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魏晋正始时期士人的生命意识

论魏晋正始时期士人的生命意识

谓生命意识, 主要 包括 生命 本体 意识 和生 命价 值意 识两 重意义。生命本体意识主 要是指 对生命本 身的性 质的认
识, 即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 生命 价值意 识则是 在肯定生命本 体的 基础 上, 对生 命应 有价 值的 一种 把握 和判断。本文 从魏 晋时 期士 人的 生命 意识 切入, 魏 晋时 期,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一 个具有 特殊意 义的时期 , 若 从建安元年算起, 到刘宋建立, 这段时期共持续了 224年, 其间经历了曹魏代汉 , 司马 氏代魏, 八王 叛乱, 五胡 乱华, 王敦、苏竣等 的 叛 乱, 风 起云 涌 的农 民 起义 等 等 重 大事 件, 乱世杀夺, 生命无常。 哲学思 想的多元 与社会 政治的 专制、逼人就范的正统礼教与 邪说异 端的流 行广布、统治
第 26卷第 1期 2010年 1月
(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 f Shandong U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Social Sc iences)
V o.l 26, N o. 1 Jan. 2010
论魏晋正始时期士人的生命意识
杨纪荣
( 山东理工大学 齐文化研究院, 山东 淄博 255049)
杀曹爽、曹曦及何晏、丁谧 、邓 飏等大 批名士, 致使 天下名 士减半。第二年, 司马懿之子 司马师 又残杀 了夏侯 玄、李 丰等名士 领袖, 将 齐王 芳废 掉而 立高 贵乡 公曹 髦。然而 仅隔短短五年, 司 马师 之弟 司马 昭又 将曹 髦屠 杀于 血泊 之中, 司马 氏在 角 逐和 杀 戮 中完 成 了魏 晋 易 代的 过 程。 在政治地位的 角逐 和你 死我 活的 生存 斗争 中, 广大 士人 内心受到的摧残和精神上 受到的 震撼, 程度 之深, 强度之 烈, 可想而知。正 因为 司马 氏政 权的 确立 是建 立在 弑君 的血的杀戮的基 础上的, 政权 的建立 不忠不 义, 所 以正始 时期的政治 生活 中, 充满 了猜 忌、欺骗、残 忍、虚 伪、狡诈 和屠杀, 使这时期的士人不但 在心理 上, 在 现实生 活中也 失去了热情和希 望, 现实的环 境是难 以依托 的, 士 人在对 现实的失望和 冷淡 中, 走入 了一 个建 立在 玄学 哲学 基础 上的精神 世界。在 这个 世界 中, 他们 要超 越物 质生 活引 发的痛苦, 实现精神上的解放 和自由, 并寻 求实现 一种君 子人格理想。
且汝独不见乎虱之出乎裈中, 逃乎深缝, 匿 夫坏絮, 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 缝际, 动不敢 出裈裆, 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 人, 自 以为无 穷食也。染炎丘火流, 焦邑灭都, 群虱死 于裈中 而不能出, 汝君 子之 处区内 亦何 异夫 虱之 处裈
中乎? [3] 167 在这里, 他指出名教是一 种束缚 个体生 命的枷 锁, 若 遵从礼法, 循规 蹈 矩, 只 会 陷 入灭 顶 之 灾。他 们 追 求的 / 任自然 0, 就是放弃 对外在 功名 利禄 的追求 而进 入逍遥 的精神王国遨游 , 追求真正的 无为无 名的生 命境界, 不再 是 / 处有体无 0, 而 是将人 生至 于无、玄的 境界, 放弃 现实 的生命价 值, 寻求 一种 超现 实的 生命 价值。阮 籍又 形象 地描述了这一理 想人格: / 夫 大人者, 乃与造 物同体, 天地 并生。逍遥浮世, 与道 俱成。变化 散聚, 不常其 形。天地 制域于内, 而浮 明开 达 于外。0[ 3] 165在 这里, 他 强 调, 大人 先生的形象是完 全与 / 道 0和 / 真 0冥和 的。 / 道 0和 / 真 0 于何、王所说的 / 无 0是同 一的, 也 就是理 想人 格的根 本。 个体处在 / 有 0的世 界中, 要弃 / 有 0体 / 无 0, 才 能体 悟宇 宙自然中的 / 道 0。体道, 追 求一种绝对 自由的精神 世界, 其实就是超越 现实 世界 的伦 理生 命价 值内 涵, 而进 入了 自然的人生境界 , 它并没有失 去个体 价值存 在的标 志, 只 是以体道自足, 对伦理型的价 值生命 观予以 否定, 倡导一 种在道 家思 想 指 导下 的 理想 人 格。这 种理 想 的 生 命境 界, 希望能彻底摆脱荣名的 束缚, 超越礼 教, 高扬自 我, 在 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世 界中逍 遥遨游。可 以说他 们强调 的这种 / 自然 0, 其实是一种本性, 一种理想的自由存在。 何、王强调 要无名无誉, 否定 了名, 个体在道中 泯灭; 而以阮、嵇为代表的 正始士 人则 是将 / 道 0作 为实 现个体 性的内涵。从 中我 们可 以看 到, 两者 追求 的都 是超 现实 价值的生命观, 然 而这 种超 现实 主义 的理 想人 格在 现实 中是很难 达到 的。否定 了名, 也 就相 应的 导致 对名 教的 否定, 因为凡是符 合传 统伦 理价 值观 的东 西都 在名 教的 范围之内, 舍弃名教就无法求 荣名, 个人的 生命价 值也就 难以实现。在此基础上, 阮、嵇又 对名教的 价值观 念提出 质疑, 指出名 誉 和 礼法 是 虚伪 的 渊 薮, 有违 生 命 自 然之 理, 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已同汉 魏以来蹈 厉发扬 以求功 名的人生旨趣 完全 不同, / 咸 以为 百年 之生 难至, 而 日月 之蹉无常, 皆盛仆马、修 衣裳、美珠 玉、饰 帷墙, 出媚 君上, 入欺父兄, 矫 厉 才智 , 竞逐 纵 横, 家 以 慧 子 残, 国 以 才臣 亡 0。[3] 151正是因为 正始 时期 的政 治, 已经 成为 统治 集团 之间的阴 谋 倾轧, 所以 阮、嵇 只 能从 这 种政 治 中 超 脱出 来, 寻求一种 生命 状态 的本 真。他们 对名 教价 值观 的否 定, 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的批判, 他 们希望可 以论证 一种合 理的生存 方 式, 使 日益 浇 薄的 社 会 重返 淳 朴的 状 态, 所 以, 在他们追求超现实生命价 值的同 时, 又 有着很 深的现 实关怀, 这就不能不陷入一种 困惑、焦虑和 痛苦的 矛盾之 中, 因为在他们内心, 既有 传统的 儒家生命 价值观 深深扎 根, 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召唤时 时折磨 着他们 的心灵, 所以 他们不可能完全 超越社会现实而 进入到他 们所建 构的具
66
到了正始年间, 由清谈而转为 谈玄之 风大盛, 它不 但影响 了士人的精神 面貌, 而 且也 促使 了士 人生 命价 值观 的改 变。正始玄学, 从 何晏、王弼 的 / 贵无论 0开 始, 到竹 林七 贤的 / 越名教而任自然 0, 正是一种时代 要求的哲学 反映, 说到 底, 它的 出现, 要解 决的 就是政 治与 人生 的问题, 最 终的落脚点就是人生 , 即生命 的价值 如何体 现, 理 想的人 格怎样实现。 / 贵无派 0玄学探讨的 最主要问题 是圣人的 理想人格, 但其实蕴含着普通 人的理 想人格 的实现, 它正 好与阮嵇后来的 / 越名教而任自然 0之说所追求 的理想人 格暗合, 形成了正始时期士人生命意识的主调。
正始玄学 的开 始就 是从 对 / 名 0和 / 为 0的 思考 开始 的。 / 贵无派 0主张的 是 / 体无以用 有 0, 主张 无名 无誉的 自然之治。何晏 5无名论 6说: / 为民所誉, 则有名者 也; 无 誉, 无名者也。若 夫圣 人, 名无 名, 誉 无誉; 谓 无 名为 道, 无誉为大, 则夫无名者, 可 以言有 名矣, 无誉 者, 可 以言有 誉矣。0 [1] 411以无名为 名, 以无 誉为 誉, 即 是圣 人 的名 誉。 他们所议论的这种理想人格的 内核, 不管 / 无 名 0还 是 / 体 无 0, 都缘于道家的生命观, 体现的是 一种对 现实的 超越, 对名誉地 位 的舍 弃, 也 就 是说, 个体 首 先要 放 弃 求 名意 识, 只有 放弃 了个体 的名 誉观 念, 才 能做 到无 名无誉, 那 种通过建立功业来实 现荣名显达 的思想是 和这种 无名无 为的原则相 背的, 何 晏对 5论语 6中 / 为 君子 儒 无为 小人 儒 0的提法做了 这样的 新解: / 君子为 儒, 将以 名道; 小人 为儒, 则矜其名也。0 [ 2] 2478意思也是个体只有与道合 一, 才 能以道为名 , 而 不是 世 俗矜 名之 名。这种 理论 可以 说是 玄学影响群体 生命 价值 观的 第一 步, 因为 它本 身并 没有 否定行为本身, 也没有否定伦 理价值 观, 它 否定的 只是在 实现这 种 生 命 价 值 观 的 过 程 中 所 派 生 出 来 的 个 人 的 / 名 0。对个体而言, 无名的追求, 就是为而 无为。从表面 上看, 这 只是 一种纯 粹思 辨的 结果, 但其 实, 它是 对建安 时期以来崇尚名 节、渴望建 立 / 金石 之功 0以 求不 朽的荣 名观的一种反 思, 是对 统治 者以 卑鄙 的手 段实 现自 己的 私利私欲, 对政客 之间 互相 倾轧 的腐 朽政 治行 为的 一种 批判。它追求 的是 摆脱 现实 的名 誉、地位、金 钱 的桎 梏, 实现一种理想的生命 境界。
[收稿日期 ] 2009- 09-28 [作者简介 ] 杨纪荣 ( 1973) ), 女, 山东巨野人, 山东理工 大学齐文化研究院讲师,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 究。
¹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 ( 240 ~ 249) , 但习惯上所说的 / 正始时期 0, 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 ( 265 ) 这一段时期。
如果说正始玄学 只是影响甚 至改变了 士人群 体生命 价值观的第一步, 那么以阮籍、嵇 康为代表 的竹林 名士们 所倡导的 / 越名教而任自然 0的思想 则对生命意 识的改变 又推进了一步。这种生命 哲学已 经抛开了 伦理价 值生命 观, 而将基础建立在了老庄哲学之上。 所谓 / 名教 0, 即儒 家所鼓吹的三纲五常 的教义, 而 / 越 名教 0就是要抛 弃、超 越儒家的伦 理 教义 规范。之 所以 如此, 是 因为 儒学 的虚 伪和其 礼法 是 对理 想 人 格的 阻 碍和 束 缚。阮 籍 在 他的 5大人先生传 6中曾这样揭露名教的虚伪:
一、玄学影响和士人对精神世界的建构
魏晋玄学的 产生, 是 汉末 儒 学的 日渐 衰颓 和道 家自 然主义思想日益兴起的 一种自 然演变 的产物。它 萌芽于 汉末与魏初 的清谈 思想, 所 讨论的 问题, 多 是从 5周易 6、 5老子 6、5庄子 6三 本经典 而来, 以老庄 思想为 骨架, 探索 的是万物 根 源、本 体等 层 次的 观 念, 以 及宇 宙 人 生 的哲 理。正始之前, 清谈之习已在 汉末的 谈论中 发展起 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