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第五次文化冲击,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在当今世界大发展趋势下, 文化的撞击、渗透、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种势能,强力的向低势的倾斜与流淌是不可 阻挡的。 唯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正视现实和因势利导疏浚它们流通贯注的渠道,借东风,为我所 用,来发展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次文化冲击与历次文化冲击皆是不同的。第一, 这次文化冲击是完全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的,自觉的引进;第二,第一次以国家组织形式, 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出、号召和推行的;第三,因而其规模更是无以伦比的,自上而下,东 西南北中形成强大的阵势,而且这仅仅是一个兆头;第四,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经济管理的 改革而进行的。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条件
地理条件 历史条件
地理条件之
中国地理位置
经度范围:73°33′E 至 135°05′E(南北约50度) 纬度范围:3°51′N至 53°33′N(东西约60度)
陆地边界2.28万千米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地 状西 理 分高 条 布东中件 之 低 国 , 大地 致势 呈 阶 梯
1. 古埃及文明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 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2. 公元前1894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闪族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大 约在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赫梯人所灭。 3. 古印度的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公元前187年, 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二、文化传播的体制和理念 传播体制的特点是国家政府对传媒微观管理多,宏观管理少; 最大的弊端是国家对传媒管得太死。
三、文化传播的内容 中国的文化传播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在内容选择上有一个特点:主观倾向性很强,总 是强调“我想让你知道什么”、“你应该知道什么”、“你应该学会什么”,没有充分 认识到受众的愿望、意图和心理认同、接受是文化传播的目标。这种思维惯性,使中国 国际传媒往往更多关注“主流文化”、“高层政治文化”、“民族文化”,而且带有普 遍化倾向,却忽视了受众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 价值观相异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因此,必然会带来我国各个方面的重大变革,其中包括政治体制的变化。然而,尽管如 此,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
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原因 Nhomakorabea一、我国的文化传播力弱,传播手段僵化 西方传媒大国传播力强,中国传媒传播力弱,这是中国文化传播面临的最大困境。西方大国的 一些大型跨国传媒集团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优势,利用资本市场的威力,把传播的触角 伸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因而成为主导者。西方传媒强大的传播力、渗透力挑战着中国的传播 环境、国家形象、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挑战中国的传播能力。 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仅相当于全球传媒总产值的3%左右,从传媒产业与GDP的比值来看, 中国广告经营额约占中国GDP的0. 93%,中国传媒产业约占中国GDP的2.2%,而世界上先进国家 的平均水平是,广告经营额占该国GDP的2%,传媒产业占该国GDP的5%。
第三、研究受众特点,根据受众特点选择传播内容, 加快文化产业化。 我国青少年最喜欢的动漫作者中,日、韩占60%, 欧美占29%,我国原创作者占11%。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是提高文化软实力
2006年中美两国的软实力衡量结果如下: 中国的国际吸引力不足美国的1/8; 中国的国际动员能力不足美国的1/3; 中国国内动员力约为美国的9/10; 中国总体软实力约为美国的1/3; 从国际文化产业实力对比看,2010年国际文化市场构成是美国占 43%、欧盟34%、日本10%、韩国5%、中国只占2%。
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
第一,提升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提高文化创新能力,缩小和西方传媒传播力的 差距。 2010年我国电影海外票房为30亿,不到美国的1/40。纯国产电影共出口一部。 我国全年播出电视节目950万个小时,但全国电视节目制作能力仅有200万个小 时,节目播出大量依赖进口。图书音像制品的进出口比例为10:1。美国电影虽 占全球产量6%—7%,但却占市场的92· 3%。2012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影片票房 收入增加90· 4%,而国产同比下降4· 3%。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 例平均在10%左右,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在其国 内生产总值中占到了25%,在世界文化产业市 场中所占份额达43%左右。但是中国文化产业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还不到4%,在世 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
第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更新文化传播理念,改 革文化传播管理体制,建立有效、合理的传播机制。 韩国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韩国认为, 振兴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彰显本土文化魅力,摈弃模仿 西方的套路。为此,韩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政府的新文 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推 进计划》、《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 2001年,政府还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下属 政府文化观光部。
第四次文化冲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化革命运动的高潮,表示传 统文化已经无方 “保存我们” ,这恰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意识通过各种方 式影响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斗争的焦点是批判孔学,口号是 “打倒孔家店” ,是关系着继续变革中国古代封建文化,以适应社会发展 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向西方寻求真理的问题。他们用以批判孔盂之道的理 论武器主要是西方的进化论,肯定人类社会是进化的,国家制度、道德观 念,都应世移时异变更宜矣。因此,孔孟之道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永恒准则, 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文化是同社会进化论相悖逆的。
第三大冲击,是伴随着异族侵略和民族压迫而来的。1840年,帝 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西方文化的强行灌输下,我国传统文化的柔弱无力立即显示出来。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 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 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正 是在这木乃伊式的粉蚀中,中华民族文化才有获得重新排列组合、再振 雄风的契机。
在文化传播手段上,中国的文化传播模式‚基本上是‘以我为主’的宣传型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传播主体主导,而将受众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的冲击是‘一个世界’的冲击,而不只是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但这个世 界里,从虚拟的领土,到各种技术手段基本上都是被美国牢牢地控制住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力 2012年7月9日11点49分,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报道时,将米开 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像的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对此,有网友认为打马 赛克不尊重艺术品,质疑‚谁在遮谁的丑‛。
传统文化的困境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遭受了五次大的外来文化冲击
第一次冲击:两汉之际,印度佛教开始的传入,并在魏晋时期佛教逐渐 产生巨大影响,这是第一次外来文化的冲击。
第二次冲击,是16世纪中期的明朝。以扶助教皇为宗旨的耶稣会成立,起而 与新教抗衡,为了从深得民心的新教那里争取群众耶稣会派遣教士到南美、 非洲、亚洲以及我国发展势力。他们带来了与中国文化特征迥异的西方文化, 一种异质的高势能文化猛烈冲击我们超稳恒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新的伦 理纲常对宋明理学以有力的挑战。
中国农作物分布图
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有极其悠 久的历史和相当辽阔的地域, 但主要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 黄河中下游最早形成了大片 的农业区。 而且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 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 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 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 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 扩大而传播。
历史条件
——中华文明是当今世界唯一一支没有中断的价值系统。
思 考
谢谢大家!再见。
讲课内容
当代中国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文化的含义
广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 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 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 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 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 风俗,精神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