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的折纸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立体纸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纸立体造型的能力。
2.运用概括、拟人、夸张与装饰等手法,对动物进行造型。
3.提高对纸立体造型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
二、教材编写思路
在孩子们眼中,小动物的形象是很可爱的,它们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通语言、知痛痒的小伙伴。
在儿童艺术作品中,常常以动物为主要形象,并赋予了动物人的动态、感情等,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欢乐。
本课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几张彩纸、一把剪刀、一瓶胶水,运用折、剪、画、贴等方法,加以立体表现,制成了能站立的动物们:淘气的小猴、神气的狮子、帅气的长颈鹿。
这些既可观赏又能玩耍的动物,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对审美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乃至整个创造才能的开发,都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材中选用了多幅折纸动物范作,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中有丰富的参考资料,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创作欲望。
学生在掌握基本纸片站立起来的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制作步骤的图片和提示,抓住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启发学生大胆表现,塑造出各种可爱的立体小动物,进一步掌握创作纸立体造像的一些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基本的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能站立的动物。
难点:举一反三,设计和创作有特色的、站立的折纸动物。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各种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课件、各种折纸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看图猜物:图中躲藏的是什么动物?
(2)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名称、外形、色彩。
2.欣赏感知
(1)欣赏动物雕塑,说说各自感受。
(2)欣赏“站立的折纸动物”优秀作品,分析比较:折纸动物和雕塑作品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自自主探究
(1)共同探讨:让纸片站立起来的好方法。
(2)探究分析“大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
(3)赏析同龄人作品,分析比较,寻找制作的好方法。
4.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
①用折、剪、画、贴等方法模仿或自制能站立的动物。
②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动物乐园”。
(2)交流自己最想做的“站立的折纸动物”。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5.展示评价
以“动物乐园”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6.课后拓展。
给最喜爱的动物画一张像。
方案二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各种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课件、各种折纸动物实物若干、剪刀、胶水等。
用相对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完
成此课教学任务
各种动物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折纸游戏:你能用什么方法,让手中的这张纸
“站立”起来?
(2)学生尝试、交流
(3)探究、分析教材第41页上能使纸片站立起来的几种方法。
学习让纸片站立的多种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展示一件站立的折纸动物范作,引导学生看看,说说作品的特点。
(5)揭示课题:《站立的折纸动物》
2.探究、模仿。
(1)观看教材第40页中的雕塑《家园》,观察比较,说说折纸动物和雕塑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赏析,感受不同的艺术手法的表现魅力。
(2)观看教材第40页各种“站立的折纸动物”优秀作品,集体讨论:怎样才能制作一只形象生动、造型有趣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创作时要抓住动物的身体特征,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大胆表现动物的外形。
(3)教师讲解并示范制作步骤:教师的直观示范,有利于学生
轻松地掌握制作方法。
①挑选与动物颜色类似的纸张。
②对折以后在纸上画出动物的轮廓,然后进行剪制。
③在剪好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或拼贴。
④调整动作,让剪好的动物站立起来。
3.设计、创作。
(1)作业建议进一步明确作业任务
①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自制或模仿一只能站立的动物。
②和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动物乐园”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即使发现问题并解决;即使表扬创新,调动学生积极性。
4.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评一评:谁制作的站立的折纸动物有新意?师生互动中感受纸立体造型的有趣,丰富美术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
(2)给“动物乐园”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5.拓展延伸
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站立的小动物拓展延伸更好地增强学习效
果,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美化
生活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