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015.No4912摘 要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

随着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数学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

在数学学习中、建构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关键词 生活 数学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既要考虑数学教学中学生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又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面对这一系列难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的经验是有限。

教师要把握好尺寸,从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中,发掘出无限的数学知识。

1)从“玩耍”中学。

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

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比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玩过的玩具(汽车、坦克、机器人、奥特曼、手枪、布娃娃等)、图片(奥特曼、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葡萄等)。

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把它们分类摆放好呢?你以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呢?从而引出课题,提出数学问题。

又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教师把惠民工程的牛奶作为学具进行教学,学生惊奇地发现每周喝的牛奶里也隐藏着数学问题。

2)从“活动”中学。

小学生一般都跟随家长或自己独立买过东西,碰过无数的钱,可谁也没注意钱的奥秘。

如教学“购物”这一课时,教师出示购物课件,“同学们,商场里正在举行一场拍卖会,这些都是拍卖会上的一些商品,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购买的东西最多。

想一想:你是怎样付钱的,在付钱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种人民币的面值有什么不同?分别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参与购物的活动中发现人民币的面值比较多,有用元作单位的,也有用角作单位的……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用10张1角的人民币换,也可以用两张5角的人民币换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廖和春(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观音阁村小)等等。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已有的,只是平时没有注意到,没有去寻找规律。

数学实际就在我们的身边。

3)从“比较”中学。

比一比可以让学生寻找出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比如在教学“图形”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几个奥运福娃骑着不同形状轮胎(三角形、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同学们兴趣十足地猜想谁可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通过对几种图形进行比较,寻找出各种图形的特点,从而达到对图形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深对奥运知识的了解。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教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乏味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2 生活中运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教师就要去创设生活情景,去采撷生活实例,去捕捉数学信息。

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与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数学知识。

1)贴近生活的数学运用。

比如在教学“分类”后,让学生把自己书包内的物品进行分类。

学生通过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

再比如学习“购物”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包、文具盒、书和准备的小物品上标上价格,进行分类,组成小小百货店。

小组内同学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说一说是怎样付钱的,又是怎样找钱的。

学生经过实际买卖活动,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巩固了对元角分关系的认识。

又如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以后,让学生测量同学的身高、手臂展开的长度、课桌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度、讲台的长、宽、高以及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特别是通过测量同学身高的活动,他们深刻体会到团结的意义,同学间需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

2)高于生活的数学运用。

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处处需要推陈出新,需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

如教学“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老百姓超市’为了促销准备以购物小票抽奖,获得两张小票抽一次奖,其中准备了20个小球,2个红色,3个黄色,15个白色(要求每次要抽两个球),设有四个奖项: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价值65元的电饭煲,20元的2015.No4912雨伞,5元的洗衣粉,1元的蛇油膏。

假如你是超市老板将如何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超市的目的是多卖东西,以抽奖的名义吸引顾客,同时又不能让自己亏本,所以特等奖一定要设置难一些,两个球都是红色的。

一等奖可以是两个黄色球。

二等奖可以是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也可以是一个黄色一个白色,还可以是一个红色一个白色。

三等奖是末等奖可以设置简单一些,两个球都是白色的,因为白色球最多,最容易摸到。

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再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收集了自己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己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

这样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1]数学教学参考书.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PPT课件运用已进入各类学校的教学课堂,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已渗透到了农村地区学校,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要适应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必须学会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和技术,学会制作设计PPT教学课件无疑是比较好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提升的环节。

众所周知,PPT课件能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高度集成,PPT课件的运用不仅使枯燥无味、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而且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

既让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强化,又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通过近几年PPT课件的运用及制作设计,我得出几点体会,认为PPT课件制作设计应遵循几点原则。

1 课件制作设计应体现教学性制作设计教学课件,制作者首先应考虑到的是这一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内容应展现出它的教学功能性质。

PPT 课件应用是为教师课堂艺术的创新教学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工具,课件制作设计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每个模块必须以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为中心,并为这个教学目标服务;课件设计要以教材内容为基本依据,确定每个具体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课件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演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由于课件的直观、生动性会对学生记忆产生刺激,课件中绝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以免使学生接受到错误信息。

2 课件制作设计要体现教育性PPT课件设计应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能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主导与主体的双边互动。

在制作设计课件时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方法、授课策略、教学特点,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

在制作课件时要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把PPT课件使用得称心如意。

设计制作PPT教学课件的原则张 燕(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3 课件制作设计应具有运用的必要性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要能辅助教师阐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他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正因此,PPT课件在教学中才有其运用的必要性。

反之,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无足轻重,该课件就没有运用的必要了,并且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对于多媒体实验演示课件,可用于演示微观、宏观以及具有破坏性的不易或不能做的试验,如果PPT实验演示课件代替常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造成非真实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起不到辅助作用的课件,不能抱着为了课堂教学手段信息现代化的虚荣而运用。

4 课件设计应赋予网络化的特性目前,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因特网覆盖范围的迅速扩大和校园网的快速普及,使利用有限的教学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已是教育者的共识。

所以制作设计PPT课件自然要赋予网络化的特性,适用于网络上的动态浏览,快速传输、文件下载、音视频截取、交互通讯等技术特性。

5 课件制作设计应富有观赏性课件背景要美观大方,色彩(环保色)界面图片布局合理,大小适度;字体选择、字号的大小、粗细、颜色选用必须要讲究;动画音乐交替互动,辅助提示材料要简洁明了;与教学无关的插图不宜过于繁杂。

如果过于追求电脑特性所带来的视听效果而忽视了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本质,不仅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而且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相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