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瓣膜病

心瓣膜病


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尖瓣狭窄
舒张期左房注入左室血流受阻
舒张期仍有部分血液滞留于左房
左房
血容量增高
左房代偿性扩张肥大

代偿肌源性扩张
因左房淤血---肺静脉回
流受阻
肺静脉压升高---肺小动脉反射性收

肺动脉压升高
右心代偿肥大
右心室肌源扩张
右心房淤血扩张
三尖
瓣相对关闭不全
部分右心室血回右心房
大循环淤血。
[临床表现]
持续严重的过度容量负荷终致左心衰,左房压和左室舒张末压明显 上升,导致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急性 轻度返流仅有轻微劳力性呼吸困难,而重度返 流则发生急性左心衰。
2. 慢性 严重返流突出症状是乏力,肺淤血的症状出现 较晚。
二、体征
1. 慢性
①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② 心音; ③ 杂音:全收缩期杂音,在心尖最响,可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
外科治疗
具体指征:瓣膜形态不适于分离术,且 MVA <1.5cm2, NYHA心功能Ⅲ或Ⅳ级;严重MS (MVA<1.0cm2),NYHA心功能Ⅱ级并严 重肺动脉高压(收缩压>70mmHg)。
NYHA心功能Ⅳ级者手术死亡率可高达10~ 20%,故应尽可能在患者发展到此阶段前手 术。
手术死亡率多在3~8%,平均6.4%。
何谓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扩张前
扩张后
PBMV术治疗MS+肺水肿
扩张前
扩张后
PBMV术的优点
创伤小 痛苦少 不输血 不开胸 不全麻
恢复快 可重复 住院时间短 不需长期服 用抗凝药
外科治疗
常用方法:闭式(二尖瓣)分离术(closed mitral valvotomy);直视下瓣膜分离术(open valvotomy)和二 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
valvuloplasty(PBMV):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mitral valve prolapse:二尖瓣脱垂
概述

病因: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风心、SBE等) 、 粘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 死、创伤、AS、梅毒、钙化、发育异常等原因引 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 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左房附壁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
左房压升高对肺循环的影响
左房压升高依次引起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被动 性升高,导致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产生于:升 高的左房压被动性向后传递;左房和肺静脉高压 触发肺小动脉收缩;长期的二尖瓣狭窄导致肺血 管床器质性闭塞。
肺动脉高压对右室的影响
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室扩张和右心衰。
[影像学表现]
胸片后前位(左图)示两肺郁血。两肺门大而模糊。心脏 如梨状。心尖位于横膈之上。肺动脉段及左心耳段均膨出。 主动脉球大小如常。
左侧位(右图)示食管左心房段有明显压迹。食管与心后 缘间有一透亮三角区。表明无左心室增大。
二尖瓣狭窄
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短轴均见前后叶明显增厚、钙 化,前后交界处明显粘连,开放受限。
第一节 二尖瓣病变
一、二尖瓣狭窄
[病因]
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病因为风 湿热,急性风湿热至少两年后才出现瓣 膜狭窄;风湿热导致二尖瓣四种形式的 融合:瓣膜交界处、瓣叶游离缘、腱索 及以上部位的结合。
2. 老年二尖瓣环或瓣下区钙化; 3. 其它。
[病理分型]
1)隔膜型 2)增厚型 3)漏斗型
二、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 感染性心膜炎所致的瓣膜损害或腱索断裂 2. 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乳头坏死或断裂 3. 人工瓣膜替换术后的人工瓣损坏 4. 腱索断裂 5. 创伤
二尖瓣关闭不全 (Mitral insuffciency)
以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缩短,腱索亦增粗、缩 短为主。
[病理生理]
一、症状 1. 呼吸困难 最早症状; 2. 咯血
① 突然大量咯血:由于支气管静脉扩张破裂引起,常出 血剧烈;在二尖瓣狭窄持续存在时,支气管静脉壁逐渐 增厚,不会再发生出血。
② 咳血性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时发生。 ③ 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肺水肿。 ④ 肺梗死伴有咯血。 ⑤ 伴有肺部感染时可有痰中带血。 3. 咳嗽 4. 声音嘶哑
回左房。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体征(二尖瓣区全收缩期杂 音)、必要时结合其它检查作出诊断。
应与能引起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的其它疾 病相鉴别,如生理性杂音、相对性二尖 瓣关闭不全、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
[并发症]
慢性者与二尖瓣狭窄时基本相似; 急性者较快出现左心功能不全。
[治疗]
一、急性 治疗目的是降低肺静脉压,增加心排血量和纠正病因,内科 治疗一般为手术前的过渡措施。可选用硝普纳和速尿。
二尖瓣狭窄
二维描测瓣口面积约为 0.9cm
二尖瓣狭窄
CDFI示左房血流经 瓣口进入左室呈高速 五彩湍流,瓣口左房 侧见半球形血流中心 汇聚区。全心扩大以 双房为主,左房顶见 块状血栓形成并附着。
二尖瓣狭窄
PHT压力半降时间法估测瓣口面积,瓣口流速及其跨 瓣压差
[治疗]
一、一般治疗:避免心脏负担过重,防 止链球菌感染和风湿活动。
一、急性:收缩期左室射出的部分血液经关闭不全的二尖瓣返流至左房, 与自肺静脉至左房的血流汇合,在舒张期充盈左室,使左室和左房负荷 急骤增加,左室不能及时代偿,左室舒张末期压急剧上升,左房压也上 升,导致肺淤血,甚至肺水肿。之后可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同时左 室心搏量和心排血量显著减少。
二、慢性:左室对慢性容量负荷过度的代偿为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 根据Frank-Starling机制,使左室心搏量增加;加上代偿性离心性肥 大,并且左室收缩期将部分血流排入低压的左房,室壁应力下降快,利 于左室排空。因此在代偿期左室总的心搏量增加。 左房的顺应性增加,左房扩大。在较长的代偿期,同时扩大的左房 和左室可适应容量负荷的增加,左房压和左室舒张末压不致明显升 高,肺淤血不出现。
[病理特征]
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MVA)约为4~6cm2 ,MVA 小于2.5cm2以下才能引起临床相应表现。
一般MVA< 2.0cm2为中度狭窄,< 1.0cm2为重 度狭窄。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主要表现为瓣叶及瓣缘呈 弥漫性纤维增厚,伴有不同程度钙化沉着,瓣叶交 界粘连,腱索增粗,缩短及融合,结果使二尖瓣体 活动受限,瓣口面积减小。
传导;
2. 急性(同慢性)
[实验室检查]
1. X线 2. 心电图 3. 超声心动图
[影像学表现]
胸片正位(左图)示两肺充血,肺门大而模糊。心脏明 显增大,以左心室为主。心尖下沉。心影中可见双心房 阴影,肺动脉段及左心耳段皆突出。主动脉球缩小。
侧位食管吞钡(右图)示左心房段有明显压迹及后移。
闭式分离术已较少用,为球囊成形术所取代。
直视分离术或瓣膜修复术可使二尖瓣形态更大程度上得到 修复,瓣口面积增加更明显;可以分开融合的腱索和乳头 肌,清除瓣叶钙质;可纠正轻度甚至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但部分患者瓣膜病变较重,不适于分离术,须行瓣膜置换 术。
有报导,接受分离术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95%,每年再 次手术比率为1.7%,20年以上生存率75%。
无益); 口服抗凝剂(房颤时); 其它措施:限制食盐摄入,有症状者限制活动,中度MS无
症状者每年随访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PTMC,BMV)
常用方法:最常用,是经过穿刺房间隔进行的介入操作;有经过股动脉 逆行至左心室和二尖瓣进行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欧美国家 较多应用。我国以前者为主。
二、治疗并发症:如大咯血、急性肺水 肿、心房颤动
三、机械缓解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 球囊扩张术、二尖瓣分离术、人工瓣膜 替换术。
内科治疗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心室率,尤其合 并快速房颤时,改善症状,预防血栓。
适于轻中度MS,症状较轻,无介入或外科治疗指征; 常用药物:
青霉素(预防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 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窦律时
二尖瓣关闭不全超声诊断要点
(1)二维超声心动图见二尖瓣回声增强,瓣叶增厚, 瓣膜收缩期不对合不佳,有时可见缝隙。
(2)M型超声心动图心底波群后左房后壁可 见C凹。 (3)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 置于二尖瓣左房侧,见
有收缩期湍流。 (4)左房、左室增大。 (5)左心声学造影时,见造影剂在收缩期由左室返
常见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者15%,重者2%),房 间隔缺损(约5%),脑栓塞(约1%),心脏穿孔(约1%),死亡(1~2%)。
禁忌症:轻度MS (MVA >1.5cm2),无症状;合并中重度关闭不全或其 它瓣膜病变,须外科手术治疗;左心房内血栓;急性风湿热期间;其它 急性感染期。
二、慢性 1. 内科治疗 ①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② 无症状、心功能正常者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 ③ 房颤治疗见有关章节; ④ 心衰治疗。 2. 外科治疗 ① 人工瓣膜置换术 为主要手术方法。对于无症状且左室收缩 功能正常者,密切随访;有症状者,应在左室收缩末期指数> 50ml/m2、左室射血分数<0.5和平均肺动脉压>20mmHg之前或当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5mm、左室左室收缩末期指数为50ml/m2时手 术治疗。 ② 二尖瓣修复术
病相鉴别:经二尖瓣口的血流增加; Austin-Flint杂音;左房粘液瘤。
[并发症]
1. 心房颤动 2. 急性肺水肿 3. 血栓栓塞 4. 心力衰竭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6. 肺部感染。
[预后]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临床表现与瓣口狭窄程度、左心房压力及肺动脉 高压演变过程相关,常呈缓慢进展过程。从风湿性瓣膜病变产生至临床 症状的出现,可经历20~40年,从临床症状产生至充血性心衰及活动耐 量明显下降约经历10~12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