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防撞系统计划任务书

智能防撞系统计划任务书

煤炭生产过程中,矿用电机车是井下轨道煤炭运输及辅助运输重要的动力设备,电机车按供电方式分为架线式和蓄电池式两种,轨道数量有单轨道和双轨道两种。由于电机车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输费用低等特点,在煤矿水平巷道中,作为运输工具起着很大作用,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煤矿井下运输安全,《煤矿安全规程》对电机车运输的轨距、轨型、运行速度、机车的制动距离以及两台机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小于100m的距离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9
1、新产品设计费
30
2、新工艺规程制定费
31
3、技术图书资料费
32
4、资料翻译费
33
34
合计数(1+2+3+…+33)
七、主要设备和仪器(项目中的作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八、申请单位意见
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印章)
(4)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系统软、硬件设计。
2、试验内容
(1)在实验室建立电动机车运行模拟装置,进行信息采集、识别、融合技术研究。
(2)防撞控制策略实验。模拟井下电机车的运行,检验信号采集、处理的精度和可靠性。
(3)系统硬件与软件调试。在实验室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实验研究、性能测试,验证其硬件电路的可靠性。
附件2
二0一二年科技计划项目
计划任务书
项目名称:
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系统研究
承担单位(盖章):
义煤集团机电装备研究所
合作单位:
起止年限:
联系电话:
联系人:
电子信箱:
二0一二年八月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情况、本项目对促进集团公司发展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项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2013.10~2013.12,编写研究报告、组织验收,并申请河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
五、项目的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及主要研究人员
承担单位:义煤集团机电装备研究所参加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课题组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项目工作时间(%)
在项目中分担的任务
所在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六、经费预算
3、本项目对促进集团公司发展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耿村矿、常村矿、新安矿、千秋矿、宜络矿、曹窑矿等16座现代化大型生产矿井以及数十家整合矿井,井下电机车是主要运输设备之一。综合红外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激光测距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利用西门子可编程控制s7-300PLC设计矿用电机车间智能碰撞自动报警系统。它能够检测到电机车是否在同一轨道,在同一轨道时,能在两机车到达最小安全间距时,发出报警。对于提高电机车运行的效率,保障煤炭井下运输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2、项目完成后的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系统,是防止煤矿井下机车与机车之间、机车与障碍物(人)之间的发生碰撞事故的重要设备。它能够检测到电机车是否在同一轨道,在同一轨道时,能在两机车到达最小安全间距时,发出报警,另一方面,它可以发现机车运行方向是否有障碍,防止机车与障碍物(人)之间发生碰撞。对于提高电机车运行的效率,保障煤炭井下运输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现有资料,在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方面,目前国内尚无技术成熟的产品,本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有关租赁费
16
1、仪器
17
2、设备
18
19
五、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有关无形资产摊销费
20
1、软件
21
2、专利权
22
3、非专利技术
23
24
六、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用制造费
25
26
七、研发成果论证、鉴定、评审、验收费用
27
28
八、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
(4)工业现场实验。在义马煤业集团选择一个典型的场地进行工业现场实验,优化与改进硬件系统和控制算法。
3、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系统的技术关键为:
(1)电机车运行信息采集、识别技术;
(2)电机车间防碰撞控制策略。
4、主要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
(1)设计一套电机车防撞系统样机;样机模拟一辆机车,主要由车载控制器(S7-300PLC)、智能语音模块、隔爆显示屏、测距传感器(激光、红外、超声波)及相关控制软件组成。
(2)电机车间防碰撞控制策略研究。包括机车与机车之间,机车与障碍物(人)之间的防碰撞控制策略。采用智能控制策略,根据两辆车之间或机车与障碍物(人)之间距离大小,实现报警及刹车制动等功能。
(3)智能语音报警提示系统设计。利用智能语音技术,实现人车乘降点报站、弯道报警、行车预警、超速报警、障碍物(前方行人)报警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行车报警提示系统。
三、研究课题的关键技术方案与预期目标
(1、本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情况、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具备的设施条件等;2、项目合作单位的条件;3、本项目完成后的技术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本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情况、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具备的设施条件及项目合作单位的条件
申请单位具有现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协作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拥有专业的研究室,拥有设施先进、投资300余万元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供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系统、模拟仿真、调试等使用。本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煤矿机电系统、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关带式输送机控制、节能保护等方面的论文50余篇,完成“可控带式输送机产业化研究”、“带式输送机软启动技术研究”、“煤矿多级供电系统可靠性性研究”、“小波分析在煤矿机械故障诊断的研究”等项目10余项;在理论上已作了大量研究工作。
由于煤矿井下运输巷道沿途灯光昏暗,工况恶劣,如果电机车司机注意力稍有不集中,反应迟钝,观察判断失误以及道岔错位等原因,电机车很容易出现事故,轻者掉轨,误开到其它轨道上,重者使两电机车行驶到同一轨道上造成迎面相撞或追尾事故,特别是迎面相撞事故由于极大的惯性,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可能会损毁轨道、路基、车辆和运送的设备,甚至会造成冒顶塌方、火灾瓦斯事故。若是运送人员的车辆相撞后果更为严重,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而目前电机车的制动一般都是人工操作电阻制动和手闸制动两种,刹车时易产生剧烈抖动或刹车过猛而造成人为事故。这种机车相撞事故一旦发生危害巨大,后果惨重,极大地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有序的安全生产。
四、地点、试验规模和进度安排
(1)2012.9 ~2012.10,完成原始资料的收集、制定系统实施方案;
(2)2012.11~2013.1,电机车运行信息采集、识别技术研究,防撞运行策略研究;
(3)2013.2~2013.5,矿用电机车防撞控制系统样机制作,安装调试;
(4)2013.6~2013.9,现场试运行,提交设计及测试报告;
(3)根据电动机车的运行情况,采用智能控制策略,通过运算判断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必要时启动制动程序控制比例电磁阀的节流,使撞车危险发生前实现软制动。
(4)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利用西门子S7-300 PLC开发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系统。
6、防碰撞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系统主要由传感器、PLC、智能语音装置及相关执行机构等组成,如图1所示。
费用项目
费用(元)
1
一、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
1、材料
3
2、燃料
4
3、动力费用
5
6
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
7
1、工资、薪金
8
2、津贴、补贴
9
3、奖金
10
11
三、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有关折旧费(按规定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的仪器和设备除外)
12
1、仪器
13
2、设备
14
15
图1矿用电机车智能防撞系统原理图
通过红外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采集电动机车的状态参数,以及运行方向上有无障碍物(人)等,PLC根据采集的参数,经过判断,控制电动机车的运行。当电机车由于某种原因在同一轨道行驶而进入前方车辆的报警距离(100m)时,或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人)时,控制器一方面控制电机车号笛和闪光信号电路,发出声光报警,以提醒本车司机和对面电机车司机,注意减速慢行,保持车距;另一方面,迅速启动液压油泵,为刹车做出准备。如果车辆减速,退出报警距离后,系统自动解除警报,断开液压油泵电源。
除电机车之间出现碰撞事故外,电机车撞人事故也常有发生。长期以来大巷机车运输事故在主巷运输事故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其发生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类:①大巷作业人员避让列车不及被碰挂致伤;②大巷人行道宽度不够,使巷道内人员无法安全避让列车,被列车碰挂致伤;③无乘车候车室的大巷,下班后候车的工人因劳累睡在线路旁,被列车碰挂致伤;④乘车人员乘坐人车时,未挂好防护链且因劳累睡着后,意外被列车甩出车外摔伤;⑤跟车工摘挂钩时,因与司机联络失误或机车司机操作失误,兑车不当,被挤碰致伤;⑥行人在从石门巷道快速跨越大巷轨道时,被运行中的列车碰伤等。
目前,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煤矿企业生产的基本制度之一。本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煤炭企业的自动化水平,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试验内容和技术关键
1、主要研究内容
(1)电机车运行方向、速度、运行前方障碍物(人)等信息采集、识别技术研究。综合应用红外传感、激光测距、超声波传感器等多信息融合技术,检测电动机车的运行方向、速度、以及障碍物(人)情况。
(2)测距大于1m,当两车距离小于100m时,实现报警提示及刹车制动。
(3)制造、设计标准符合MT/T209-1990煤矿通讯、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标准。
5、技术路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