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主孕育胎儿 主生理性的带下,分泌阴液,润泽阴部
五 行 配 属 一 览 表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 脏 腑 窍 味 志 气 方 华 液 季 体 色 型 轮 化 智 意 木 肝 胆 目 酸 怒 风 东 爪 泪 春 筋 青 直 风 生 仁 魂 火 心 小 舌 苦 喜 暑 南 面 汗 夏 脉 赤 锐 血 长 礼 神 肠 土 脾 胃 口 甘 思 湿 中 唇 涎 长 肌 黄 厚 肉 化 信 意 夏 肉 金 肺 大 鼻 辛 悲 燥 西 毛 涕 秋 皮 白 方 气 收 义 魄 肠 水 肾 膀 耳 咸 恐 寒 北 发 唾 冬 骨 黑 圆 水 藏 智 志 胱
肾(五)
主水:
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 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肾(六)
主纳气:
纳:摄纳,受纳作用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 呼吸(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 吸浅表的作用)。
肾(七)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主骨生髓
在华为发
开窍于耳和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濡润、成形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温煦、
推动、兴奋和化气的作用。
先天之本: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
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 天之本”。
肾(四)
《素问》对肾精功能的论述: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 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 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 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地道 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 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 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肾气衰,筋不能动, 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注:天癸: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 种可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1.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 入 胃 脾运化为 水谷精微 脾转输散精 全 身—营养五脏六腑 各组织器官。
2. 运化水液: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脾胃可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化生精、 气、血、津液,生命活动才得以持续,故称脾 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的功能十分重要。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藏象总论(一)------藏象与藏象 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 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 结合六腑、奇恒之腑 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 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藏象总论(二)------藏象与藏象 学说
藏象: 藏:指深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象:指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在机 体外部的表现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 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 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 系的学说。
主要功能: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
生气血的功能。
下焦:脐以下的腹部,包括大肠,小肠,肾,膀胱,
女子胞,阴部等。
主要功能:泌清别浊,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一)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本节重点讨论脑 与女子胞
奇恒之腑(二)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生理功能:
肾(二)
肾精——肾所藏之精,按其来源可分为先天
之精与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故称为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指出生后,摄入的饮食经脾胃运
化而生成水谷精微,并转输到五脏六腑,维持 其生理活动。
肾气:肾精所化之气。 精气:肾精和肾气的合称。
肾(三)
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
运行水液
体内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和肾的协同作用而完成
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
三焦(三)
三焦分部和各自的生理功能:
上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和头面部。
主要功能: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发挥
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
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肝胆。
“喜”有关。 在液为汗 ——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为血 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合脉——指全身血脉都归属于心 开窍于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 其华在面 —— 面部的血脉较为充盈,心气 的盛衰可从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
心(三)
主要功能:
主血脉 主神明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开窍于
舌、其华在面 与小肠相表里 五行属火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在华为唇、开窍
于口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与胃相表里 五行属土
肝(一)
主疏泄: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
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对气机的影响 促进消化吸收(调节脾胃运化以及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调节精神情志
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 朱丹溪《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
主决断:决断指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意识和 动作,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
胃与脾相为表里。
生理功能
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
指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
藏象总论(六)------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
关系。
藏象总论(七)------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紧密结合 密切联系临床辨证论治

主精神活动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 与脑有关。 主感觉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一般感 觉。
奇恒之腑(二)
女子胞
女子胞又称胞宫,子宫。位于小腹,是女
子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生理功能 主月经
月经来潮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肾中精气,
冲、任二脉及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
脾(二)
主升清—— 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
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 血营养全身。 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 防止溢于脉外。
脾(三)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在华为唇
开窍于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脾(四)
生理功能: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大肠
大肠位于腹中,上接小肠,下接肛门。大
肠与肺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指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
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
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与肾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
尿液为津液所化生,在肾的气化功能作用下生 成尿液,下输于膀胱,在膀胱内潴留至一定程 度时,可及时自主的排出体外。膀胱的贮尿和 排尿功能与肾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
肺(二)
主宣发肃降
宣发: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3方面)
肃降:肺气向下通降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 3 方
面)
通调水道
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输布、运行 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肺(三)
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聚会于肺, 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在心气 和肺气的共同作用下输布到全身。 主治节 ——治理调节。它概括了肺的 主要生理功能: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朝百脉
肝(二)
肝藏血 ——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
节血量的功能。
肝(三)
肝气:肝的脏腑之气,肝进行生理活动的
物质基础和动力。 肝血:肝脏贮藏之血和养肝之血 肝阳:促进升和动 肝阴:促进降和静
肝的生理特点主升主动主散,喜条达
俩者对肝的代谢功能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肝(四)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肾(八)
生理功能: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主水 主纳气
主骨生髓、在华为发、开窍于耳和
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 与膀胱相表里 五行属水

胆附于肝,肝和胆有经络相互络属,二者
互为表里。
生理功能
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味苦,呈黄绿色,生成于肝,贮存于胆,在消
化食物过程中向小肠排泄,以助脾胃运化。胆汁的生 成和排泄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
藏象总论(三)------藏象学说的产生
《灵枢 ·经水篇》“夫八尺之士,皮肉在
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 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 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
藏象总论(四)-------藏象学说的研究对象
1 .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脏(心,肺,脾,肝,肾),为实质 性脏器。 五脏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三焦(一)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
之一。 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 划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 三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质器官。
三焦(二)
生理功能
通行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发源于肾,藏于
丹田,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到Fra bibliotek和作用于全身在体合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