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其他检查
①肝功能检查: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 ②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90%的肝癌患者有 HBV感染史,20%~30%有HCV感染史, 故HBV、HCV检查有助于肝癌的辅助诊断。 ③免疫学检查:CD4、CD8、NK等可反映肝 癌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辩证 分型
一、肝气郁结证 二、气滞血瘀证 三、热毒瘀肝证(湿热毒蕴) 四、脾胃气虚证(肝郁脾虚) 五、肝肾阴虚证(肝肾阴亏)
肝气郁结证施护:
(1)病室宜整洁、安静.平时可打太极拳,以静心怡 神。 (2)中药汤剂宜浓煎,并予多次少量进服,以饭前或 饭后1小时为宜。恶心呕吐者,少量频服。 (3)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宜进健脾 理气之品或用佛手片沸水泡后代茶饮,有理气消胀 之功效。忌食土豆、芋头等壅阻气机的食品,对纳 呆呕逆严重者配合使用陈皮、砂仁、竹茹等开胃之 品,煎水代茶饮,有助于增进食欲,培其后天之本。
热毒瘀肝证(湿热毒蕴)施护
(1)生活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房清爽、
干燥、通风,及时更换衣服,疼痛时禁用热敷。 (2)便秘者,可用手以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或按揉关 元、大肠腧、脾腧、气海、足三里等穴,每日晨醒 时1次,5-10分钟,或遵医嘱每晚口服润肠片,或 番泻叶泡茶饮,或予蜂蜜温开水冲服,亦可用生大 黄10g泡水代茶饮,以利排除浊湿、热毒、保持大 便通畅。禁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灌肠。
一、肝气郁结证
临床表现:肝区作胀或隐痛,胸闷腹胀,食后尤甚, 两胁气窜作痛,胃纳不佳,疲倦乏力,恶心或呕吐。 舌苔白腻,脉弦细。 中医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护理本证以解郁理气,疏肝散结为护理原则。 中医辨证处方:主方——柴胡舒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陈皮、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郁金、八月
札、石见穿、土茯苓、鸡内金、甘草。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中医辨证处方:主方——血府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 川芎、牛膝、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蜈蚣、 干蟾皮、延胡索、参三七、穿山甲等。
气滞血瘀证施护
(1)肝区疼痛除口服、肌肉给药止痛外,遵医嘱给
予活血化瘀药肝区外敷,比如加味双柏水密膏。 疼痛甚者卧床休息。 (2)保持心情愉快,以利气血畅达,教患者练“放 松功”以达到情志引导,宽胸理气。 (3)宜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禁食滞气碍胃之品。 宜食桃仁粥,即桃仁10g,去皮尖,水煎,取汁 与粳米同煮,粥成后加入冰糖适量。血瘀为主者, 应禁食石榴、柿子、栗子等。
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超声能动态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管道结构及其与 周围脏器的关系,因此是肝癌诊断最常用的检查。当病灶出现液 化坏死时,可呈现相应的液化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反映肿 瘤的血流情况和进行定位,进而判断治疗效果,为介入治疗提供 评价依据。
CT和MRI检查
CT和MRI是肝癌定位、定性诊断的常规方法。肝癌的CT图像以 被检者禁食8小时以上为理想,常表现为局限性边界比较清晰的 低密度区或边缘模糊、大小不规则的阴影等。MRI图像以被检查 者禁食4小时以上为理想,能清楚显示肝癌的包膜、脂肪变性、 出血坏死、纤维间隔形成、病灶周围水肿以及门静脉、肝静脉受 侵的情况,因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特别适用于肝癌、胆囊癌、 转移性肝癌及肝脏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肝癌的中医护理
肝癌的概念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 恶性肿瘤。其发病与感染肝炎病毒、饮食习 惯、生活环境、黄曲霉素B1摄入等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肝癌归属 于“肝积”、“癥瘕”、“积聚”、“臌 胀”、“痞气”、“黄疸”等范畴。
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 肝癌早期可无症状,中晚期常见肝区疼痛、 纳呆、恶心、腹泻、消瘦、乏力和低热等, 同时伴有进行性肿大、肝脏质硬有结节、黄 疸、腹水、脾肿大、下肢浮肿等。一旦出现 腹水、黄疸,则多属于晚期。
气滞血瘀证施护
(4)中药汤剂一般宜饭后温服,服药期间注意多
休息,情志愉快,以使气机舒畅,以利药效发 挥。 (5)疼痛较甚者,可给予艾灸合谷、足三里等穴。 (6)患者因病程长,疼痛较重而悲观失望,鼓励 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三、热毒瘀肝证(湿热毒蕴)
临床表现:肝区胀痛,发热烦渴,巩膜及全身皮 肤黏膜黄染,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齿衄 、紫斑, 甚则呕血黑便。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护理本证以清肝解毒,活血消结为护理原则。 中医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癥。 中医辨证处方:茵陈蒿汤和五苓散加减。 常用药:茵陈蒿、大黄、栀子、猪苓、茯苓、白 术、泽泻、虎杖、白花蛇舌草、八月札、半枝莲、 赤芍、人工牛黄、穿山甲等。
肝气郁结证施护:
(4)恶心呕吐者,亦可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神
门、交感、胃、十二指肠。 (5)根据中医肝喜条达、恶抑郁的理论,劝导患 者避免忧思恼怒,从多方面进行关心和宽慰, 使肝气条达。
二、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肝区胀痛或刺痛,疼痛固定不移,胁下届快, 表面欠光滑,面色黧黑,肢倦乏力,形体消瘦,肌肤甲 错。舌紫黯,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弦细或细涩。 护理本证以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为护理原则。
病理学诊断
通过肝穿刺、剖腹探查、转移灶穿刺或腹水脱 离细胞学检查等可以对肝癌作出诊断。肝癌的 病理分型有3种;即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 合性癌(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癌),其中以肝细 胞癌最为多见,占70%~95%。
实验室诊断பைடு நூலகம்
肝癌标志物 ①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意义仅次于 病理学检查。正常人血清中AFP出生后迅速消失, 或者含量极微(<25μg/L,,应用常规的免疫学 方法不能检出。肝细胞癌、活动性肝癌、妊娠和生 殖胚胎癌是AFP重新出现,因此广泛应用于肝癌的 普查、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方面。肝癌病 人的AFP阳性率为60%~70%。 ②岩燥糖苷酶(AFU)检测:肝细胞癌患者的AFU活 性明显高于继发性肝癌和肝硬化者,其阳性率达 70%~80%,可协助AFP对肝癌左出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