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1)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2)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3)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写人们的感受有何作用? 2、课后练习三。
1、说一说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几乎……就”说明了造桥之快,但不等于是“同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
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 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 教授、中国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 术协会副主席等职。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的 设计研究就教学工作。三十年代他设计并 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又参加 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 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科 普读物﹐被称为“中国桥梁之父” 。1989
年因病去世。
本文是茅以升写的一篇带有 科学幻想性质的说明文。题目中 “远景图”的意思是人们对某种 事物未来情况的合理设想。本文 题目,告诉了读者本文写作的主 要的内容,即桥梁事业发展的远 景蓝图;也告诉了读者本文内容 的时态特点,即未来时,是想象 中的。另外,由本文题,我们又 可以知道本文的体裁。
5、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归纳各部分及层次的主要内容。 全文十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l、2自然段)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基本构造。 第二部分(3~13自然段)说明将来的桥怎么造,是什么样的。 本部分可以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3、4自然段)引出下文,并再次强调桥的重要性。 第二层(5、8自然段)主要谈在现有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建桥技术和使用
础”。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桥是构造什么样的;使语言“深入浅出” ,便于理解。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口头说说其作用。 (1)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 (2)现在的郑州黄河铁路桥,长约三公里,河中有许多桥墩。
(3)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象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
完成。
鹊桥 què 桥墩 dūn 潜力qián 轮廓 kuò
妨碍 ài 缆绳 lǎn 颠簸 diānbǒ
混合 hùn 便宜 pián 弹琴tán 强大 qiáng
混水 hún 方便 biàn 弹头dàn 勉强 qiǎng
涨潮 zhǎng 转学 zhuǎn
倔强 jiàng
涨红 zhàng 转动 zhuàn
体会: 双重否定句具有强调作用; 反问句也有强调作用,并能启发人思维; 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的结合,起强调作用。
▲本文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还要对未来 的桥梁业进行大胆的设想,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对当时存在的桥梁可能觉得 不尽如人意,对现有的不满足,所以 萌出了对已有的事物进行改进、完善、 扩展和延伸或重构和创造的想法。这 还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 不断创造的科学精神。
远景 潜力 成本 轮廓 生色 添娇 妨碍 颠簸 点缀 袖珍 小巧玲珑 望洋兴叹
未来发展的情景。 潜藏着还没有发掘出来的能力。 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的全部费用。 (事情的)概况。 增添光彩 。 增添美的景致。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上下震荡。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体积小便于携带的。
(东西)细致精巧。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
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列数字
本文的语言质朴、简洁而又生动。如开头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引资料), 说明桥的重要作用。在说明桥的构造时,用“一条板凳”打比方,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此外,文章还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和比拟、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 使文章富于科学性并具有文学色彩。
1、说一说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武汉长江大桥
上海南浦大桥
英国福思桥
建于1880-1890年,是桥梁史上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该桥早已渡过百年,一直被认为 是现代桥梁开始的象征。
金 门 大 桥
世界上最著名的悬索桥
伦 敦 塔 桥
船只通过时,桥身会打开成“八”字状。
日本明石海大桥
(目前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
世界第一钢拱桥
茅以升
美,全桥搭成各种姿态,还有不同的色彩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课后练习三 1、①句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不能不……”,强调了 陆上和水上交通的重要性。 2、②句运用了反问句式“不就可以……吗”,说明了 这种设计的巧妙性,有启发思维的作用。 3、①句是两种反问和双重否定结合的句式,起到了强 调的作用。
(2)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差不多”是说明了“几乎”不需要人的劳动力,体现了机械化的程度高,这
个词也体现了写人们的感受有何作用? “胜似闲庭信步”写出人们悠闲自得的心情,是为了衬托说明未来的桥造得很
更新的建筑材料,会使将来的桥造得更快、更便宜、更美、更低。 第三层(9一13自然段)突破了现有桥梁的造型和结构,对将来的桥作了更大
胆的设想。 6、本文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由一般桥的改进到特殊桥的创造,想象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所以为逻辑顺 序。
1、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运用“打比方”:把桥比喻成板凳,面是“桥梁”,腿是“桥墩”,脚是“基
1、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主要写将来的桥梁什么样,怎样造。
2、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将来的桥会造得“更快、更低、更便宜、更美、
更方便”。 3、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
将来的桥有可能出现没有桥墩、空心的桥墩、自 由弯曲、袖珍桥、“无梁飞渡”。 4、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第三自然段为过渡段。它的具体作用是引起下文。
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胜似闲庭信步
比喻做一件事而
胜过在清静的庭院中随意散步。(语出毛泽东诗词《水调歌 头·游泳》)
1、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3、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 4、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 么? 5、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归纳个部分 及层次的主要内容。 6、本文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