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新传考研院系分析、参考书目、复习规划、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人大新传考研院系分析、参考书目、复习规划、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人大新传考研院系分析、参考书目、复习规划、新闻史知识点梳理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

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和资料室。

在海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多所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书单太长了,这里说一下特别重要的几本书:《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解析中国传播学》(陈力丹的,每年一本,16考就看15和14的)《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传播学纲要》陈力丹《新闻编辑学》蔡雯《新闻写作精要》高刚《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广告学教程》倪宁中国新闻史76个重点名词解释(四)60.《布尔塞维克》---1927年上海,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

周刊~半月刊、月刊和不定期刊。

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先后任主编。

全力揭露国民党叛变革命的罪行,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政党能才领导中国革命。

以大量篇幅歌颂中共领导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英勇斗争。

创刊时白色恐怖最严重,为迷惑敌人,免遭迫害,常采用伪装封面和合不断改换刊名的方式发行。

但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也宣传过错误政策、主张和口号。

1932年停刊。

61.《红旗日报》---1930年,由《上海报》和《红旗》合并而成。

李求实主编。

初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改为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发行量达12000份,有国外订户,影响巨大。

创办初受“左”倾盲动主义影响甚大。

发刊词《我们的任务》第一次明确指出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设若干栏目,每周发表一篇综合述评。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出版,屡遭查禁和迫害,发行人员先后被捕四五十人。

报纸篇幅逐渐缩小,1931年停刊,共182期。

62.创造社—《文化批判》/太阳社—《太阳月刊》/鲁迅—《语丝》=〉左联《萌芽》63.《语丝》周刊---1924年北京,孙伏园主编。

鲁迅积极支持出版,力图办一份“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生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的刊物。

鲁迅利用该刊等文艺周刊和报纸副刊,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对章士钊派(甲寅)和胡适、陈源(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64.“记联”---1932年,左翼新闻记者联盟成立。

在“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社联”)和“集纳协会”基础上成立起来的。

通过各种方式,团结进步新闻界,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同时与国民党的反动新闻统制及其育秧的反动新闻事业进行斗争。

“记联”成立不久创办了国际新闻社,以报道革命抗日活动为主,稿件为国内外报刊所采用,四个月后被封闭。

1934年创办小型报纸《华报》,直接进行宣传活动,不久被迫停刊。

同年出版周刊《集纳批判》,强调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提出批判资产阶级新闻学,批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统治服务,从而欺骗压迫人民大众的反动新闻事业;探讨建立无产阶级新闻学和代表人民大众利益的新闻事业。

4期后被迫停刊。

35年“记联”建立公开组织中华新闻社,对外发稿,一直活动到36年5月。

抗战爆发后,该联盟部分成员参加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青记”)。

65.《时事简报》---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后出现,并迅速发展。

根据中央规定,各军及各纵队均应办统一命名的壁报,每周一张,毛笔手抄,内容为国内外政治消息、游击地区群众斗争及红军工作情况。

31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签发《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并附《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子,进一步推广这一宣传形式,被认为是“苏维埃区域中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打破群众保守观念的重要武器”66.“红中社”---1931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最早创办的通讯社。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无线电台对外发布新闻,宣告中国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播发大会重要文告、宣言等文件。

标志着“红中社”的诞生。

它的创办与早期红军无线电事业有密切关系。

二次反“围剿”后,为扩大影响、打破封锁,中央郑重提出用无线电向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发出通电,红色中华新闻社应运而生。

该社成立后,利用仅有的收报机,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塔斯社英文广播,编译刻印成“参考消息”--《无线电材料》(后改为《每日电讯》)。

同时利用中央机要电台和军委的电台,以红中社名义,每天对外播发几条新闻电讯,有时也发英文稿。

67.《红星》报---1931年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军委总政治部主办。

初为不定期出版。

每期约17000份。

长征期间条件极为艰苦,铅印改手刻油印,每期七八百份,发到连队。

邓小平、陆定一先后主编。

办报目的是为加强红军政治工作。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丰富多彩。

除社论、要闻、专电、前线通信、国际时事外,还先后设有十多个固定专栏。

同时该报还注意插图的运用,评论及新闻甚至理论文章,常常也配有漫画或绘画。

发刊词《见面话》形象生动全面概括了人民军队报刊应具有的提供新闻信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指导工作、批评监督及文化娱乐等多种职能。

虽然编辑人员少,通讯员队伍却很庞大,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和连队基层的干部战士。

1935年终刊共124期。

68.《青年实话》---1931年龙岩,后迁瑞金。

少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

16开4版单张印刷的报纸~32开本的杂志形式,半月刊、旬刊、周刊。

陆定一等主持编务。

1934年长征前夕停刊,历时3年多。

深受青年读者特别是红军中青年战士的欢迎,发行量后增至到3万份。

文字通俗生动、内容活泼多样,适合青年需要。

经常刊载团中央文件,交流青年团工作的经验,介绍马义基础知识。

创刊方针和宣传中心“应该是报纸为着战争”。

发动青年踊跃参军,努力生产支前,组织青年积极参加拥军优属活动等等。

同时还向青年介绍当前国内外形势和革命任务。

69.《新中华报》---1937年中共中央为团结抗日计,将《红色中华》报改名而成。

先后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主要发行于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内,版面4开,三日改为五日再改三日刊。

油印改为铅印。

1941年停刊。

积极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发表大量社论、重要评论和中央文件等,全面系统的报道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以及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报道“皖南事变”真相,阐明中共政策。

此后新报刊的纷纷出版逐渐形成《新中华报》系。

70.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延安创刊,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日出对开,一张4版。

社长博古后廖承志。

总编杨松后陆定一。

毛起草创办通知,部署安排工作,题写报头发刊词,撰写修改重要社论、评论、新闻和文章。

初期国际新闻过多、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践的倾向。

42年4月1日,在中央指导下改版,目的是要使《解放日报》能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登载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

论述了党报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及组织性(指导性)原则,并检查了创刊以来的问题。

版面焕然一新。

一版各解放区要闻版,二版陕甘宁边区版,三版才国际新闻,四版副刊专论。

改变脱离实际的做法,以报道根据地新闻为主,密切联系群众和工作实际,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办专刊,辟专栏,集中力量报道、指导整风运动。

宣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方针,提出“全党办报”的方针。

军事宣传力度大大加强。

新闻学专业考研完备复习规划1、参考书目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

复习规划1、复习阶段(开始复习-2015年9月)本阶段主要用于跨专业考生学习指定参考书,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本专业考生要在抓好专业课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温习指定参考书,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并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

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