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从增长极理论探讨中心经济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长沙市为例摘要:增长极理论为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长沙与株洲湘潭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强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长株潭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中心经济城市区域经济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完成时间目录第1章概念界定 (1)1.1增长极 (1)1.2中心经济城市 (1)1.3区域经济 (1)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 (2)2.1经济实力雄厚 (2)2.2聚集程度较高 (2)2.3产业结构优化 (3)2.4基础设施完善 (3)2.5科技实力强劲 (4)2.6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4)第3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 (5)3.1聚集功能 (5)3.2扩散功能 (5)3.3创新功能 (6)3.4龙头作用 (6)3.5窗口作用 (7)第4章结论 (7)参考文献 (8)第1章概念界定1.1增长极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经过法国的布代维尔、瑞典的缪尔达尔和美国的赫希曼等诸多经济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之一。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主张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和产业,把他们培育成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中心经济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某些城市利用相对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不断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其聚集,并通过扩散经济成果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在整个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居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将这些城市称为区域的中心经济城市,它实际上就是增长极理论中的增长极。

1.3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中心经济城市指长沙市,区域经济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具有显著的特征:2.1经济实力雄厚长沙作为湖南省会,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长沙市抓住各种机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区域内的株洲和湘潭二市。

(表2.1)表2.1 2014年长株潭3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2.2聚集程度较高聚集程度高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聚集和经济活动的聚集两方面。

由于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长沙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人口,成为区域内的人口聚集地。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竞争力很强的企业群体。

企业的集中有效地促进了长沙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同时,在客观上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长沙经济活动聚集的特征,决定了其经济运行的高效率,有利于市场体系的完善,实现城市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表2.2 2014年长株潭3市主要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2.3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和竞争能力。

长沙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1、第三产业在城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

由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工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对产前产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改变了竞争格局,使原来对商品的竞争转向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一揽子”竞争或者完全是服务的竞争,这就要求长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于是,长沙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而金融、商贸、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其主导产业。

表2.3 2014年长株潭3市三产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2、有产业结构的自升级能力。

中心经济城市产业结构的自升级能力来源于城市中产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

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内的创新中心,它集中了区域中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科研和设备,能够不断产生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制度。

而这些创新成果过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向周边地区转移和扩散。

长沙与其腹地之间通过创新——转移——扩散——再创新的循环往复过程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2.4基础设施完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中心经济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保障了中心经济城市高效、畅通、有序地运转,并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先进的通讯网络和优良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提供了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为中心经济城市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长沙有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快捷、便利;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完善,营业部、网点遍及城乡。

长沙医疗服务齐备,有卫生机构2655个,并专为外商设立了两家外商定点医疗服务医院。

长沙教育氛围浓厚,长沙劳动力资源充沛,整体素质较高;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近年长沙交通网络日新月异。

东西走向的上瑞高速,南北走向的107国道、319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及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交汇长沙。

京港高铁、沪昆高铁交汇长沙,其中已投入运营的武广高铁南北向经过长沙,长沙至武汉1小时,至广州2小时,京港高铁全线贯通后长沙至香港仅需4小时左右,到北京6小时;沪昆高铁建成后,长沙到上海只需3小时,到昆明也在5小时内。

长沙黄花机场距城区约10公里,可直航国内47个主要城市以及曼谷、首尔、釜山、大阪、吉隆坡、新加坡等国外城市;2011年1月开通长沙经上海到巴黎、法兰克福、伦敦、洛杉矶、温哥华、悉尼、墨尔本等7条国际航线。

长沙霞凝新港是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全国23个内河港口主枢纽之一。

2010年,长沙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2.5科技实力强劲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中心经济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主要表现在智力资源的密集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中心经济城市是区域内人才、技术、科研和设备的聚集地,拥有较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充足稳定的科研投入和发育良好的科技市场。

中心经济城市拥有完善、先进的文化设施,有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为城市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奠定了基础。

长沙市经济的发展历来都十分重视产学研相结合,长沙市有五十多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院校,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地位。

长沙市的科研机构近百所,科研技术从业人员四十万左右,长沙市在专利技术申请、授予等方面排在我国省会城市前列。

而且,长沙市在试管婴儿、遗传工程等技术方面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可。

长沙2011年与2013年均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而且根据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结果,长沙市在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九,体现着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截止到2014年,长沙市拥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国家财政支持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财政支持的省级重点实验室66个,市财政支持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5个,这些都为长沙市的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2.6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中心,是区域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主要表现在外贸依存度和投资依存度较高。

长沙的政策与国际惯例接轨,进出口贸易繁荣、能够充分利用外资,城市的对外开放领域比较广阔,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层次较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长沙市具备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有利条件。

长沙市作为增长极,其产生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创新功能、龙头作用与窗口作用等将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

长沙市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3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内具有多种经济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1聚集功能中心经济城市凭借其在区位条件、服务能力、交通运输、信息交换、设施水平、人口规模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对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促使区域内的这些生产要素向中心经济城市集中。

因此,中心经济城市的聚集功能较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更为突出。

城市的经济联系度就是度量城市相互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座城市集聚作用的大小以及周边地区对其辐射的吸收情况。

从绝对量来说,城市经济联系度可以分析城市聚集作用的强度。

计算公式为:2ij i i ij D jj V P V P R ⨯=R ij 为绝对量指标,P i 、P j 分别代表城市i 、j 的人口数;V i 、V j 是城市i 、j 的地区生产总值,D ij 为i 、j 两城市间的最短交通距离。

表3.1 2014年长株潭三市绝对经济联系量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湖南统计年鉴所得通过上表可以知道,长沙与株洲、湘潭有着很强的经济联系,但是株洲与湘潭的经济联系度较为欠缺,这说明长沙对株洲、湘潭的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长沙的中心地位是非常突出的,集聚作用是明显的。

3.2扩散功能城市的扩散功能是指一个城市通过输出各类生产要素向其他地区扩散其经济成果的功能,在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长沙的扩散功能主要表现在:1、生产要素的扩散。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量的聚集,长沙的生产成本、生活费用逐步提高,规模经济会有所削弱。

为了追求更高的边际收益,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长沙周边地区转移。

2、产业的扩散。

长沙与周边城市、农村之间存在着上中下梯度产业链关系。

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沙的某些产业逐步向周边城市转移和扩散,而长沙周边城市的某些产业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和扩散,实现了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3、精神文明成果的扩散。

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内精神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通过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转移,长沙的精神文明成果会被传递到周边的城市和农村。

3.3创新功能城市的创新功能是指一个城市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制度的能力。

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为中心经济城市营造了创新的环境,能够不断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更新观念并提出新的经营理念或新的经济思想,勇于探索和尝试新制度、新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