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房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性属本 虚标 实 , 本 虚主 要是心之 气血 亏虚 , 或合 阴阳之偏 虚 ; 标实主要是瘀 血 、 痰饮、 湿浊、 火热、 寒邪 以及 冲脉 气 逆撞 心
等 。张 艳 教 授 [ 3 根据 营卫 理论 以及脉 结代 提 出五脏气 虚 、 血
好的抗心律失 常作用 。研 究表 明 , 延胡 索提取 物颅 通定 的抗 房颤机理与其延长心房和房室 有效不应期 有关 。关 白附主治 心痛血痹 , 其 主要 化学 成分 之一关 附 甲素为 首次发 现 的全新
结 构类型的安全 、 有 效 的广 谱抗 心律 失 常一 类新 药l _ 8 ] 。汤依
群 等l 9 ] 在诱发大 鼠房 颤后 , 随机分为关 白附组 和对照组 , 测定
大 鼠心 房 肌 有 效 不 应 期 和 心 房 肌 缝 隙连 接 蛋 白 C x 4 O 的表 达 。 结 果表明 : 关 白 附 能有 效 抑 制 房 颤 持 续 时 间 , 延长 心房 E R P,
理念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房 颤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的认 识
房颤 中医属“ 惊悸 ” 、 “ 怔忡 ” 范畴 。“ 惊悸 ” 这 一病 名最早 出现于《 金匮要略 》 _ 1 ] , 其 中讲 到“ 寸 口脉动而 弱 , 动则 为惊 , 弱 则为悸 ” , 张 仲景认 为因惊 而脉动 、 因虚而心悸 , 通 过脉象论述 了气血不 足 , 心失 所 养 , 惊恐 所 触导 致 心悸 的病 因病 机 。杨
[ 1 9 ] 宾湘义 .白虎加 人参 汤 治疗 中枢 性 高热 2 9例 [ J ] . 中 医研究 ,
1 9 9 9, 1 2( 1) : 4 5 ~4 6 .
阻心脉 ; 虚 风内动 , 入心滞络 ; 心脾 两虚 , 心脉失荣 。
[ 1 1 ] 李海华 , 包新月 . 安 宫牛黄丸 辅助治疗 中枢 性发热 5 O 例[ J ] . 江
心房颤动是 常见 的心律失常之 一 , 发病率 较高 , 并且 随年
增减者死” 为代脉 ; “ 来去 数 , 时一 止复来 ” 为促脉 。其 中促 脉 只是“ 数 中一止” , 除间歇之外 , 其余脉 律相 同, 强弱大 小一致 , 无 短乱 之象 , 与房颤脉象不甚 符合 , 故 以促称之 欠妥 。李冬 梅 等_ 6 ] 通 过房颤患者的脉象观察并结合古 今学者对 相关脉象 的 论 述对 房颤脉象有 了新 的认 识 , 认 为房颤 脉象在 常见 的 中医 病脉 中相 当于散 涩短等脉及怪脉之解 索脉 , 并 将其规 范如下 : 1 ) 阵发性快 速性 房颤脉脉率 >1 0 0次/ 分, 当规 范为散 涩脉 和 ( 或) 怪脉之 解索 脉 ; 2 ) 慢 性持 续性 房 颤脉 脉率 6 O ~1 0 0次/ 分, 当规范为涩短脉 ; 3 ) 慢 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 0次/ 分, 当
西 中 医药 , 2 0 1 2 , 2 : 2 2  ̄2 3 .
[ 1 2 ] 宋邦华 , 李世强 , 梁金波 , 等 .醒脑退热汤 治疗 中枢性高热 1 5 0例 疗效观察 [ J ] . 河北 中医. 2 0 1 2 , 3 4 ( 7 ) : 9 9 8  ̄9 9 9 .
[ 2 O ] 殷力涛 .羚羊 角汤 治疗急 性 出血性 脑卒 中继 发 中枢 性高 热 4 2 例_ J ]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 0 1 l , 9 ( 2 ) : 4 8  ̄4 9 . [ 2 1 ] 魏勇军 , 张军 海 .通腑 清 脑 合剂 灌 肠治 疗 中枢性 发 热 临 床观 察[ J ] . 河北 中医, 2 0 0 6 , 2 9 ( 4 ) : 3 0 6 , 3 0 8 . [ 2 2 ] 陶文强 , 舒鑫 , 方海云 , 等 .大黄芒硝 内服治疗高血压 脑出血患者 中枢性高热 3 0例L J ] . 中医杂志 , 2 0 1 l , 5 2 ( 1 5 ) : 1 3 2 3  ̄1 3 2 4 .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5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7 7
房 颤 的 中 医药 研 究 进 展
沈 金龙
( 浙 江 中医药 大学 ,浙 江 杭 州 3 1 0 0 5 3 )
关键词 : 房颤 ; 中 医药 ; 研 究 进 展 中图分类号 : R 5 4 1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O 7 —2 3 4 9 ( 2 0 1 3 ) 0 5 -0 0 7 7 -0 2
2 房颤 中医脉象 的研 究
房颤在脉诊上 可表现为脉律绝对 不规则 , 脉率快慢不一 ,
力量强弱不 等 , 当代 中医 学者将 其 归 属 于结 、 代、 促脉 。《 脉
经》 记载“ 往来缓 , 时一 止 , 复来者 ” 为结 脉 ; “ 脉五来一 止 , 不 复
规 范 为 涩 结 脉 或 涩结 代 脉 。
龄增长 , 具有较 高 的致 死率 和致 残率 。现代 医学 对房 颤 的发
病机制 尚未完全 阐明 , 治 疗 仍 有 一 定 的 困难 。 近 年 来 中 医 在 对 心 房 颤动 的研 究 中 取 得 了 较 大 的 成 就 , 开 拓 了 治 疗 房 颤 的
脉不充病理机制 的认 识 , 认 为房颤 发生 的主要 病机 是心 气 阴 两虚 , 同时可伴 有瘀 血 内扰 心神 。徐 成秋 [ 4 0 认为 房颤 病位 在 心, 其本在 肾 , 以心 肾阴虚 、 虚热 内盛 为主 。李 丰涛 _ 5 等将 房
颤 的 病 机 特 点 归 纳 为 4点 : 气 阴两虚 , 心神失养 ; 痰 饮瘀血 , 痹
湖[ 2 通 过 对 前 人 文献 的 查 索 把 “ 房 颤” 与“ 风 动” 相联 系 , 认 为 房 颤 的 基 本 病 机 为心 宫 虚 风 内 动 , 其 病位在心 而累及于 脉 , 病
3 房颤 的中 医治疗
3 . 1 单 味中药的研究 单 味 中药 的 临 床 和 实 验 研 究 发 现 [ 7 ] , 麦冬 、 炙 甘草 、 三七 、 云 南 白药 、 甘松 、 青皮 、 冬 虫 夏 草 等 均 有 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