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题组二(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回答1-2题。

年龄0〜14 15〜60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3.7 乙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0.750.72.23.65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② 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④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2.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①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④ 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 答案 1.C 2.B①④ C. ③④ D. ②③(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2010 届咼三适应性测试) 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4题.答案 3.B 4.A1- 1~111 ----------- 1111 1II 13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 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立60岁女I 2D31年40(上海市田家炳中学 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图 12),回答 5〜6题。

人口规模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C . P '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6.图中反映了 ()A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 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D. 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答案 5.AC 6.BD(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右图为上海市1950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回答7-8题。

7. 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上海市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A. 20世纪60年代 B .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B . P 为环境承载力 D . P 为环境承载力1995*生活质量图 12— X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同答案 7.B 8.D(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9-10题9•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 •自然因素C •经济因素D •技术因素 10 •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 .热带雨林气候答案 9.B 10.D12题。

11 •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C.过渡型 D.现代型12.该地区()A .大量人口外迁B .城市化水平咼C .人口增长过快D.老年人口比重递减答案 11.D 12.B(上海市奉贤区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 截止2007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 64.77亿。

F 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读图回答13—15题。

20 4013.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A.aB.b14. C 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国家的人口总量减少C.由于战争和灾害,人口死亡率上升 15. e 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A.人口增长过多,人均资源不足 C.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答案 13.A 14.B 15.D(福建省才溪中学 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读表1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表, 完成16-17 题。

年份 汉族少数民族东经 北纬 东经 北纬 1964 114° 30' 32° 45' 106 ° 02' 30 ° 56' 1982 114 ° 19' 32° 39' 106 ° 07' 30 ° 47' 1990114 ° 17' 32° 36' 107 ° 05' 31 ° 09' 2000114 ° 17'32° 28'106 ° 53'31 ° 07'16.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分布重心迁移趋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e D.f ( )B.部分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D. 人口大量迁出c 大洲( )B.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A .汉族向南迁,少数民族向北迁 C.汉族向东南迁,少数民族向西北迁 17.我国少数民族分布重心位于()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B.汉族向北迁,少数民族向南迁 D .汉族向东北迁,少数民族向西南迁C .江南丘陵D .东北平原(江苏省淮安市2009 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自治区人口出图318•图示各省、市、自治区中()A.人口死亡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西藏和上海B. 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上海年净增人口最少C.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的出生率越高D.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人口的死亡率越高 19.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的人口出生率比北京高,而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其原因主A. 上海人口老龄化比北京较严重,人口死亡率较高B. 上海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比北京好,人口增长较慢C. 上海外来人口比北京少,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 北京居民的寿命比上海长,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 答案 18.B 19.A(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4亿。

下表是’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 2007年我国流 动人口城乡结构”。

读表回答20〜21题。

20.2007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较稠密地区流向人口较稀少地区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1.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① 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 ② 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 ③ 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④ 人口流入地区的矿产资源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A.①②③B.从城市地区流向乡村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C.①②④D.①③④—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 ,回答23〜24题:2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 “低-低-低”模式C. 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 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 24.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人口出生率高 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D.城市化进程快答案 20.C 21.A(福建省漳州三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图5为某地a , b , c , d 四时期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 22题bo ------------------------------------ ------------输 40 初:》 1DS22.四时期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A . aB . b答案BC . cD . d(广东省佛山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图6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牛■率4 l :t 195E 19)1( 1965 H7L 陀 丙卜& 诃站 f if 1答案 23.D 24.C 25.(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 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 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16亿,这时才 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的人口增长趋势, 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二新中国人口增长图2 ------------------------------------------- °1950 19601970 19&01990 1998(年)图例——总人口 一-乡村人口材料三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全国人口状况, 2000年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这次普查除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外,国务院还强调对外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认真清查登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 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是很 __________ (填“低”或“高”)的。

(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人均占有量,原是 _______________(5) 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