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与环境-课件

人口与环境-课件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 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知道: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应用: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新知全解·合作 探究
知识点一 文化背景与人口 [情境导入] [诗词中的地理]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思考探究:材料中描写了当时怎样的婚俗?
“农”是农业社会财富 职业选 “全民
优则
化步伐加快,工商业成为
的创造者;工商业者被 择 皆商”
仕”
重要产业
认为不是财富的创造者
现代观
传统观念
原因
影响
原因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改革开放使封闭保守的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
社会环境被彻底打破,
人口 “四海
安土重迁 活动的基本要求,自给
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
流动 为家”
知识点二 中国文化与人口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表哥的婚礼,她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在新娘的“嫁妆” 箱子里,放着大红枣、花生、桂圆和栗子,而且都是生的。 思考探究:“嫁妆”箱子里放的东西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婚育观念?
提示:早生贵子。
[自主学习]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集中在_____、职业选生择育、_________等方面。人口
宗教
主要宗教国家 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使人
口出生率较高
[活学巧用] 1.阅读材料,回答(1)~(3)题。 ①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 1 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 1 万卢布,对 18 个月 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 500 卢布增加到 800~1 000 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 1948 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现象及有 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20 世纪 70 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 的高压政策不仅与文化、习俗、宗教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 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2)试分析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逐年推迟的原因。 (3)试分析近 30 年来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变化与我国人口数量的关系和原 因。 (4)试分析我国平均家庭规模近 30 年来逐年缩小的原因。 (5)由材料三表中材料可知人口的生育率与________________(因素)成反比。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落实 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 (1)唐朝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 利于劳动力的增加;当代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早婚将进一步加大人口压力。
(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 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广大育龄妇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接受教育、学习和事业上, 晚婚、晚育渐成风气。
自足是传统农业的基
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
本生产方式
空前广阔
[活学巧用] 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 2.6 亿,十年间增长 80%,平均每 6 个人中就有 1 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 龄不到 30 岁,“80 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1)~ (2)题。
(1)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 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 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婴儿 激增”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 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第(2)题,宋朝的法定婚 龄很小,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第(3)题,俄罗斯鼓励生育是 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 (1)A (2)B (3)A
材料二 近 30 年来,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 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 1970 年的 33.43‰和 25.85‰,下降到 1999 年的 15.23‰和 8.77‰。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年龄从 1970 年的 20.8 岁变化为 1998 年的 23.57 岁。 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从 1991 年的 4.84 人变化为 1998 年的 3.63 人。
4.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发发展达中国国家家::晚偏婚低晚→育→________人__口人口增加的长快降出生低率 (2)婚姻稳定程度: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一般会_____人 口的出生率。 5.宗教对出生率的影响
较高
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_____的出生率。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 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 长。” 材料二 2010 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调查显 示,有孩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要比没有孩子的夫妻低,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 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 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课堂小结]
课时演练·水平 测试
点击进入WORD链接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72021/2/27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4:02:11 PM
(1)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
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解析: 第(1)题,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 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第(2)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 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1)C (2)B
[活动点拨] 教材 P24 活动探究
提示: 优生原理总的原则是血缘关系越近,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差,血 缘关系越远,后代先天身体素质就越好。因此,男女双方通婚距离的远近即通婚 圈的大小也会影响后代的先天身体素质。一般地说,通婚距离越远,越有利于生 育身体素质较好的后代。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也会对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影响。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而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这个地域的人们 打上烙印。不同地域文化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发展, 这些将深深地影响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5)人口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教育,提高人们尤其是妇女 受教育水平。
[反思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传统观念
原因
影响 现代观念
原因
古代人口相对不足,早婚早育有 婚育
人口压力增大,文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利于劳动力增殖
年龄
化教育发展
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育
多育多子 家庭增加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 观念
因素 主要国家类型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
早婚早育 发展中国家
初婚年
短,人口增长加快
婚 龄 晚婚、晚育乃
降低人口出生率,延缓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至不婚不育
人口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婚姻稳 稳定 发展中国家 离婚率低,出生率较高
定程度 不稳定 发达国家
离婚率高,出生率低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
材料三 约 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 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 2.36%,每年约有 170 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 30 年内人口将增至 1.7 亿左右,比现 在翻一番。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菲律宾历史上一直信奉天主教,但近年来人口才快速增长,这说明什么?
材料三 我国 1981 年 35 岁到 45 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 情况。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农村 4.78 3.99 3.52 3.17 2.22 城市 3.97 3.14 2.60 2.21 1.92
(1)唐太宗为何将妇女的初婚年龄规定在 15 岁?这种婚育年龄在当代中国合 适吗?
答案: (1)说明了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晚婚甚至不婚、不育者多,可以降 低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家庭不稳定,导致居民生育意愿不强,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不只是宗教,近年来的人口快速增长还与经济水平的 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反思归纳] 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 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 影响就很大。
(3)随着我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年龄变大,将促使生育率下降,从而使我国人口 自然增长率下降。育龄妇女初婚年龄推迟,不仅延缓了整个社会生育过程,而且 使得实际生育人群的范围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