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城管系统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智慧城管系统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智慧城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2016年3月目录第一章智慧城管模式介绍 (7)1.1 概述 (7)1.1.1 智慧城管介绍 (7)1.1.2 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区别 (7)1.2 智慧城管发展历程 (9)1.2.1 数字城管发展历程 (9)1.2.2 从“数字城管”到“全民城管” (10)1.2.3 从“全民城管”到“智慧城管” (10)1.3 智慧城管效益分析 (10)1.4 智慧城管目标 (11)1.5 系统建设必要性 (12)1.5.1 建设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推广 (12)1.5.2 系统建设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 (12)1.5.3 系统建设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13)1.5.4 系统建设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新动力 (13)1.5.5 系统建设是促进新型行政管理机制的产生 (13)1.5.6 系统建设为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14)1.6 智慧城管建设有利条件 (14)1.6.1 政策形势有利 (14)1.6.2 技术成熟可行 (14)1.6.3 资金保障有力 (15)1.7 智慧城管建设意义 (15)1.8 相关术语名词解释 (17)第二章图元智慧城管创新性 (20)2.1 利用RFID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信息的动态、实时感知 (20)2.2 利用3G/4G技术同时可解决“无线传输带宽问题” (20)2.3 利用3D实景技术展示城市人文 (21)2.4 利用智能视频分析监控实现城市末端管理主动、智能监控 (22)2.5 利用在线部件更新技术解决分布式部件普查更新的技术问题 (22)2.6 利用分布式空间数据库引擎解决海量数据管理问题 (23)2.7 利用TCP/IP通讯技术节约城市管理通讯交流费用 (24)2.8 利用多元管理模式实现全民参与 (24)2.9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城管维护项目成本 (25)第三章智慧城管总体建设方案 (25)3.1 系统建设原则 (25)3.1.1 两低一高原则 (25)3.1.2 标准化原则 (26)3.1.3 统一性原则 (26)3.1.3.1 统一呼叫受理系统 (27)3.1.3.2 统一定位管理系统 (27)3.1.3.3 统一GIS应用系统 (27)3.1.3.4 统一资源管理系统 (28)3.1.4 先进性原则 (28)3.1.5 成熟性原则 (28)3.1.6 前瞻性原则 (29)3.1.7 全民参与原则 (29)3.2 系统技术路线 (29)3.2.1 SOA服务技术 (29)3.2.2 丰富用户体验的Flex技术 (29)3.2.3 云计算技术 (30)3.2.4 适应网络发展的三层体系结构 (30)3.2.5 计算机网络技术 (31)3.2.6 3G/4G移动通信技术 (31)3.2.7 信息集成技术 (32)3.2.8 可测量实景影像技术(DMI) (32)3.2.9 空间信息技术 (32)3.2.10 单元网格技术 (32)3.2.11 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技术 (33)3.2.12 数据库技术 (33)3.2.13 智能客户端技术 (33)3.2.14 协同处理技术 (33)3.2.15 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 (33)3.2.16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34)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3.3.1 总体框架设计 (34)3.3.1.1 基础设施层 (36)3.3.1.2 数据层 (36)3.3.1.3 支撑服务为平台 (36)3.3.1.4 业务应用层 (36)3.3.1.5 接入层 (36)3.3.1.6 业务用户层 (37)3.3.2 系统平台设计 (37)3.3.3 数据库设计 (38)3.3.4 系统运行模式设计 (39)3.4 系统层间架构 (40)3.5 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41)3.5.1 网络通信安全 (41)3.5.2 身份认证访问控制 (41)3.5.3 应用系统安全 (42)3.5.4 应用系统数据安全 (43)第四章应用系统建设介绍 (44)4.1 智慧城管核心应用建设 (44)4.1.1 监管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44)4.1.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44)4.1.3 协同工作子系统 (45)4.1.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45)4.1.5 综合评价子系统 (45)4.1.6 应用维护子系统 (46)4.1.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46)4.1.8 地理编码子系统 (46)4.1.9 数据交换子系统 (47)4.2 智慧城管扩展应用建设 (47)4.2.1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 (47)4.2.2 采集员动态管理子系统 (47)4.2.3 视频监控与共享子系统 (48)4.2.4 在线部件更新子系统 (48)4.2.5 实景影像展示子系统 (49)4.2.6 GPS车辆监控子系统 (49)4.2.7 移动考评管理子系统 (49)4.3 智慧城管业务外延扩展系统建设 (49)4.3.1 岗位学习与考试子系统 (49)4.3.2 地下管线子系统 (50)4.3.3 路灯监控接入子系统 (50)4.3.4 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 (50)4.3.5 环卫管理子系统 (51)4.3.6 园林绿化管理子系统 (51)4.4 智慧城管公众服务平台 (51)4.4.1 智慧城管公众服务门户 (51)4.4.2 市民服务APP (52)4.4.3 微博(微信)接入子系统 (52)4.4.4 短信互动子系统 (52)4.5 智慧城管综合指挥调度平台 (53)4.5.1 移动车载视频接入子系统 (53)4.5.2 智能视频分析接入子系统 (53)4.5.3 综合指挥调度子系统 (53)4.5.4 人员定位管理子系统 (53)第五章基础数据普查与建设 (54)5.1 城市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54)5.1.1 单元网格的划分 (54)5.1.2 单元网格编码 (56)5.1.3 单元网格数据要求 (57)5.2 综合数据普查 (57)5.2.1 普查范围与内容 (57)5.2.2 城市部件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58)5.2.3 数据处理与入库内容 (59)第六章系统运行环境建设 (62)6.1 系统运行环境建设 (62)6.1.1 操作系统 (62)6.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62)6.1.3 GIS平台软件 (62)6.1.4 移动地图引擎 (62)6.1.5 防病毒软件 (62)6.1.6 系统开发平台 (63)6.2 网络与服务器硬件平台建设 (63)6.3 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 (65)6.3.1 设计目标 (65)6.3.2 存储与备份系统设计 (65)6.4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66)6.5 大屏幕系统建设 (67)6.5.1 系统总体设计 (67)6.5.2 大屏显示系统组成 (68)6.6 呼叫中心系统建设 (68)6.6.1 概述 (68)6.6.2 呼叫中心系统组成 (69)6.7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70)6.7.1 概述 (70)6.7.2 系统组成 (70)6.8 移动车载视频调度系统建设 (71)6.8.1 概述 (71)6.8.2 建设内容 (72)6.9 监督指挥中心场地建设 (72)6.10 强弱电及机房设计 (73)6.10.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73)6.10.2 机房环境、UPS供电建设 (74)6.10.2.1 机房环境建设 (74)6.10.2.2 机房UPS系统建设 (74)6.10.3 防雷、接地和屏蔽工程设计 (74)6.10.3.1 防雷 (74)6.10.3.2 接地 (75)6.11 配套设备采购 (75)6.12 信息采集器 (75)6.12.1 信息采集终端 (75)6.12.2 领导办公终端 (76)第七章合理化建议 (77)7.1 项目投资情况 (77)7.2 严格执行监督与指挥分离 (77)7.3 评价驱动系统运行 (77)7.4 与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建设 (77)第八章各地数字城管系统特色应用 (79)8.1 深圳:统一接入,分区受理,分级处置,监管分离 (79)8.2 杭州:一级平台、协同工作 (79)8.3 许昌:三点一线、两高一低 (80)8.4 珠海:市级监管、分级处置 (80)8.5 浙江台州:BT模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图元公司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企业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研发实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 典型案例 (81)9.4 用户评价 (83)9.4.1 2009年度宝安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慰问信 (83)9.4.2 2008年度数字城管系统升级证明函 (84)9.4.3 深圳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用户评价 (85)9.4.4 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局用户评价 (86)前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管理内容不断增加,而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也日益突显,但现有的城市管理水平低下,已远不能满足城市运行的需要。

面对日趋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通过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来促进城市管理的提升。

智慧城管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方位、全时段覆盖且有别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的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自北京东城区和深圳市率先实行“数字城管”新模式后,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建设部先后公布三批试点城市(区),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已达80多个城市(区)实施了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从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建立并运用数字城管来管理城市可产生巨大效益,详细如下:一是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从而为塑造高效型服务型政府新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形成了“大城管”格局;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各种资源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乃至整个社会管理的整体效能;四是满足了城市日益发展和高效运行的需要,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有序发展;五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引致城市设施保值增值和招商引资收益增量;六是逐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蓝图,为后续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

第一章智慧城管模式介绍1.1概述1.1.1智慧城管介绍智慧城管系统是基于第三代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综合性城市管理和服务平台,是一种能够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方位、全时段覆盖且有别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的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