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高考复习——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9高考复习——组合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句间含义关联
就是所选句子之间,内在含义必须具有契合点或关联性, 绝对不能自相矛盾。当然,所选两句所含道理,既可以是相 近或相关,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
眼界无穷世界宽
【1】"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 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 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 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 宽!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英勇无畏正国风。(分论点三)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 敢当。 “鲁迅先生如是说。(论据)辛幼安21岁参加抗金义军,《美 芹十论》和《九议》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气魄,穷其一生,力 主抗金。再者,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一个个凝结了中 华民族英勇气魄和高尚灵魂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人 们记得他们的年轻,记得他们的伟迹,记得他们的无悔生命永 垂不朽!同样年轻的生命,他们可以用热血书写出不一样的人 生光彩,我们又何尝不能像他们一样英勇无畏?我们后一代人 应敢于正视,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方能为国风兴振尽一 份绵薄之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 戈尔)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 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 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 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身处社会主 义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的我们,要以自强、自信、英 勇无畏的面貌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用年青人的蓬勃 朝气振兴民族的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观兴振国邦, 只览明日盛世风华!(总结,点题)
★组合型作文写作要点
1.要提炼一个能涵盖两三个名言的中心句,并由此拟标题。 2.直接引用名言:①在第一段或第二段引用后引出中心论 点;②也可直接以名言作为分论点,在段首出现。 3.名言既不能一带而过,不去证明;又不必过多解释,画 蛇添足,要点到为止。 4.围绕总的论点展开,而不是围绕单个名句论证!!!最 好能巧妙地把两三个关键词嵌进作文标题。
眼界无穷世界宽
【3】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 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 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 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 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 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 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 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 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 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合型作文
组合型材料作文提供给考生的是一组不同类型的词语 或者句子或者材料,要求考生选取其中的几句来分析,进 而形成文字的作文类型。所呈现的材料都是独立的个体, 但是却给了考生多种选择,考生可以从材料中选取两到三 个词语或者句子,阐释一个宏观题旨,然后作文。
2.如何理解“合理引用”?
A.引用是必须的,这是我们得知考生立意的依据。 B.引用形式:全句抄上,加引号;为行文需要,没加引号,也是一种形式。 C.合理:这种引用是和文章内容融为一体的,是水乳交融的,不是贴标签式的、 生硬的。
3.关于自选角度的提法。
自选角度指的是考生自选两句组合后的立意角度,立意是否准、好、高?还要 进一步看对材料的归纳、提炼。
眼界无穷世界宽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 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 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 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 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 穷世界宽"。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尊自信报国强。(分论点二)
易安居士曾作诗:“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 流。”(论据)万花丛中,我们也许是其中最不起眼的几朵, 但何须在意那些有着出众样貌的高贵的花呢?无论那些花多么 明艳动人,我们都要时刻保持着自信的姿态。著名艺术家韩美 林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将他搜集的砖铭、古陶、壁画、石刻等文 物古迹上的符号、图形和文字汇编成《天书》,让中国古代传 统文化活水长流。复旦附中才女武亦姝更是将新一代年青人的 自信很好的展现了出来,面对劲敌,万人瞩目,她以散发着无 上自信的姿态赢得了胜利。中华后辈敢争先,用自信创造未来。
2017年高考全国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重点:对名句含义有确切的理解与把握。 特点:如何合理引用几个名句谚语。 难点:合理引用前找到引用的句子间内在的关联。
如何合理引用
1.“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如何理解?
A.作文的中心必须是自己选择材料中几个名句,这是判断考生立意来源的依据。 B.“两句”:一句不行(从一句出发,不能形成关联,不是组合型材料);三句 以上也不可以。
眼界无穷世界宽
【4】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 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 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 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 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 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 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 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 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 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眼界无穷世界宽
【2】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 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 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 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 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 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 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 "?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 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组合型材料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 “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 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 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在 这片土地上曾孕育出了许多英杰。同样地,作为“长 江后浪”的新时代的年青人,更应该助力发展新中国, 展现“长江后浪”的风华。(引入,明确论点)
长江后浪,今朝风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强不息助国昌。(分论点一)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据) 自强不息不仅是衡量个人品质优劣的凭据,更是展现一个国家 精神风貌的重要因素。谭嗣同冷面刑台,“宁可站着死,绝不 跪着生”的慷慨陈词彰显了一个民族的自强精神;国学大师季 羡林从容面对他的“牛棚十年”,用自强不息的人生准则书写 了自己的百年人生。我们作为时代的后继之人,更应该学习并 传承前贤的自强精神,密切关注科技发展的前进方向,用每一 个人凝聚起来的自强不息的雄壮力量,推进祖国蓬勃发展,为 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