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的婚恋习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可以说它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事态人情、民族风习等等,都有形象的表现。
总的来说,《诗经》中的诗歌可以分为祖先颂歌、农事诗、燕飨诗、政治抒情诗、战争诗、婚恋诗等。
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画片。
这里,我着力于谈《诗经》中的婚恋诗,尝试从这些诗歌中探讨当时的婚恋习俗。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在《
诗经》中有
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
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
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
《
诗经》中的婚恋诗。
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
这些诗在《大雅》和《颂》里一首也没有,《小雅》里也很少,几乎全在《国风》里,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这些反映婚姻恋爱的诗篇数量多,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既有反映男女执著的相亲相爱、爱慕相思的,如《秦风。
蒹葭》;也有反映女子出嫁,男子迎亲的热闹场面,如《召南。
雀巢》;也有表现夫妻温情缱绻的幸福婚姻的,如《郑风。
女曰鸡鸣》;也有表现婚姻不幸、妇女被弃的弃妇诗,如《卫风。
氓》。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也是文学作品永远歌颂的主题,爱情是人类心灵上的需要,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在人类从有意识起就在心灵上和行动孜孜以求的理想。
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周代,虽然婚姻不自由,但是恋爱却是自由的。
青年男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的幸福,《诗经》里的这些恋歌,描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慕追求、约会私赠、戏谑逗乐、乃至爱情受阻和失恋的哀痛,接触到全部爱情生活、爱情心理。
它们发自恋人的肺腑,既有大胆直率的表白,也有微妙婉曲的心理活动;或借纯真无邪的对话,描绘出一幅情人邀约的风俗画;或借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出心底恼人的绵绵情思。
不同情性的恋人呈现出不同的异彩。
《诗经》中大多数婚恋诗体现的是平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情愫。
《郑风•出其东门》中的男子唱道:“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这名男子在东门外如云的游女中,只爱那位白衣青巾的女子。
《邶风•击鼓》中的那位戍边思家的士兵低吟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
偕老。
”他心中牵念不忘,发誓白头偕老、生死与共的人是他唯一的妻。
这些诗歌从正面表现了普通百姓专一执着的爱情观。
另一方面,那些著名的弃妇诗也反映
出了平民的道德观念和婚姻状况。
《卫风•氓》中的女子被三心二意的丈夫休弃,她愤怒地斥责丈夫:“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我做妻子没差错,你的行为有二心。
你这个人太放纵,三心二意没德行)、“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说得多诚恳,没想今日会变心),可见要求爱情的专一在当时已成为通行的道德观念,并往往以誓言来坚定这一信念。
《邶风•谷风》中的女子与丈夫一起度过了贫困的日子,家庭富裕后,丈夫却另有新欢,而她被迫离开了家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走在路上慢腾腾,脚步向前心不忍。
不指望你送多远,可你只送我出门。
)《小雅•我行其野》中女子的丈夫“不思旧姻,求尔新特”(不
念结发妻子,却把新欢找寻)。
那女子独自行走在返乡途中,无限凄凉却又强自宽解:“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你不好好待我,我就回我老家。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你不好好待我,我就回我娘家。
)从这些诗中都可以看出她们的丈夫见新弃旧,身边不能二女并存的婚姻状况。
《诗经》中那些被历代统治阶级和经学家斥为“淫诗”的作品,实际上是一曲曲含泪带笑、歌泣相兼的风雅恋歌,它为我们展示了与当时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生生的恋爱婚姻生活图景,
对我们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史和民风习俗有着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作用。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反映了三千年前周代男女的婚恋习俗:从自由交往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相识相恋到嫁娶成婚,甚而变心离弃。
情感的波澜、“六礼”的程序、妻媵妾并存的格局具有史的价值,爱情和婚恋习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东西有待我们我发现去探索。
宛如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展现在后人面前,让我们去欣赏、深思、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