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8、有监测:已发现和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已落实监测员和行政责任人。汛期 都实施监测并完整记录。发放“两卡”。
9、有手段: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简易监测仪器,监测人员配备了预警工具。
10、有警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大隐患点设有警示标志、帖有宣传画,前兆发生 时群众能得到预警信息。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 地质灾害监测员的选定条件:
• (1)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能较快掌握简易 测量方法;
• (4)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员业务指导、技能培 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 (5)通过实时监测和动态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 患点(区)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 预报和预警。
• (6)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 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2 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撤销
• 已经实施工程治理、搬迁、土地整治和经监测反 映已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应当报经原 批准机关批准撤销。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3 监测员管理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员的选定条件
• 以有地质灾害隐患的自然村为单位,采取公开推选的办法, 每个村由村民推选2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群众 公认的村民,经村(居)委会认可,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 办事处审批同意后,担任地质灾害监测员,村民对监测员工 作有监督权。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 (2)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各部门在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防灾责 任制。
• (3)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 预案,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组织日常应急演练,建立各项防灾制度。
在哪干? 谁来干?
干什么? 怎么干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4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当前的工作重点
深入贯彻2013年1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 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 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认真落 实“十项制度”。
主要内容
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4、有预案:对本县级辖区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
5、有制度:有地质灾害汛期值班、灾(险)情速报、应急处置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6、有宣传:在“地球日”、“土地日”、和“防灾减灾日”,有针对群众和中小学 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7、有预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并通过电视等传媒和通讯手段向有关人员传播。
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定期听取群测群防工作情 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群测群防工作存在问题,推动防治 工作顺利开展。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1 分级负责制度
• 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主
体,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本地 实际,建立健全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制定临灾避险应急预 案,认真组织做好日常应急演练,动态跟踪掌握灾害监测 情况,组织做好分析研判和预报预警工作,牵头做好监测 员的业务指导、技能培训和监督考核等工作。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2 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确定
• (1)居民点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的坡肩及坡脚地带; • (2)居民点邻近自然坡度大于25°的斜坡及坡脚地带; • (3)居民点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地带; • (4)有居民点的江、河、水库侵蚀岸坡的坡肩地段; • (5)受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潜在威胁的地带。 • 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在当
年的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中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 系。当年新发现并确定的隐患点(区),由县级人民政 府国土资源部门明确并纳入下年度的年度防治方案。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2 应急预案制度
• 列入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中的每一个监测点应编制单项 应急预案,预案主要明确监测人员、报警信号、转移 路线、安全避灾场所等事项,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前 兆或出现险情,要立即启动单项预案,即时报警,快 速转移受威胁群众至安全地带。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2 应急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主要内容
• 县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部 门会同水利、交通运输、住建、气象等相关部 门编制,主要内容包括:
• 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 • 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和范围 •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地质灾害监测、防灾责任人。
★ “十有县”建设:2009年
以“十有县”建设为重点,推进县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十有县”
1、有组织:成立以分管县(市、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
2、有经费规划已经县(市、区)政府批准实施。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以县(市、区)为基本行政单元,以辖区内列入监测预警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点,按照县(市、区)、乡(镇、街 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组民小组(自然村)四个层次分 级落实责任,对每一个监测点逐一建立健全“十项制度”,形 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防灾减灾运行 体系。
群测群防网络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
群 测 群 防 体 系 构 成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2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任务
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责任主体,负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组织实 施工作,群测群防体系主要任务:
• (1)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建、水利、 铁路、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组织 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发育 状况、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确定纳入监测巡查范围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编制监测巡查方案。
• (7)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紧急 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3 群测群防体系应具备的要素
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
(1)确定监测点(区) (2)建立防灾责任制 (3)选定群众监测员 (4)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 (5)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 (6)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1 分级负责制度——谁诱发,谁负责
• 人为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企事业单位要主动接受当地 政府和国土资源等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认真落实地 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各类矿山企业要重点做好矿区及 其周边地区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全面落实群测 群防工作要求,对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负全责。
各地要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 害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云政发﹝2013﹞20号)的安排 部署,在系统分析、总结2003年以来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工作取得经验教训基础上,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制度、应 急预案制度、监测员管理制度、“两卡”发放制度、巡查 监测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灾(险)情速报制度、宣传培 训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经费补助制度等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十项制度”,并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 试点:江西宜丰县 2000年
以县(市)调查区划成果为基础,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试 点示范。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 标准:2001年
制定发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明确规定 在开展调查的县(市)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 预警:2003年
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基础,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体系,并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密切结合。
“十项制度” 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1 分级负责制度
• 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全
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按照职能职责做 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安排、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等 有关工作。
• 州、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统一管理本地
地质灾害监测员,组织做好本地灾害隐患的动态监测预 警工作,及时收集上报隐患点监测记录和群测群防有关资 料,组织做好紧急情况下的临灾避险工作。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1 分级负责制度
• 地质灾害监测员:负责本村(自然村)地域内隐患
区巡查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预警工作,认真做 好监测数据记录汇总并及时上报;向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发 放避灾明白卡,规定预警信号,配备预警器具,落实并熟 悉临时避灾场所和撤离路线;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向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报告,并指挥村民做好自救 互救,危急情况下可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群众转移避灾。
主要内容
一、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项制度” 三、地质灾害监测员监测及避险工作
一 群测群防相关概念和工作要点
1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 县(市)、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 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或造成地 质灾害隐患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在国土资 源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通过开展 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组织群测群 防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巡查、简 易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实现临险、临灾 条件下有效避险、避灾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
二 严格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项制度”
1 分级负责制度——层层签订防灾责任书
• (1)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 (2)签订防灾责任书。 • (3)总结及奖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