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目录1 工程概况 (1)2 设计的基本资料及水库工程特性 (2)2.1 设计的基本资料 (2)2.1.1 水文气象 (2)2.1.2 工程地质 (2)2.1.3 筑坝材料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3)2.1.4 水库的运用要求 (4)2.2 水库工程特性 (5)2.2.1 水库淹没处理、工程占地移民处理 (5)2.2.2 环境影响评价 (5)2.2.3 水土保持 (5)3 枢纽布置及工程等级 (7)4 坝工设计 (8)4.1 坝型选择 (8)4.2 坝的断面设计 (8)4.2.1 坝顶高程确定 (9)4.2.2 坝顶宽度确定 (12)4.2.3 坝坡确定 (13)4.2.4 防渗体尺寸确定 (13)4.2.5 排水设备的形式及其基本尺寸的确定 (13)4.2.6 土坝与坝基、岸坡的连接 (13)4.3 土坝的渗透计算 (14)4.3.1 参数取值 (16)4.3.2 计算公式 (16)4.3.3 浸润线绘制 (16)4.3.4 全坝长的总渗流量 (19)4.3.5 成果分析与结论 (20)4.4 稳定计算 (20)4.4.1 计算方法与原理 (20)4.4.2 稳定计算 (20)4.4.3 稳定成果分析 (23)4.5 土坝的细部结构 (23)4.5.1 坝的防渗体、排水设备 (23)4.5.2 反滤层设计 (23)4.5.3 护坡及坝坡设计 (24)4.5.4 坝顶布置 (25)5 泄水建筑物设计 (26)5.1 隧洞的工程布置 (26)5.1.1 洞型选择 (26)5.1.2 洞线位置 (27)5.1.3 工程布置 (27)5.2 高程确定 (28)5.3 隧洞设计 (28)5.3.1 平压管 (28)5.3.2 通气孔 (29)5.3.3 渐变段 (30)5.3.4 洞身段 (30)5.3.5 出口段 (31)5.3.6 消能设置 (31)5.3.7 消能计算、 (31)5.3.8 水力计算 (34)5.4 隧洞的衬砌设计 (35)5.4.1 衬砌类型的选择 (35)5.4.2 计算断面的选择 (36)5.4.3 拟定厚度 (36)5.4.4 计算各种荷载产生的内力 (36)5.4.5 荷载组合 (39)5.4.6 配筋计算抗裂验算 (40)5.4.7 灌浆孔布置 (41)参考文献 (42)第一章工程概况某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某乡境内,距县城约50km,坝址地处某河支流中游,是某河流域内具有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控制性工程。
经综合分析论证,某个工程规模基本选定为:水库正常蓄水位252.0m,死水位为230.0m,防洪限制水位250.0m,防洪高水位为254.70m,相应防洪库容为0.261×108m3,调节库容0.938×108m3,水库总库容1.798×108m3;灌溉农田面积10.62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MW;枯水季节能为下游工矿企业补充1500×104m3生产生活用水。
在发电方面:电站装机2×10.0MW,年发电量6074×104kW.h,保证出力4520kW,年利用小时3037h;在供水方面:枯水季节能补充下游工矿企业生活生产用水1500×104m3。
枢纽主要建筑有:大坝部分,右岸泄洪洞,左岸引水隧洞。
第二章设计的基本资料及水库工程特性2.1 设计的基本资料2.1.1 水文气象某个水利枢纽坝址处于某河支流杨村水中游。
杨村水为信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武夷山脉读书尖。
河流自南向北流经篁碧、港口、天柱山、港东、杨村、五都等地,在下坂与石塘水相汇后称某河。
杨村水主河长70km,流域面积465km2,河道平均坡降6.6‰。
某个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42km2、主河长41.9km,流域平均宽度 5.77km,主河道平均比降11.62‰。
坝址附近无水文测站,选择某河流域内铁路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由1959年至2000年共42年径流资料,推求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1.0m3/s,Cv=0.31,Cs=2.5Cv,多年平均径流深1438.8mm,多年平均径流量3.48×108m3。
某河为雨洪式河流,洪水与暴雨相应,多发生在4~9月份,洪水主要由锋面雨形成,台风雨也能形成较大洪水。
经分析计算,坝址设计洪水成果:校核洪水标准(P=0.1%),相应洪峰流量为2640m3/s,洪量W1=87.73×106m3、W3=155.17×106m3;设计洪水标准(P=1%)、相应洪峰流量为1500m3/s,洪量W1=52.06×106m3、W3=92.08×106m3。
某河属少泥沙河流,坝址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4.55×104t、推移质输沙量1.82×104t。
某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10.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多年平均降水量1908.9mm,最大年降水量2856.7mm(1998年),最小年降水量1177.1mm(1971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550.4mm,多年平均风速1.9m/s,实测最大风速20.3m/s。
址区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吹程为2.5公里。
2.1.2 工程地质本区处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饶南拗陷区。
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下游为低山丘陵区,中上游属中低山——中高山构造剥蚀地貌,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甚发育。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
枢纽及库区处于次一级的陈坊~永平~八都区域隆起构造带,未发现孕震断裂分布,不存在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小于0.35s,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水库区地层岩性单一,组成库盆、库岸的花岗岩体岩性坚硬,透水性弱,库周分水岭雄厚,库区产生永久性渗漏的可能性小,库岸稳定性较好。
未来库区淤积问题不大。
库区内未发现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及古文化遗址分布,淹没影响较小。
不存在浸没问题。
坝区含上、下两个坝址,均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位于燕山早期侵入的某个岩体上岩性,为细粒花岗岩,岩性单一,一般弱风化~微新岩体为中等~较好质量岩体。
地质构造较简单,未发现较大的断裂构造及顺河断层。
构造节理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卸荷裂隙发育不明显。
坝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
地下水埋深多受大气降水和地形条件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所控制。
岩体透水性则受地形条件、节理裂隙的密度与贯通,节理裂隙充填状况及岩体风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遵循自上而下,由大到小的规律。
据水质分析结果,坝区河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具中等溶出型侵蚀性。
上、下坝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渗漏及坝肩稳定问题。
由于岩体风化及节理裂隙的影响,坝址基础开挖以后,建基面以下一般为弱~中等透水岩体,需作防渗处理。
上坝址可利用基岩埋深较大,建基面以下透水岩体厚度也较大。
下坝址拱坝方案右坝肩,由于局部分布有缓倾角节理裂隙,其与坝区较发育的北西或北东向两组陡倾角结构组合,存在与拱肩推力方向夹角很小的不利组合面,有沿该组面产生滑动的可能,对拱肩稳定不利。
就工程地质条件而言,上、下坝址均具备修建90m左右大坝的条件。
而下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优于上坝址。
据本阶段对三条引水隧洞、一条导流隧洞、一个溢洪道及三个发电厂房和下坝址上、下游围堰作的地质勘探工作,这些建筑物均处于中低山地貌,围岩为细粒花岗岩,洞室大部分置于弱风化~微新岩体,地下水量不丰,地质构造较简单,洞线进出口及厂房区未见较大的滑坡、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各引水隧洞线及厂房均未发现大的工程地质问题。
上、下游围堰不存在大的工程地质问题。
2.1.3 筑坝材料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一)坝址处地基物理力学设计指标坝址处具有砂质亚粘土覆盖层,河床处覆盖深度约为5米,两岸垂直坡面覆盖左岸3米,右岸12米。
砂质亚粘土覆盖层物理力学指标如下:干容重Υd=1.59t/m3饱和容重ΥS=2.00t/m3浮容重Υb=0.98t/m3 渗透系数K=4.5×10-6cm/s凝聚力c=0.38kg/cm2 内摩擦角φ=20.570(二)筑坝材料1.砂壤土干容重Υd=1.70t/m3饱和容重ΥS=2.10t/m3浮容重Υb=1.00t/m3 渗透系数K=2.5×10-5cm/s凝聚力c=0.29kg/cm2 内摩擦角φ=300湿容重Υw=1.90t/m32、粘土防渗体干容重Υd=1.65t/m3饱和容重ΥS=2.07t/m3浮容重Υb=1.05t/m3 渗透系数K=3×10-6cm/s凝聚力c=0.35kg/cm2 内摩擦角φ=240湿容重Υw=1.85t/m33、砂砾料干容重Υd=1.67t/m3饱和容重ΥS=2.04t/m3浮容重Υb=0.99t/m3 渗透系数K=2×10-2cm/s凝聚力c=0内摩擦角φ=330湿容重Υw=1.81t/m34、块石干容重Υd=1.79t/m3饱和容重ΥS=2.14t/m3浮容重Υb=1.19t/m3 内摩擦角φ=380湿容重Υw=1.85t/m32.1.4 水库的运用要求某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某河流域杨村水中游,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水产养殖的综合利用工程。
经综合分析论证,某个工程规模基本选定为:水库正常蓄水位252.0m,死水位为230.0m,防洪限制水位250.0m,防洪高水位为254.70m,相应防洪库容为0.261×108m3,调节库容0.938×108m3,水库总库容1.798×108m3;灌溉农田面10.62万亩;电站装机容量20.0MW;枯水季节能为下游工矿企业补充1500×104m3生产生活用水。
某个水利枢纽工程综合利用效益显著。
在防洪方面:经水库调蓄可使下游沿河两岸和港东、杨林、五铜、永平、鹅湖、福惠等7个乡(镇)的村镇和农田、永平铜矿的供水设施和尾矿污水排放设施、横南铁路线和上饶联络段铁路线以及某县河口镇的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在灌溉方面:从水库坝下取水可灌溉下游某西部灌区的杨林、五铜、福惠、虹桥、汪二、河口茶场、新安埠、汪二垦殖场等九个乡(镇、场)的10.62万亩,农田灌溉保证率达90%;在发电方面:电站装机2×10.0MW,年发电量6074×104kW.h,保证出力4520kW,年利用小时3037h;在供水方面:枯水季节能补充下游工矿企业生活生产用水1500×104m3。
2.2 水库工程特性2.2.1 水库淹没处理、工程占地移民处理水库淹没影响涉及某乡的檀合村、子源村、邓源村、叠石村4个自然村及葛仙山林场、林管站等2个林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