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满族家谱的神话性特征

论满族家谱的神话性特征

论满族皇室家谱的神话性特征满族是一个重视家谱的民族,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大多都有比较明确的家族谱系。

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满族所流传的家谱,可以发现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满族皇室家谱的神话性。

尽管这与汉族的家族谱系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但它却与汉族许多民族负伤深化有着很大的一致性。

这说明满族家谱在撰写和编纂过程中,所受到的汉族文化影响,以及他们对汉族起源等文化传统观念的借鉴或模仿。

一、满族皇室家谱意识的文化背景满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根据许多文献资料和历史著作的描述,古代肃慎人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前后,满族人的祖先有一次分化:一部分肃慎人从吉林一带沿着渤海沿岸西进,来到河北、山东一带定居,而留在原地吉林、黑龙江的原始肃慎人,就一直被称作“东夷”人;移居河北、山东的那部分肃慎人则逐渐与华夏民族融合,建立了商朝。

留在原地的东夷人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广大流域生活和发展他们就成为肃慎民族的祖先。

《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山(或曰即今长白山),有肃慎氏之国。

这里的肃慎氏之国,或许就是满族人祖先的居住地。

从史书记载上看,挹娄、勿吉、靺鞨族人都是肃慎的后裔,他们分别标志着满族先世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

东夷人在周朝武王时代就被成为肃慎,这是对以“楛矢石砮”为特征的满族语支人的统称。

到了汉代成为挹娄;三国时期叫勿吉;北魏时叫靺鞨。

后者是许多部落组成的群体,以粟末、白山、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伯咄七大部为著名。

粟末最强盛,黑水最劲健。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

封渤海郡王,后来他们“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此为满族先世第一次建立地方政权,公元926年渤海为辽所灭,一些渤海人逐渐融合于契丹和汉族之中。

后来,黑水靺鞨的女真完颜部崛起,统一了东北地区各部,建立了金王朝,这是满族先世第二次建立的政权,1127年女真入主中原与南宋对峙,其统治达百年之久。

金朝被蒙古族推翻,这时进入关内的女真人,逐渐地融合在汉族中。

明代末年,建洲女真爱新觉罗氏崛起,经过努尔哈赤四十余年的努力,将建洲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为主体统一起来建立了大金(后金),努尔哈赤为汉,1635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即位改女真为满州,改后金为大清。

1644年入主中原。

满州是满州族的简称,对于这一称呼人们已经相沿成习。

满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族关系的民族,在满族人的意识里,他们就是一个家族,是一个家里所分别出的各个支系。

所以,在满族人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类似的说法,几乎是异口同声:“我们来自同一个嘎栅。

我们满洲人的脊梁,背负过凶猛的熊虎豺狼,也背负过大中国的苦难和荣光。

通古斯人滚烫的热血在我们的躯体中澎湃。

来吧,挽起我们强弓一样的臂膀,汇聚我们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让欢乐从此充溢生生不息的满洲后裔的面庞。

让我们一同走上康庄”;“我们曾是一个家庭、一个部落、一个民族,努尔哈赤、多尔衮、玄烨、弘历、载湉……还有无数勇猛的八旗健儿,在这片壮丽富饶的土地上,写下满洲历史铁的诗章”。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上,满族人修订家谱的意识,甚至是崇高家谱的观念也就随之树立起来。

二、满族皇室家谱的神话性特征现存满族家谱甚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佟氏宗谱、瓜尔佳氏宗谱、殷叶赫富察氏宗谱、哈达纳喇氏宗谱正册、乌扎拉氏宗谱、依尔根觉罗宗谱、依尔根觉罗宗谱、叶赫纳喇氏宗谱、喜塔腊氏氏族谱序。

这些家族谱系,大都有一个序言,其中有至少有两种家谱对自己家族祖先有一段神话的描述,而满族皇家谱系的玉牒是最典型的例证。

初长白山来有布勒湖哩山。

巅崖龙潭,日闼门池,廖廓似鉴,纵横八十里、四围十二峰,高凌天际。

嵌崆玲珑环绕,如锦屏势焉。

相传有天女,长曰恩固伦,次曰正固伦,季曰佛库伦。

同浴一池。

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

取吞之,遂有娠,寻产男,生能言,及长体貌奇异,母告已故。

命姓爱新觉罗氏。

名曰布库哩讳雍顺,乘小船随流下,至河步登岸,坐其地。

有三姓抅兵,或汲水见异之,归语众人往观,询所由来皆驚曰:此天生圣人也。

遂交手为(),迎至部落。

推此人为盟长,盍息争夺,其乱乃定。

议曰:以女伯哩妻之,奉为贝勒,庆鄂漠辉野,鄂多理城,国号为满州,尊称曰太憨始祖爷,系子孙罔替之名号。

实为清朝开之先。

数传至樊祖讳察者,遭国不靖,遁于荒野,乌鸦遮首。

追疑枯树,放火烧山、猎犬湿草,幸而得免。

世代子孙,鸟犬大戎云尔,后传宁古塔至觉罗即肇祖原皇帝庙讳都督孟特穆,初尊泽王,继追崇庙号、生二子……似乎满族皇家的家谱为该族的其他家谱创立了模式或作出了榜样,因此使得满族家谱大多具有神话特征。

三、汉族民族起源传说的比较这样的以神话作为民族或家族谱系开始的情况,显然是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因为类似的家谱在汉族文化史上屡见不鲜。

《诗经》“大雅”中《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诗,就是这样的汉族家谱的序言。

当然在文学史里它们是作为祭祀诗出现的。

这些诗叙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

其中有部分就是对周朝祖先的叙述,并在其中融合着鲜明的神话色彩。

我们看《生民》中描写的周之始祖后稷。

首先他的出生和成长就不同凡响: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讦,厥声载路。

诗人用简朴的语言,描写那充满神话色彩的后稷故事。

《生民》中还写后稷小时就试种各种庄稼,而且生长的很好,在描写谷物成长时,连用了许多不同的形容词,显示出诗人掌握异常丰富的词汇以及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力。

后稷相传是农业的发明者,诗人的这些描写反映了周人对这一传奇人物的热爱。

从这里我们可以见出满族家谱对汉文化的借鉴与模仿。

但更直接、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后来汉族文化对满族文化的直接作用及影响。

四、满族家谱对汉文化的借鉴与模仿满族先民的姓氏,大约有六百余个。

就像汉族人的多用姓氏张、王、李、刘、陈等一样,满族也有几个传统的姓氏,使用的人特别多,这就是所谓的“满族八大姓”。

这八大姓氏是的具体涵盖,尚无定论,其中一种说法,是指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董鄂氏、马佳氏、纳剌氏、索绰罗氏和伊尔根觉罗氏。

到了清代比较晚近的时候,原来用汉字记录满语多音节的完全译音式的满人姓氏,也多简化为用一个汉字来替代,比如,前面所谈及的“八大姓”,便大致地被改用了汉字的关、郎、舒、董、马、那、索、赵。

这里,受汉文化影响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老舍的姓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老舍原名舒庆春,到老舍时其家族业已冠用的汉字姓氏,所以,便产生了他们这个家族从前的满族旧姓是舒穆禄氏的猜测。

其实,这种猜测也还难以得到确证。

从满族姓氏的演化规律来说,既有原来冠用同一种满姓的人们改用了几种汉字姓的情形(例如各地各家族的舒穆禄氏,后来分别改用了汉字舒、徐、米、宿、孙、郑、萧、万等为姓),还存在着后来虽然改用了同一个汉字姓的满人们,原本却来自不同的满族姓氏的情形;在后一种情形中间,据了解,也包括了这个后来改为单个汉字的“舒”姓:不仅从前“八大姓”之一的舒穆禄氏中间的一部分人改姓了舒,另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氏族舒舒觉罗氏,也有一部分人改姓了舒,甚至,还有一个很小的氏族舒佳氏同样改姓了舒。

可见,永寿、庆春一家的旧时满姓,尚有舒穆禄氏、舒舒觉罗氏、舒佳氏等不少于 3种的可能性。

因为舒穆禄氏以前是个大姓氏,所以他家出自其中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这可以剪除在家谱方面汉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五、满族皇室家谱神话性特征对清代文学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它使清朝的小说都冠上一个神话性的开端。

《红楼梦》和《老残游记》是这方面的代表。

此以前者为例作一说明。

《红楼梦》在结构布局方面似亦继承了明末小说思潮中的尚“平中求奇”,这就是表层结构上以神话故事作框架。

《红楼梦》像明末许多实践“平中求奇”思潮精神的小说一样,设计了一个神话性的开端和框架,并将整本书故事纳进这个神话框架中。

作品的开头亦即第一回,写女娲补天所剩的一块巨石,因为不满于青埂峰下荒凉寂寞的居住,而向僧、道提出经历俗世的愿望,并获得了准允: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

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胜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方?望乞示明?”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说着,便袖了这石头,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到了书的结尾,又将前面的这个神话伏笔进行了照应:这一日,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前经过,见那补天未用之石仍在那里,上面的字迹依然如旧,又从头的细细看了一遍,见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便点头叹道:“我从前见石兄这段奇文,原说可以闻世传奇,所以曾经抄录,但未见返本还原。

不知何时复有此一佳话,方知石兄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也可谓无复遗憾了。

只怕年深日久,字迹模糊,反有舛错,不如我再抄录一番,寻个世上清闲无事的人,托他传遍,知道奇而不奇,俗而不俗,真而不真,假而不假。

或者尘梦劳人,聊倩鸟呼归去;山灵好客,更从石化飞来,也未可知。

”(第一回)而整部小说便是这块石头在尘世中的经历,因此本书也曾叫《石头记》。

这显然具有满族家谱神话特征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