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培训ppt课件
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
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
作程序执行或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生(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 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
设备停工
4
潜在违反法规 丧失劳动 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 公司内严重 行业、集
或设备停工 污染
团公司内
3 不符合集团公 截肢、骨 >10 司的HSE方针、折、听力 制度、规定 丧失等慢 性病
1套装置停工 公司范围内 省内影响 或设备停工 中等污染
2 不符合公司的 轻微受伤、<10 HSE操作程序、间歇不舒
规定
适
受影响不大、 装置范围内 公司及周
几乎不停工 污染
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生的可能性(L)
等
标准
级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
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 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
1.2危害识别的范围
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 能发生的行为。
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
1.5危害造成的后果
包括:
>人身伤害 (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
损伤等) 、死亡;
>疾病 (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
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信誉;
>工作环境破坏; >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
>资源枯竭。
2.风险及风险评价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 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 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的风险——企业符合法律义务和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方针的风险。
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
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1.2危害识别的范围
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物质:易燃易爆性物质;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腐蚀性物质;氧化性物质; 温度、压力、气液固形态
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 程。
1.1危害的表现形式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事件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
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相关方管理缺陷。
1.3危害与事故模型
防护失败
对象 如操作人员
(手套老化、破损)
危害 如热管道
事事故故
控制措施失效
(覆盖层老化、脱落)
1.4危害识别的思路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也可以反过来询问: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审查改善 检查纠正
持续改进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风险评价
改善计划或
管理控N制 维持管Y 理
可接受风险 ?
二、基本概念
1.危害和危害识别 2.风险和风险评价
1.危害及危害识别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 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 3类)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风险度R = 可能性L × 后果严重性S
发生的频率
现有的预防、检测、 控制措施
3.评价准则的制定
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等 法律、法规 级 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 (万元)
停工
环境污染、 公司形
资源消耗
象
5
违反法律、法 发生死亡 规
>50
部分装置
大规模、公 国内重大
( >2套)或 司外
影响
风险管理与
安全标准化其他要素的关系
4.9事故与应急
4.10检查与 绩效考核
4.1.2方针目标
4.6.4承包商 与供应商
4.6.5变更
4.6.3直接 作用环节
4.2风险管理
4.1.5安全生产投入
4.5生产设施 4.4培训教育
4.3.1风险管理 4.3.3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 4.3.4安全操作规程
风险管理机理
风险管理
培训内容
一、风险管理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三、风险控制 四、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一、风险管理的意义
风险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 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 理绩效。因此,全面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准确评价风险、控制重大风险,是标准 化建立和保持的基础,对重大风险的控 制与管理是标准化运行的关键。
工作、照明不足等); >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 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1.2 危害识别的范围
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直接与间接危险;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1.2危害识别的范围
有害作业环境:
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 不当;设计不当。
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 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 等自然危害
安全管理缺陷:
>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人机工效学) >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