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若干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向及若干分析


的事物的丰富人性 。为能使儿童茁壮成长 , 能力 。具有在泛滥的信息中选择真正对自己
当然 ,健康与体力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将这 必要的信息 ,独立形成自己思想的能力是‘生
些素质与能力称之为能在今后变化激烈的社 存能力’的重要要素 。”
会里‘生存的能力’,我们认为均衡地培养这
“其次 ‘, 生存能力’不仅仅是理性的判断
要求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 。 51 初高一贯制教育的课程编制 近年 ,日本一直在探索初高一贯制学校
的建设 。推行 6 年一贯的中等教育是为了创 造一个宽松 、安定的学校生活 ,实行 6 年一贯 的有计划的 、持续的课程 ,以发展学生个性 , 发现学生才能 。6 年一贯的有计划的 、持续 的课程的目的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 能力的培养外 ,应引入自然和社会的体验性 学习 ,展开丰富的教育活动 。为了使初高一 贯学校能适应学生的特点 ,编制多样的 、可选 择的 、有特色的课程 ,6 年一贯课程上的主要 措施是 ,前期 (初中阶段) :放宽选修课的课时 上限 ;在各学年必修课的一定课时内 (每学年 70 课时) ,用选修课方式替代 。后期 (高中阶 段) :放宽“其他科目”的学分的上限 (原为 20 学分) 。并且“其他科目”的选定可以由学校 独立来决定 ,最大可以达 30 学分 。根据上述 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初高一贯学校在选修科 目的种类 、数目 ,以及学校设定的学科科目 、 学分数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即在课程编制和 实施上可有较大的自主权 。
来评价人 。这种异化了的学习造成了学习者 发展上的障碍 ,造成了精神上 (人格上 、心理 上) 的自我分裂 。这是关及现代这一时代状 态的问题 。〔3〕在日本社会里 , 一方面 “, 过度 的考试竞争”继续激化 ; 另一方面 “, 欺辱”、
“不上学”“、校内暴力”“、高中退学”等教育病 理现象继续恶化 。(见图表 1)〔4〕需要通过包 括课程改革的教育改革 ,改善和解决上述的 问题 。
的人”“, 今后 ,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 重大课题”。〔1〕
今后的日本社会 ,国际化 、高度信息化 、 少子女老龄化等问题将进一步发展 ,全球竞 争的激化 、产业与雇佣的空洞化 、经济潜在增 长能力低下等因素将造成经济与社会的活力 下降 。在这样的危机意识下 ,提出六大改革 的桥本内阁教育改革 (1996 年 11 月) 的要点 是强调创造性的发挥 、强调竞争原理与自我 责任 。以这一基调出现的教育改革被评论为 “新自由主义的教育改革”。〔2〕
全球教育展望
2001 年第 4 期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及若干分析
方明生 沈晓敏
一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课题与基本方向
11 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 80 年代起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经济大国 ,人均国民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 日本完成了所谓赶超型近代化 。在这样的背 景下 ,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提出了尊重个 性 ,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 。临教审的这 一思路是在日本的以引进 、模仿为主的经济 发展告 一 段 落 后 对 教 育 的 一 种 前 瞻 性 的 思 考 ,实质上是学校教育自由化的先声 。但在 标准化 、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势力强大的日本 , 临教审的这一思路没有获得理想的进展 ,日 本学校教育的管理主义依然如故 。而另一方 面 ,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自由化的要求有增 无减 。
有形态》,在“今后教育的基本方向”一章中着 的实践性能力 。‘生存能力’不仅仅是记忆在 重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的课题 。〔5〕 纸上的知识 ,而更是生存所需的‘智慧’,是以
该报告对“生存能力”作了如下阐述 :
关于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为基础的 、在
“今后的儿童所需要的是无论社会怎么 社会生活中起作用并发展的 。”
41 初中课程中选修学科的扩大 日本现行初中必修学科为 8 学科 :国语 、 社会 、数学 、理科 、音乐 、美术 、保健体育 、技术 家庭 。选修学科包含上述必修学科的学科及 外语和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其他学科 。选修 学科 ,第一学年为外语及其他必要学科 ;第二 学年为音乐 、美术 、保健体育 、技术家庭 、外语 及其他必要学科 ;第三学年为国语 、社会 、数 学 、理科 、音乐 、美术 、保健体育 、技术家庭 、外 语及其他必要学科 。新编的课程将外语作为 必修课 ,扩大了选修课程的种类 。全学年所 有学科都可开设选修课 ,第二学年每名学生 至少修一门选修课 。第三学年每名学生至少 修两门选修课 。严格精选必修学科的教学内 容 ,消减必修学科课时 。选修课的课时的上 限从每学年的三十五课时扩展到七十课时 ,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设综合学习的评价 :依据综合学习的 目标 ,综合学习的评价主要不是考试成绩一 类的数值性评价 ,而是依据活动 、学习的过 程 、成果 (报告 、作品 、发表 、讨论) 的陈述意见 的评价 。
图表 1 欺辱 、不上学 、校内暴力 、高中退学事件的变化
31“生存能力”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首先 ‘, 生存能力’是在未来变化激烈的
日本第 15 期中央教育审议会于 1996 年 社会里 ,能在任何场合下 ,与他人协调 ,同时
发表了总结报告《面想 21 世纪我国教育的应 自主地进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作为人生存
42
学 。新的课程方案中 , 年学校教育周为 40 周 ,学科教学为 35 周 。
21 新设综合学习课时的意图 此次日本新的课程方案的一大特点就是 新设综合学习课时 。 新设综合学习课时的主旨是各学校需要 创造性地展开适合地区和学校的 、有特色的 教育活动 ;为了培养能自己学习 、自己思考的 完整的人的能力 ,培养能主体地适应国际化 、 信息化等社会变化的素质 、能力 ,需要展开超 越学科框架的横向的 、综合的学习 ,课程设置 要为这样的学习活动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 新设综合学习课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 校创造性地展开适合地区和学校的 、横向的 、 综合的学习 、从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出发的学 习 ,培养自己发现课题 、自己学习 、自己思考 、 主体地判断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使学生 掌握信息收集方法 、调查方法 、归纳方法 、报 告 、发表 、讨论的方法等学习方法 、思考方法 ; 培养学生主体地 、创造性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的态度 ;促使学生深化对人生观的思考 。 综合学习课时在课程上的定位是国家只 规定综合学习的目标和课时 ,不规定其具体 的内容 ,由各个学校创造性地组织跨学科的 学习活动 。综合学习活动主要是就学生关注 及感兴趣的课题 、横向的和综合的社会问题 、 具有地区 、学校特色的课题等 ,设定适当的学 习课题和活动 ,展开学习 。其主要活动形式 包含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形式 。体 验性学习包括自然体验 、社会体验以及观察 、 实验 、参观 、调查 、发表与讨论 、制作与生产活 动等 。 新设综合学习的课时安排 :各学年安排 约 100 课时用于综合学习 (见表 1 、表 2) 。小 学低学 年 设 立 具 有 综 合 学 习 性 质 的 生 活 科 (约 100 课时) ;初中的综合学习课时有一定 的幅度 ,以促使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 、有弹性 的教育课程 。高中的综合学习课时及学分也 给予一定的幅度 。其学分包含毕业所需的必 要学分 。
31 小学学科教育中以生活为中心的合 科课程
日本现行小学低年级为 6 学科 :国语 、算 术 、生活 、音乐 、手工图画 、体育 ; 中年级为 7 学科 : 国语 、社会 、算术 、理科 、音乐 、手工图 画 、体育 ;高年级为 8 学科 :国语 、社会 、算术 、 理科 、音乐 、手工图画 、体育 、家庭 。此次日本 新的课程方案中 ,小学学科不变 ,要求对低年 级儿童 ,进一步重视具体活动和体验 ,以生活 科为中心进行合科指导 ;中年级继续推进合 科指导 ;高年级引进课题选择等要素 ,培养基 本的选择能力 。日本小学低年级的生活科包 含 8 项内容 :学校和生活 、家庭和生活 、地区 和生活 、公共用品和公共施设 、季节变换和生 活 、利用自然和物品进行游戏 、动植物的饲养 和栽培 、自己的成长 。这是一个以生活为中 心的 、认识自然 、社会的合科课程 。小学高年 级的家庭科也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 性 、体验性的学习为中心的学科 。
伦理精神 、社会奉献精神都是形成‘生存能 力’的重要支柱 。”
“而强健的体魄是支撑这些素质和能力 的基础 。”
“培养这种‘生存能力’必须是今后教育 发展的基本方向 。培养这种生存能力适应了 未来社会变化的要求 ,并且是自我实现的学 习需求迅速增长的终身学习社会所面临的特 别重要的课题 。”
培养“生存能力”的提出 ,实质上是为了 回答如何迎接挑战 、培养创造力以及如何克 服教育中的病理现象 。培养“生存能力”是日 本学校教育与课程的一个关键词 。但对于 “生存能力”的理解日本各个阶层并未获得一 种共识 ,这实质上是关系到日本社会今后的 走向 :是提倡强调竞争 、强调市场原理的自由 主义 ,还是提倡强调协作 、互助的团体主义 。 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两难问题 ,也是课程改 革的两难问题 。
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强调了学校制度多 样化 ,推行教育的自我选择 、自我负责 、自我 经济负担政策 ;在课程方面 ,强调课程行政放 宽限制 ,学习指导要领大纲化 ;提出了课程设 置上留出空间 ,扩大选修课 、学分制的范围等 措施 ;强调学校教育要向个性化 、特色化方向 发展 ,学校自身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 。
二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 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变动
11 课程领域的划分与年总课时数的安 排
1998 年 6 月 ,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总结 报告发表 ,展示了 21 世纪日本新的学校教育 课程的构想 。日本中小学的课程原分为“各 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等三个领域 ,高中 为“各学科”、“特别活动”两个领域 。新的课 程方案增加了“综合学习”领域 ,并使这一领 域成为与原有的三个领域并行的一个领域 。 (见表 1 、表 2) 日本在实行学校周五日制上 , 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态度 。从 1989 年以来 ,挑 选学校 ,逐步地进行试验 。经过 10 年时间的 试验 ,决定在 2002 年开始全面实行学校周五 日制 。学校周五日制的实行必将使课时减 少 。总课时约削减 70 课时 ,教学内容削减了 30 %。为了能够平稳 、顺利地过渡到完全的 学校周五日制 ,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要求各学 校进一步精选学校活动 ,适当实行短课时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