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留青冢向黄昏——浅析王昭君的悲剧人生摘要:王昭君一个命运悲怆而又神奇一生的的女人,一个注定名留青史的孤独红颜。
天将佳人,绝世而立于香溪。
她国色天香,艳丽照人,是天下最能急男人所急的美才女。
热情而又娇羞,令皇宫多少妃嫔无姿色。
为求和亲,毅然出塞,美艳绝伦,让人快哉乐哉,演绎了一幕幕炽烈的故事场景,恩爱欢愉,感情真挚,人伦道德。
忧郁至极。
最后,香消玉殒,魂归故里·····关键词:王昭君;曲折命运;善良;悲惨;神奇的人生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美丽善良的昭君被选入宫后,因贪婪画师作祟,三年不见天颜。
拒贿这是一位最美人应有的骄傲,她那一份不与世俗的骄傲,足以让貂蝉却步。
她本是这个世界的最美人,但命运把这一切都扭曲了。
纵使如此,昭君凭着最美人那应有的勇气和洒脱,出塞了。
感到可惜的永远都不会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
昭君离开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乡的泪,什么也没留下。
“如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 1 ]顺着“窈窕女萝”的诗意妙曲,揭开了汉剧《王昭君》缓缓开启的序幕。
一、离家之悲,思乡之苦“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2 ]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咏怀古迹》中的诗句。
秭归因屈原而闻名天下,香溪因昭君而流芳百世。
昭君之母景氏因梦见那天空皎洁的明月入怀而生下美丽善良的宁胡阏氏,浊水井因昭君的降生而变得清澈见底;荒地上,才种百日的包谷亦因昭君的来临忽然间熟的金黄,沉甸甸且清脆的在秸秆上折断的响声,开心坏了烟宝坪的所有村人。
月宫仙子般地女孩,给烟宝坪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喜庆,昭君之父王襄甚至当众为这神赐的女孩取名为“嫱”,字昭君。
据乡野村史记载,当时烟宝坪的村人也高兴的讲村名改为“宝坪”,意喻为由昭君的降生所带来的福气!而且昭君和三闾大夫屈原是同乡。
王昭君出生故乡的秭归地处长江三峡的第三峡——西陵峡畔,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说来秭归也是有屈原而来的,屈子被流放时曾经回归故里看看家乡的山水,他已经出嫁远方的姊姊归来迎他,从此这地方便唤作“秭归”。
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
面积2427平方千米,人口42.3万人。
“秭归为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合地带。
长江流经巴东县破水峡入境,横贯县境中部,流长64千米,于茅坪河口出境,把秭归分为南北两部,构成独特的长江三峡山地地貌。
境内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地势为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
东部边境扇子山海拔1920米;南部边境云台荒海拔2057米(县境最高峰),茅坪河口海拔40米(县境最低点)。
”[3]西陵峡畔虽属于川西平原较远的山区,江水异常汹涌,处处都是急流险滩,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人们出入危机重重,但也是因为这个平原,西陵峡畔一带的的土地也由于有江水的滋润而格外的肥沃。
这一切的一切本应说来是一个十分富裕的烟宝坪,可是当时的人们的日子依旧是过的十分艰难的。
西汉到了汉元帝时,盛极一时的汉家王朝顺应着“盛极必衰”的古话,显示出衰落的征兆。
汉元帝即位不久,关中便是发大水,农田颗粒无收化作饥馑,易子而食!次年陇西地震,山崩地裂,死伤无数!皇室、贵族、官僚奢侈浪费强取豪夺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境内忧患,境外戎狄蠢蠢欲动,从而也奠定了汉家姑娘悲凉和亲塞外的宿命。
自元帝登基以来,多次下诏采选良家女子,建章囚群美,掖庭红颜堆。
据说汉元帝将先朝的后宫八妃拓展为十四个等级。
“一昭仪、二捷妤、三(女圣)娥、四容华、五美人、六八子、七充依、八七子、九良人、十长使、十一少使、十二五官、十三顺常、十四无涓、共和、娱灵、保林等。
”[4]掖庭的佳丽多得数不清,她们根本见不着皇上的面,可怜这些良家女子大多都要老死在冷冷清清的掖庭局,倒不如贫贱夫妻、茅屋草舍、生儿育女来的有一番乐趣。
元帝之荒淫,沟壑亦难平。
石显奉旨,秭归选美。
望月楼中,琵琶声扬。
石显寻声而来,方见绝世佳人,昭君美名十里闻!背井离乡的无奈,也只有作罢。
坐在辇车里面,穿行在群山万壑之间的王昭君心情渐渐地又激动转为消沉,由消沉转为迷茫,有迷茫转为绝望。
当这种绝望紧紧地攫住昭君那可稚嫩的心时,一行不寻常的女儿泪早已在她那美艳绝伦的脸上留下了一些斑驳的泪痕。
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要离开养她多年的山清水秀的故乡?她开始预感到自己身如飘萍,命中注定要到处飘蓬。
而后的出嫁塞外,亦使昭君发现,匈奴是另一番天地,野风呼啸,荒草起伏。
尽管天高地阔,空旷辽远,可是,想吃一碗软烂粘滑的大米饭,有吗?想喝两口馥郁清香的明前茶,有吗? 想伏在母亲的膝头小憩,能吗?想那溪边浣纱、那山坡放歌、那家人的朴实脸庞,这都成了幻想。
想家乡缈缈关山远,王昭君夜夜都梦见回娘家,可惜,是梦,做不到,唯有撕心裂肺地思念。
虽然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与妹妹见面,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到长安还入宫侍候过太皇太后,可是越是这样的零敲碎打,越是填不满那思乡的破碎心房!北周·庾信的《王昭君》“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
别愁休恨多,哀弦须更张。
”[5]以及他的《昭君辞应诏》中“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
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
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6]陈朝陈昭的《明君词》“跨鞍今永绝诀,垂泪别亲宾·······”[7]、都写出了昭君的离乡远嫁之悲。
二、深宫之悲,画师贪婪据葛洪《西京杂论》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人皆贿画工,多着十万,少者亦不减五千,独王嫱不肯,遂不见········[8](p44)汉元帝使毛延寿为良家子们作美人图来选择美人。
岂知毛延寿欺上瞒下,在其中收受贿赂,以致昭君雪藏于后宫五年之久!沈满愿也在其《昭君叹》中怜惜道“早信丹青巧,重货洛阳师。
千斤买婵鬓,百万写蛾眉。
”[9]点出毛延寿受贿埋没昭君之意。
诗仙李白也毅然的写到“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10]明出昭君的委屈并显示出昭君不贿赂画工的青莲品性。
连带着李商隐也在《王昭君》一诗中批判毛延寿道“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11]的卑鄙!同时,经历画工的打击,五年的雪藏,把昭君彻底从一朝见帝荣宠加身的幻想中醒来,她再也不抱着希望不再傻傻的做梦!独卧掖庭一角挨过掖庭的春花秋月思乡情怀郁结愈深,镜子红颜斑驳。
陷入深宫幽怨的昭君恰如那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12]《长门赋》中的长门阿娇无异。
她看到了笼罩在温情面纱之下宫廷生活的残忍。
、她要与着无情抗争,与这绝望抗争,拯救自己!她要走出这富丽堂皇又令人窒息的汉宫,她渴望她的青春获得自由!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挣扎的悲哀!三、和亲之悲,天子无奈在昭君困怨与后宫出路无果时,一个契机来了。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
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伟大而仁慈的呼韩邪单于,平息了匈奴内部的叛乱,结束了汉匈冲突。
他知道匈奴人不该只学猛兽,战斗一世,冲杀一世,好战只能是自取灭亡,他愿意婿汉式以自亲。
甘泉宫前,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拜倒在昭君的石榴裙下。
《汉书元帝纪》记载: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仪,既伏其辜,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仪,修朝贺之礼,愿保塞外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
“匈奴乱十余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13](p297)班固也有所写的《汉书·匈奴传》上:“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
单于自言愿婿改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14](p3802)王昭君原是汉元帝宫中的一个普通宫女。
当时汉朝兵马北上击溃了北匈奴,南匈奴慑于汉朝威力,呼韩邪单于亲赴长安,乞求元帝赐婚,愿做汉家女婿。
于是汉元帝册封王嫱(昭君名嫱)为公主,下嫁匈奴。
王昭君的出塞和亲,结束了自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后一百年汉与匈奴的长期战争,所以历史上这时是汉朝强大、匈奴被迫求和。
从那以后,《后汉书·南匈奴传》八十九卷:“昭君字嫱,南郡人也。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
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15](p2941)东晋葛洪写的《西京杂记》也记载了王昭君和番之事:“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16](p44)这里出现了画工毛延寿的名字,由于王昭君不肯贿赂于他,毛延寿便挟私报复,在给昭君已经画好的美人图上点上了一点克夫落泪痣,结果造成了昭君孤单在深宫之中雪藏五年而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