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茅以升及钱塘江大桥建造始末PPT课件

茅以升及钱塘江大桥建造始末PPT课件


.
6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
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
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
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
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
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
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
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
10
钱塘江大桥是一座经受了抗日战火洗礼的桥。 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 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号桥墩的沉箱里和几个 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 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 钱塘江桥冒着敌人的轰炸,终于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 钱塘江大桥建成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 “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 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 物资车辆无数,候渡过江,数以数十万计。 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 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 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 当时先生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料,辗转后方。”为了阻断 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 ,这是何等悲壮的义举。 11
.
12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 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为首的我国桥梁 工程界的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 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 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 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
.
3
.
4
1916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即唐山交通大学,现为西南交通大学)。 参加清华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 茅以升西南交通大学毕业证[2]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 (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 是该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 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赴美留学。 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 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 (今西南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 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 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 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5 金质研究奖章[3] 。
1937年12月23日,
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
1948年3月,
大桥修复通车。
.
7
钱塘江大桥开工于1934年。当时,
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
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
钱塘江乃著名的险恶之江,
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
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约束,若遇台风袭击,
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
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
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
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于桥梁事业,后又负笈美国,
于康奈尔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专攻桥梁
木桩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
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断桩。
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
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
使原来一昼夜只打1根桩,提高到可以打30根桩,
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建桥遇到的第二个困难
是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
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
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
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
沉箱上再筑桥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开始时,
一只沉箱,一会儿被江水冲向下游,一会儿
被潮水顶到上游,上下乱窜。后来把3吨重的
铁锚改为10吨重,沉箱问题才得以解决。
第三个困难是架设钢梁。
.
9
茅以升采用了巧妙 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 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 省工省时,进度大大加快。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工程教育家)
.
1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 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 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所以没有去。 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 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 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 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 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 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 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
专业并获博士学位。他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
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
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
自任桥工处处长,请在康奈尔大学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
寝馈于斯,志在必得。
.
8
建桥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打桩。为了使桥基稳固,
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个
桥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桩,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大桥。 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克尽厥责。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再生于和平建设之世。 他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 可歌可泣的一页,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他使沪杭与浙赣两条铁路相连接, 使钱塘江两岸由天堑变通途。通车65年以来, 他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先生把工地办成学校, 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 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 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