进攻试剂接近-碳原子的阻力增加, 因此活性也就降低。
在SN2反应中,卤代烷的活性次序为: CH3X伯卤代烷仲卤代烷叔卤代烷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碳上的基团体 积 较小,进攻试 剂接近-碳 原子的阻力较小
-碳上取代基 增加, 进攻试剂接近 -碳原子的阻力 增加
(CH3)3C-Br [(CH3)3C+ ·· -] (CH3)3C+ + Br · Br (过渡态1)
正碳离子中 间体
第二步:生成的叔丁基正碳离子立即与试剂OH-作用 生成叔丁醇,这是一步快反应:
(CH3)3C+ +OH - [(CH3)3C+ ·· -] (CH3)3C- OH · OH (过渡态2)
过渡态
分子构型反转, 瓦尔登(Walden) 转化
双分子历程(SN2)
反应前 反应后
单分子历程(SN1)
研究表明,叔丁基溴碱性水解速率与叔 丁基溴的浓度成正比,而与碱的浓度无关。
=k[(CH3)3C-Br ]
单分子历程(SN1)
第一步:叔丁基溴在溶剂中首先离解成叔丁基正碳离 子和溴负离子,这是一步慢反应:
2.氰解反应:用KCN的乙醇-水溶液处理卤代烷或以二甲
基亚砜(DMSO)为溶剂,卤原子被氰基取代生成腈。
R-X +CN- R-CN + X腈
CH3(CH2)2CH2Cl +NaCN CH3(CH2)2CH2CN +NaCl
这个反应的产物较原料卤代烷增加了一个碳原 子,在有机合成中是增长碳链形成碳碳键的一种方 法。引入氰基后可转变为羧基、氨基等。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R Br+ H2O
甲酸
R
H
OH
+ Br
H
CH3
CH3
H3 C C Br > H3 C C Br > H3 C C Br > H C Br H H H CH3
亲核取代反应
3.醚的生成:卤代烷与醇钠(钾)的醇溶液回流时,
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生成醚,这是混醚的制 法, 称为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 R-X + RO- R-O-R' + XC2H5I + n-C5H11CH2ONa n-C5H11CH2OC2H5 + NaI
亲核取代反应
根据卤原子的种类分为: 氟代烃、氯代烃、 溴代烃、碘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
按卤素所连接的烃基的类型可分为:
CH3CH2—Cl CH2=CH—Cl
Cl
饱和卤代烃(卤代烷)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族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
按卤素所连接的碳原子的类型分为:
CH3CH2CH2Cl 伯卤代烃(一级卤代烃)
CH3CHClCH3
2R + 2NaX
利用这个反应可以从较低级的卤代烷制备较高级 的烷烃,但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用同一种卤代烷为 原料来制备烷烃,若用两种不同的卤代烷,则生成性 质相似的交叉产物,分离困难。
7.4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双分子历程(SN2) 单分子历程 (SN1)
双分子历程(SN2)
卤代芳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卤素与苯环直接相连,将卤 素视为取代基。
Br
Cl
Br
Cl
CH3
1,2-二氯苯
3,4-二溴甲苯
卤代芳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卤素与苯环的支链相连,则 将苯环视为取代基。
CH3 CH2CHCH2 Cl
2-苯基-1-氯丁烷
7.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室温时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和溴甲烷为气 体,其余为液体,C15以上的卤代烃为固体。 大多数卤代烃具有特殊气味,蒸气有毒。 一卤代直链烷烃的沸点随烃基碳原子数及卤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加而升高。 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小于1,溴代烷、碘代烷 以及多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均大于1。 卤代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多卤代烃可燃性降低,可做灭火剂(CCl4)。
7 卤 代 烃
7 卤代烃
7.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7.2 7.3 7.4 7.5 7.6 7.7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消除反应历程 卤代烯烃的化学性质 重要的卤代烃
7.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卤代烃的分类
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 后的化合物,简称卤烃,可用RX表示,X代 表卤素(F,Cl,Br,I)。
单分子历程(SN1)
第一步:
总反应速率由 慢反应决定
第二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