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主义教育解析
1937年,担任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的兼职董 事,帮助该学院实施以名著教育为主的教育 计划;
1951年担任福特基金会副主席。
1977年5月14日,赫钦斯因病去世。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 有:《民主社会教育中 的冲突》、《美国高等 教育》、《为自由而教 育》、《教育的功能
《西方世界的伟大著作》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54卷,1954, 1990年重新修订)
《怎样阅读》(How to Read a Book,1940、1972 年重新修订)
《六种伟大思想》(Six Great Ideas,1981)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 教育思想
产生背景 思想基础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评价
社会背景
教育背景
社会背景
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长时间 的经济危机。经济上的滑坡 带来了政局上的动荡。30年 代中后期,德国、意大利、 日本等国相继建立了法西斯 政权,社会局面动荡不安。
教育背景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美国 公立学校处于主导地位,但它 对这种社会政治经济危机却束 手无策、无能为力。它所提倡 的那种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 组织形式以及没有严明纪律的 学校管理,造成了美国教育质 量的严重下滑。
——Mortimer J. Adler
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 1899—1977)是美国教 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 派的代表人物。
1899年1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 的一个神学教授的家庭;
1923年起在耶鲁大学任教;
1928年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
1929年,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推行“芝加 哥计划”,对这所大学进行改革;与此同时, 他又推行“名著教育计划”,并专门设立了 “西方名著编纂咨询委员会”;
事活动等混淆起来。 认为教育的一个
目的是把人塑造成人, 教育意味着教学,教 学意味着知识,
知识意味着真理,真 理意味着永恒。
永恒主义者反对近代实验科学, 认为科学固然可以确定事实,给 人 以力量,然而科学并不能告诉我 们发展、变化的目标,科学本身 也无法 认识人、知识、道德的价值,它 也无法发现生活的真理。
永恒主义课程的具体主张
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理智
教育的性质是不变的,教育的基本原理是永恒的,教育的 目的就是培养“有理性”的公民去参加未来的社会生活。
“所谓改善人,意味着他们理性、道德和精神诸力量的最充分的发展。 一切人都有这些力量,一切人都应最充分地发展这些力量。”
——赫钦斯
2. 课程内容——“永恒学科”
赫钦斯 教育思想
普通教育
首先,教育的社会功能 是促进文明社会的进步。
第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是统一人的思想。
第三,教育的内在功能 是理智训练。
提倡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强 调人的理性发展,主张一种 适用于任何时代的教育; 教育任务:理智能力的训练 教育途径:通才教育 课程论:包括西方世界最主 要的名著和阅读、写作、思 考、谈话的艺术以及数学 。
“永恒学科”主要是历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及其伟大著作, 尤其是古代伟大人物的著作。
理智训练的内容:哲学、文学、历史
永
恒 学
理智训练的方法:数学、科学、艺术
科 进行理智训练的工具:读、写、算、 拉丁语和希腊语
小学课程—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养成道德习惯,熟记
古典著作中的个别部分。
课
程 初等教育—准备
艾德勒的主要教育活动
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 多重面貌享有盛名。
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
主编《西方世界德经典》
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 英百科全书》的编辑
1946年帮助策划了“名著 计划”
1952年起任哲学研究所所 长
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 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
他在他的著作中普及推广 西方文明的伟大思想,
永恒的绝对的实在观 不变的永恒的人性观 “复古”的社会观
源于亚里士多德学派— —“形式质料说”
认为有一种永恒的
普遍的法则支配着宇宙, 事物
的变化总是以其不变的 固有本质为基础的。在 教育思
想上,它强调教育的性 质和基本原理是永恒不 变的,
学校课程也应是永恒不 变的。
强调幸福不能作为教 育的根本目的,这样 容易使教育 活动 、政治活动和军
艾德勒((Mortimer J.Adler, 1902—2001)
1902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市。
他在纽约太阳报做印刷工人期间在 夜间学习写作课程。
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尽 管他没能通过学士学位必须的体育 标准,还是留在了大学,得到了一 个教师的位置和哲学博士学位。 1930年,艾德勒去芝加哥大学哲学 系任职,在那里他遇到了校长罗 伯·赫钦斯,西方世界伟大名著项 目的发起人。
永恒主义赞赏过去的黄金时 代(古希腊),在那个时代,人 与自然、 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完美 和谐;人们知道人的价值并且尊 重人的 价值,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知道教育是使人过真正的人的生 活的 重要手段。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赫钦斯( Robert·M·Hutehins ) 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Reading is a basic tool in the living of a good life.
第一,从古典实在论有关人性和环境是永恒的这一 观点出发,永恒教育论者认为,既然人性是不变的,那 么教育的性质也是不变的。永恒是教育的基本愿则。
第二,在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于培养人们运用理性的能力。
第三,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传 授真理性知识,为生活而作准备 。
第四,在教育内容上,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认为,应 教儿童一定的基础科目,使他们了解世界的永久性,以 发展共理性。
指
导 计
中等教育—人文学科
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
划
名著的定向都是概念的、理论的,从任何
大学课程—“名著”
意义上讲,它都不是技术的,应用的。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理智的训练。
不读这些名著,就不能理解当代世界。
3. 课程实施——理智的训练 (1)教师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的积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