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油气聚集单元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
基本内容
地壳上各级油气聚集单元,均受一定 地质条件控制而有规律地出现,彼此之间 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以油气生成、 聚集和分布规律的理论,奖其规模由小到 大分为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 油气系统和含油气盆地。
一、油气田(oil & gas field)
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 藏、油气藏的总和。
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所谓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
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各。
大类
主要类型
(一)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二)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构造 类
(三)盐(泥)丘型油气聚集带
(一)潜山型油气聚集带
具体型式
1. 中、强褶皱背斜带 2. 长垣、平缓背斜带.3. 穹窿背斜群
1. 断块或断阶带 2. 同生断层和逆牵引背斜带
与潜山有关的油田模式剖面图
1—潜山油藏;2—潜山上被断层切割的压实背斜油气藏;3—浅层背斜和断层油气藏;4—断 阶或逆牵引油气藏;5、6—地层超覆油气藏;7—潜山上方压实背斜油气藏;8—岩性油气藏
Hale Waihona Puke 侧向叠合型复合油气田系指在油田的不同层位中以构造型为主的油气藏和以地层型为主的油 气藏,在不整合面上、下,或在不整合面以上,以侧向结合,构成统 一的油气田。两类油气藏所形成的含油面积应是叠合连片的,或虽未 能叠合连片,但应在相邻甚近的统一复合地质体内。
一、油气田(oil & gas field)
根据控制产油面积的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下列类型:
A、构造型油气田:a. 背斜型油气田;b. 断层型油气田。
B、地层型油气田:a. 不整合和岩性尖灭油气田;b. 透镜 状和不规则岩性型油气田;c. 礁型油气田(只有单一礁型油气 藏)。
C、复合型油气田:a. 盐(泥)丘型油气田;b. 礁型油气 田(存在多种类型油气藏);c. 潜山复合型油气田;d. 侧向 复合型油气田。
3.复合型油气田
系指在油气田范围内不同层位和深度的油气藏不是受单一(或占优势) 构造或地层因素所控制,而是受构造和地层因素复合构成的综合地质体所 控制的油气田。
盐(泥)丘型油气田 这里所谓的盐(泥)丘油气田,系
指狭义的,即刺穿的盐(泥)丘油气田。 在刺穿的盐(泥)丘油气田中,进
一步可分全剌穿和半刺穿两种。前者可 以刺穿所有含油层,盐泥核甚至出露地 表,形成盐丘或泥火山;后者刺穿部分 含油层,在其上则为盐(泥)背斜构造。
加利福尼亚中途油田威廉斯及二十五山区构造剖面图 上新统中的油藏属于不整合面上的支撑砂岩层圈闭;图中1ft=1609m
二、油气聚集带
考虑到地壳中油气田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成带、 成群分布的,而这些成带成群分布的油气田,往往 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和油气藏形成条件。因此,采 用"油气聚集带"这个术语,代表这种成带、成群分 布的油气田这一级别的油气聚集单位,是比较合适 的。
1.构造型油气田
背斜油气田:控制产油面积的地质单位,是褶皱变形所形成的背斜构造。
(1)关不一定所有背斜构造在垂向上不同深度的构造形成都是一致的; (2)背斜油气田的含油面积由背斜的闭合面积所控制; (3)背斜油气田的褶皱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4)背斜油气的储集岩可以是碎屑岩,也可以是碳酸盐岩。 (5)背斜油气田中的油气藏类型,通常是以背斜油气藏为主,但亦见断层、 岩性等其他油气藏。
(2)不整合型油气藏包括不整合面上 的支撑砂岩和不整合面下的单斜型油气藏, 以及潜山油气藏。
(3)岩性油气藏可以是碎屑岩或碳酸 盐岩中岩性(上倾尖灭和透镜体)油气藏。 由单一生物礁油气藏构成的礁型油气田亦 属地层型油气田。
(4)对一个地层型油气田来说,油气藏 可以全部或主要是不整合油气藏组成的, 也有一些油气田是由不整合和岩性油气藏 复合而成的。
由于盐核刺穿储油层,除形成盐核、 盐帽遮挡以及盐帽内的透镜体油气藏外, 常使储集层断裂、尖灭甚至削蚀,可形 成断层、不整合和岩性等多种油气藏。 半刺穿的在盐(泥)刺穿上方还可以形 成生长背斜油气藏。
礁型油气田 世界上与生物礁有关的油气田分布较广泛,且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把那些深部为礁型油气藏,浅层(礁上方)为礁生长而形成的压实生 长背斜中的背斜油气藏,或强烈褶皱背斜中的背斜油气藏称之为复合 的礁型油气田;而把那些由单一礁型油气藏组成的礁型油气田归入层 型油气田中。复合的礁型油气田则以美国二叠纪盆地中斯库瑞县的斯 奈德-斯克雷礁型油气田最为典型。
(1)局部构造可以是穹窿、背斜、盐丘等构造单位,也可以 是生物礁、古潜山、古河道等非构造单位。
(2)同一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层叠合连片的产油面积。 在叠合连片范围内不同层位的产油层,可以存在于同一构
造或地层因素所控制的单一地质体中,如背斜、断块、单斜构 造中的地层不整合和岩性尖灭等;
也可以存在于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复合地质体,如与礁型、 盐(泥)丘及古潜山等与上覆地层的背斜叠合所形成多因素控 制的复合地质体。
1.构造型油气田
断层(断块)油气田:指在区域倾斜背景上,其上倾方向,或各个方向
都由断层控制所形成的油气田。 这类油气田常见于地堑或半地堑型断陷(或裂谷)盆地、盆地斜坡带或挠曲带。
2.地层型油气田
所谓地层型油气田,系指在区域倾斜或单 斜构造背景上,由地层(不整合和岩性) 因素所控制的含油面积。
(1)油气藏类型以不整合和岩性油气 藏为主,亦可存在断层和复合油气藏。
潜山型(复合)油气田
深部为一潜山,而其上覆岩层中则是由于差异压实形成背斜构造,在不 整合面上常伴有砂岩向潜山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不整合面上下无论在构造 特征和油气藏类型上均有巨大的差异性。
潜山的岩石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结晶基岩。潜 山的内部构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单斜、秃顶背斜、断块、褶皱断块等。
3. 逆掩断裂带
1. 盐丘和盐背斜带 2. 泥火山和泥底辟背斜带
1. 与碳酸盐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 2. 与碎屑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 3. 与结晶基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
实例 1. 扎格罗斯山前背斜,酒泉盆地山前带 2. 大庆长垣、加瓦尔长垣、杜依玛兹长垣、下普尔斯克长垣等 3. 罗马什金、苏尔古特隆起南部背斜群、扶余背斜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