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化的可能。

如何通过校园综合环境及空间设计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个性、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

结合本次设计的西安理工大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校园空间;校园文化;开放空间1.绪论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

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真正利用好室外开放空间,根据建筑以及地形要求,设计出适宜人们活动的多元化空间。

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淡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最现实的。

2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意义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

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

尽管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

相反,多样化的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稳定情绪和身心健康;多样化有利于强化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校园中丰富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受到师生的欢迎,多样化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形式教条,大胆借鉴与融合古今中外优秀的造园手法,强化了环境的印象能力,形成丰富多彩的环境面貌,接近大众审美情趣,因而容易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和欢迎。

2.1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类型2.1.1必要性活动指多少有点不自由的活动,如出早操、听课、购物等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事务属于这一类型。

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没有选择的余地。

2.1.2自发性活动指人有参加的意愿,并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等活动,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人,只有天气好,场所吸引力大时才会发生。

2.1.3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指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各种展览,朋友间的交谈等,这些活动受校园外部物质空间的影响也很大。

2.2不同层次的校园空间大学校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内服务于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质景观。

主要广场空间:几乎所有的校园里都存在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就像每一个传统的小镇都有公共绿地或城市广场—样,每个学校都有—个朋友聚会、开办展览、举行集会的地方。

广场提供了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结构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布置纪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识别性强的空间造型。

校园入口空间:可称为一个校园的门户空间,有一定的集散功能,具有某种标志性,在设计时应注重可实施性和可识别性的表达。

各院系或教学楼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般指教学建筑的前廊、后院、广场、内院等空间,尺度一般不是很大,所属关系较明确,使用人群也比较固定。

道路空间:高校内的道路属于生活性道路,交通以步行为主,车流量很小,高校道路上的交流,如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教师对学生的传道、解惑发生的频率十分高。

所以高校内的道路设计应为这些随意性的交流提供物质条件,搞好线性景观设计。

还有—些主题类型的小游园、趣味园及广场、同样是活跃校园气氛的要素。

3.受欢迎的高校户外公共空间在对所有高校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中,最吸引人的是自然景观—山、水、树木、自然、草坡等。

最适宜户外学习的空间有主要建筑的入口:开敞的草坪;较小的隐蔽空间;图书馆周围室外空间;人树下自成一体的亚空间。

适于户外锻炼的空间有运动场,体育馆周围室外空间,由上可知:在校园中应有各种类型的自然空间,在这些自然空间的设计中,应保留部分或全部种植边界,从而使休息者能找到空间边界坐下来,因为校园公共空间和所有的公共空间一样,人们喜欢坐在空间边缘,而且靠着什么东西而坐。

座位的设计既应有供1-2个人使用的比较私密的座位,也有可供3-4个人的小团体聚会交谈的座位。

长凳应避免太长,因为太长会使单个使用者感到不适,还会限制两个人以上的人的谈话。

年轻人比较喜欢有活力的公共场所,而成年人则喜欢利于沉思的安静场所。

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区域常常是运动场和他们经常上课的教学建筑及这些建筑周围的室外公共开放空间。

学生们在这里完成大部分的课程学习,与老师见面,交流。

教师则来往于办公室、教室、图书馆之间或外出办事,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圈域。

显然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归属感,在这里我们把这个经常活动的区域称为“基地空间”[1],这个“基地空间”。

(克莱尔·库博·马库斯大学校园户外空间)可以是一栋教学楼的前廊、内院、入口等建筑亚空间,也可以是校园中的主广场,公共大草坪等较大的空间。

所有的种植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对不同地点的高校,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很难做出统一的种植建议,但物种多样性,照顾到四季景观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地面铺装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不同的铺装材料应用于不同的用途。

板油类的硬质材料最好用于穿越校园的主要道路。

混凝土路面也是常用的校园路面,应注意强光下眩光问题。

各种地砖地面的铺设应结合种植、小品等元素。

恰当的照明设计会给校园户外空间增色不少。

4.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4.1.营造校园文化类似于芦原义信所说的“负空间”,下面这些案例中的小尺度公共空间被建筑围合起来,成为负空间里的一部分。

它们因为这种围合而受到建筑的影响,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于校园中,探讨在这些建筑的影响下的小空间对校园文化产生的作用。

在众多影响校园文化的因素中,本文是以小尺度空间设计的视角来看待大学校园人文性的建设。

抛开不同国家、不同教育体制对于校园建筑和校园规划的影响,无论是从功能分析还是空间特点入手,至少有如下三个因素在校园小尺度空间的文化塑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材质、时间和构造技艺。

在分析多层次的空间的塑造上就已经涉及了材质对于小尺度空间层次塑造的作用,其它的几项分析也都与材质有着或轻或重的联系;时间是一个校园成长的记忆,是影响文化积淀的基础性因素;构造技艺对于任何空间设计都是不可或缺的实施手段,是任何一种校园小尺度空间的营造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是非常物质的内容,却也因为此而获得了一种对校园的文化的隐喻,在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一书里对构造之中包含的文化精神就有诸多论述。

一一“如果说技艺揭示了作品中那些潜在的东西,那么技艺就是知识,就是在揭示本体意义上的真理”。

3,并不是说其它因素对其没有影响,而是本文涉及的研究范围与这三个因素关系十分紧密,受到篇幅和研究目标的关联性的制约,暂时将这些因素产生的作用和设计的手法做一个分析总结,毕竟分析做得再齐全也不能说明一个事物的全部,笔者尽力做到具体而且有效。

4.1.1时间与积淀即便是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这样的新校区,校园文化也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

在发展中加入更有文化色彩的小尺度空间是它对自身的文化补充。

南华园 (图组4.1.1)图组1.2一1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红区”小尺度空间院落和建筑材质材质引起人们的联想,换言之这个材质唤起人们对类似情况的回忆,利用这种回忆和联想增加了校园的文化气息。

那些例子呢?简单的举几个就差不多了。

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等老牌世界名校的老校区,红砖是被广泛使用的材质,给人以朴素印象,人们在头脑中将其与厚重的历史联系起来。

当人们再次看到这种材质的类似产品会受到暗示:这是个有历史的地方。

使用者也明白这不一定是真的就历史悠久的校区,与其场地上并列的建筑是如此面貌一新,毕竟这是传达出一种文化品味。

但是这里面有个有趣的事,人们是从个人经历和知识来判断这种暗示的,所以可能有不同结果。

比如另一种想法是,这些红砖让人想起浙江大学最老的校区一一之江校区。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产生更丰富的感受。

时间本身是非常客观的使者,积淀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文化塑造最重要的方式,在大学里留下使用的印记,本身就是一种建设。

利用构造和技艺丰富校园的精神内涵,这是设计者最容易操作的设计层面。

在小尺度的距离内,人们对周围的建筑会观察的更加细致,这种围合面的变化对小空间有着很大影响。

一幢美丽的建筑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而多幢优质的建筑围合起的小空间会带来更显著的文化影响力。

当有效的利用优质的围合面来创造小空间,会使校园文化气氛的大幅度提升,小空间的精致化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校园由“大”到“精”的变化过.4.1.3构造与隐喻以艾迪斯科文大学君达乐校区为例。

该大学位于澳大利亚泊斯,由FranciS一J。

nesMorehenThorp建筑事务所和Hassell建筑事务所设计,一共包括四座新建筑。

该设计企图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的外形像按树一样向天空生长,“这种`按树式的屏风'为其内部一至三层的工作区域一一天庭、叻口啡馆和陈列室一一提供了屏障和支撑结构。

”'6设计者用这种方式体现了该大学的发展取向和地域文化背景。

透过案例可知的善意的“谎言”,借用材质暗示校园小尺度空间的精神品位不是什么坏事,借用留存在人们脑中的固有印象,唤起美好的回忆和联想,这是有意义让使用者产生更丰富的感受。

时间本身是非常客观的使者,积淀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文化塑造最重要的方式,在大学里留下使用的印记,本身就是一种建设。

利用构造和技艺丰富校园的精神内涵,这是设计者最容易操作的设计层面。

在小尺度的距离内,人们对周围的建筑会观察的更加细致,这种围合面的变化对小空间有着很大影响。

一幢美丽的建筑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而多幢优质的建筑围合起的小空间会带来更显著的文化影响力。

当有效的利用优质的围合面来创造小空间,会使校园文化气氛的大幅度提升,小空间的精致化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校园由“大”到“精”的变化过程。

4.2.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4.2.1层次性小尺度空间是整个校园空间的若干层次之一。

校园规划中为了确保开放与控制间取得协调采用“多层级的校园空间体系””。

研究发现层次性这一特点也属于校园小尺度空间。

空间的层次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营造出小尺度空间的机会,利于获得丰富的空间感受,适应人们的使用要求和行为习惯。

所以,层次性不仅是形式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和使用上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