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公司面纱”的一次成功实践案情简介:云南省地矿勘察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地矿总公司)从2002年7月起一直为万通冶金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冶金公司)代理进口氧化锌矿。
2003年6月16日、2004年1月8日,地矿总公司与万通冶金公司分别签订了两份代理进口氧化锌矿的协议,约定由地矿总公司为万通冶金公司代理进口氧化锌矿(数量分别为5000吨和8000吨货),并由地矿总公司先行垫付进口氧化锌矿的一切货款、进口增值税、报关报检、港杂、铁路运输等费用,上述垫付费用在双方最终结算时概由万通冶金公司承担。
协议履行完毕时,万通冶金公司按进口额每USD200万元支付人民币100万元的比例向地矿总公司支付代理手续费。
上述协议签署后,地矿总公司便依约与外商签署了合同,垫付了相关费用,并将进口的氧化锌矿全部交给了万通冶金公司。
另外,在合同履行期间(即2004年5月13日),地矿总公司向万通冶金公司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内容为:“因我公司改制,原我公司与贵公司的业务已交由地矿进出口公司继续进行。
我公司与贵公司的财务往来包括所有债权债务全部划归地矿进出口公司”。
万通冶金公司随后依据该份《情况说明》向云南地矿进出口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进出口有限公司系云南地矿总公司的下属子公司,以下简称地矿进出口公司)支付了部分款项,后经地矿总公司要求,万通冶金公司又陆续向地矿总公司支付了一些款项,至2006年5月为止,万通冶金公司尚欠地矿总公司近2000余万元的费用未支付。
地矿总公司为追讨欠款多次找万通冶金公司协商,但是,万通冶金公司却以种种理由拒付地矿总公司的代垫费用。
另外,万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通集团公司)系万通冶金公司的开办企业及股东,万通冶金公司在与地矿总公司进行交易期间,其法定代表人与万通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为一人,后在案件诉讼中,万通冶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变更,并且两个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均系一个家庭中的成员。
万通冶金公司系万通集团公司出资开办成立,其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69.88万元。
此外,万通冶金公司1999年—2006年的《企业年检报告》显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与此相反,万通集团公司1999年—2006年的《企业年检报告》显示:该公司每年的净资产额均在7000万元以上,且无营业收入。
案件诉讼经过:2006年5月,地矿总公司向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万通冶金公司向其偿还垫付款项、资金占用费及代理手续费共计人民币2166万元;万通集团公司作为万通冶金公司的股东,由于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故应判令万通集团公司对上述欠款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由于案件涉及两份合同的欠款,昆明中院分两案给予立案审理。
第一被告万通冶金公司在上述两案中辩称:根据原告地矿总公司于2004年5月13日出具的《情况说明》,原告已将债权转让给了云南地矿进出口有限公司,被告已分批向地矿进出口公司支付了全部费用,不拖欠原告任何款项,原告无权提起诉讼。
第二被被告万通集团公司在上述两案中辩称:万通集团公司与万通冶金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主体,不存在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不应当对万通冶金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2006年9月22日,昆明中院作出一审裁定认定:原告向第一被告(万通冶金公司)履行了债权转让通知事项,债权转让已发生法律效力,故驳回了地矿总公司的起诉。
后地矿总公司不服,上诉至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高院经审查后对两案作出发回重审的裁定。
2007年1月,昆明中院重审两案。
案件重审期间,鉴于地矿进出口公司与案件处理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昆明中院通知地矿进出口公司作为案件第三人参与两案的诉讼。
2007年11月22日,昆明中院经多次开庭审理,最终作出(2007)昆民四初字第44号、第45号《民事判决书》,判决认定:债权转让不成立,万通冶金公司应支付地矿总公司垫付款共计人民币11101658元,万通集团公司不承担连带责任,地矿总公司提出的利息诉请不予支持。
原告地矿总公司及被告万通冶金公司均不服一审判决,向云南省高院提出上诉。
为了加强认定万通集团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证据,确保原告债权的最终实现,我方代理律师先后到昆明市中院、五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地进一步查找证据,最终查找出了(2006)昆民四初字第217号案全部卷宗材料以及万通冶金公司与万通集团公司1999年—2006年的《企业年检报告书》等有利材料(这些材料后来均成为生效判决认定万通集团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关键性证据);另外,还查阅了相关权威公司法立法专家对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股东滥用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追究股东连带责任的解释,并将其作为本案认定连带责任的法理依据。
上述材料由原告及第三人以新证据的形式提交给了云南省高院。
2008年4月18日,云南省高院作出(2008)云高民三终字第16号、第17号《民事裁定书》,认为由于在案件二审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证据,可能影响案件的事实认定及最终处理,裁定本案发回昆明中院重审。
2008年9月,昆明市中院对两案进行了第二次重审,笔者作为案件第三人云南地矿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代理人,针对案件审理中“万通集团公司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这一焦点问题提出了下列主要代理意见:本案第二被告万通集团公司作为万通冶金公司的大股东,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应当对万通冶金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万通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实际操控万通冶金公司,其股东人格与万通冶金公司人格高度混同。
具体包括:1、万通集团公司与万通冶金公司财产及业务混同。
从(2006)昆民四初字第217号案卷中万通集团公司出具给债权人田坝水电站的2份《还款承诺》、《关于偿还剩余债务的报告》、《还款计划》等资料中可以看出,万通集团公司完全替代了债务人万通冶金公司的位置,直接签章向合同债权人田坝水电站作出各种还款承诺,并且在书面承诺中直接将万通冶金公司的生产、经营、环保、还款等具体业务行为确认为万通集团公司的业务,另外,该案卷宗材料中的《万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请款单》证实万通冶金公司付款需要由万通集团公司审批,这充分证明了两公司存在财产及业务混同的事实。
2、万通集团公司直接操控万通冶金公司的决策活动,万通冶金公司实际无独立决策权,公司人格形骸化,故应当否认万通冶金公司的法人人格,并判令其大股东万通集团公司对本案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从万通冶金公司于2006年8月8日作出的《董事会决议》以及两份万通冶金公司的《任免通知》上可看出:万通冶金公司的上述文件均由万通集团公司直接盖单确认,特别是2006年8月8日由万通冶金公司董事会作出的《董事会决议》上加盖的是万通集团公司董事会的印章,这证明万通冶金公司实际由其大股东万通集团公司操控,其并没有独立的董事会,也无独立的人事任免权,万通冶金公司的决策权由万通集团公司直接掌控。
所以,万通冶金公司人格形骸化,应当否认其法人人格,追究万通集团公司的连带责任。
3、万通集团公司与万通冶金公司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员混同。
万通冶金公司在与地矿总公司进行经济业务往来期间,万通冶金公司与万通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为一人,2006年8月9日之后,在本案诉讼过程中,万通冶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才变更为其他人。
另外,代表万通冶金公司与地矿总公司、地矿进出口公司进行业务会谈的主要管理人员同是万通集团公司的人员。
两个公司实属同一家族企业,其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人员混同,实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二、万通冶金公司股权资本显著不足,作为其出资股东的万通集团公司存在恶意避债的行为。
对比第三人代理律师从工商机关调查到的万通集团公司、万通冶金公司两公司1999年——2006年共计8年的《企业年检报告书》可以看出:万通冶金公司近8年来(地矿总公司与万通冶金公司的业务就发生在此时间段内)负债均为7000万以上,经营规模为4000万以上,但其每年的净资产仅为50多万元,特别是2005年、2006年近两年的公司净资产均为负数,这充分证明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严重资不低债的状态,其公司的实际股权资本远低于其经营及负债规模。
与此相反的是,作为万通冶金公司的大股东万通集团公司近8年来几乎不营业(其每年的年检报告显示无营业收入),但其每年的净资产额均在7000万元以上,处于资本充足的状态。
万通集团公司明知万通冶金公司严重资本抵债,但其作为主要出资人为什么不主动充实万通冶金公司的资产,使其股权资本符合经营规模和负债规模的需要?另外,在与地矿总公司发生业务往来期间,万通冶金公司与万通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为张鹤龄一人,其明知与地矿总公司交易的均是上千万元的业务,但却不以具备资金实力的万通集团公司出面签合同、结算资金,而要以严重资不抵债的万通冶金公司名义来从事上述业务,这充分显示了代表万通集团公司的张鹤龄想利用万通冶金公司的法人身份恶意避债。
另外,根据2008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审判》新闻月刊举办的“揭开公司面纱—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理论与实务研讨会”,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有关揭开公司面纱的司法解释的一些情况,主要包括下列八种情形可以适用“揭开公司面纱”的法律规定:第一种情形是滥用公司人格从事不法行为;第二种情形是滥用公司人格欺诈债权人;第三种情形是滥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律义务;第四种情形是滥用公司人格规避合同义务;第五种情形是公司人格混同,具体包括人事混同,业务混同,财产混同三种情形;第六种情形是公司资本严重不足,需要在公司资本与注册资本,公司资本与经营风险相比较中选择;第七种情形是公司人格形骸化;第八种情形是公司恶意破产。
结合本案来看,万通集团公司“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符合上述第五、六、七种情形。
所以,为了保护本案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应当依据《公司法》第20条第三款的规定,否认万通冶金公司的法人人格,追究第二被告万通集团公司的连带责任。
另外,在此次案件重审中,由于案件当事人对于本案合同已付款金额争议较大,且地矿总公司与万通冶金公司在实际业务结算中存在滚动付款、滚动开票的情况,为查明帐务情况,昆明中院委托了云南鼎丰司法鉴定中心对与案件相关的10份合同(包括地矿进出口公司与万通冶金公司签署的3份合同)的应付款、已付款、未付款情况进行了司法鉴定。
后昆明中院完全采纳了第三人代理律师关于认定万通集团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上述观点,并依据帐务鉴定结论,于2009年12月28日作出了(2008)昆民四重字第3号、第4号《民事判决书》,依法判决:万通冶金公司支付地矿总公司垫付款共计人民币19577011元,并支付自2006年5月29日开始计算至实际付款之日止的利息(按同期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算),同时判决万通集团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