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制与知识生产的新模式
对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借鉴:
一些组织结构的冗余 组织内任人唯亲 组织人员水平较低 组织扁平化,明确责任与分工 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 需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企业所有者任意插手 企业管理
保证管理人员为专职的公 职人员
-------迈克尔· 吉本斯
简介:
本书提出了知识生产模式变化的新 观点,即: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1是指 基于牛顿模式的科学研究,以单学科研 究为主,而知识生产模式2是指在应用 环境中,利用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更 加强调研究成果的绩效和社会作业的知 识生产模式。本书分析了模式1和模式2 的变化,如机制、观念、实践、政策等, 讨论如何制定和实施新的科学政策以适 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全书分为7个部 分,约20万字,包括:知识生产的演进, 知识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研究和教育的 大众化,人文科学的知识创新,企业创 新中的竞争、合作与全球化,知识生产 的制度化,知识生产的社会管理等内容。
主要特征:
①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 有明确规定。 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 中。 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 企业的所有者。 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 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
第二,走出现代科层制困境的第二个出口是铸造政治与社会 领导人的独立的政治人格。韦伯认为,官僚主义使得几乎每一个 行政领袖都淹没在技术绝对主义的情景之中,这种工具主义的正 当性甚至已经成为集体无意识而得到人们的遵崇,它是一种社会 不自觉的潜在魔力。在当代,培育具有个性的、意志坚定目标明 确、对自身行动充满信心并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领导人已成为十 分迫切的任务。这样的领导人将是打破普遍主义的重要因素。
韦伯认为 任何一种 合乎需要 的统治都 有着合理 性基础。
传 统 型 统 治
基于传统背景之上 的合法化统治
依靠个人魅 力而建立的 合法化统治
卡 里 斯 马 型 统 治
借助法律的 正当性建立 的合法化统 治
法 理 型 统 治
第一,由于官僚主义是最难破坏的社会结构之一,同 时由于作为一种技术主义的必要性,对官僚主义决不能采 取决裂的态度。试图用扩大公共领域的办法解决现代科层 制,表面上似乎在倡导一种民族要求,但其结果必定是大 大降低效率、法律秩序和物质发展水平这些现代文明成果。
企业组织在知识管理的环境中,不应再完全依靠其自 身内部的研发,而是应该组织相关企业和各个行业一起形 成研发联盟,共享知识创新成果;抑或广泛吸收外部创新 成果,整合企业组织内部创新充分进行学科之间的交融, 实现学科之间知识的互相借鉴。
在学科实践方面,大学组织也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实 践活动以及产出知识的市场产品转化,能与企业进行良好 的对接。
基于传统学科研究基础之上
基于跨学科研究基础之上
知识生产的模 式2更多是偏向于 知识经济时代,市 场和商业化对科研 成果的追求。
跨学科的知识生 产模式,并不仅仅指 不同学科之间简单的 结合,还有组织的方 式、规模、人员的遴 选以及质量的控制之 间的整合。
模式2典型特征(与模式1对比):
①模式I 的问题设置和解决是在大学共同体的纯学 术情境中进行,而模式II 中知识是在广阔的应用情境下 生产的; ②模式I 具有高度学科性, 而模式II 强调跨学科 性; ③模式I 是以技能的相应同质性为特征, 而模式II 突破传统的大学为中心、具有共同学术规范和学术价值 观的传统生产模式,强调通过需求、利益和所有相关行为 者之间不断磋商, 围绕某一应用情境确定合作解决的问 题,在不同参与者的互动中促进知识生产,具有明显异质 性; ④模式I 科研组织结构单一稳定,而模式II 科研组 织结构具有多样性; ⑤在质量监控上,模式I 采取传统同行评议、学术研 讨等方式,模式II 则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异类团队等实 施新型质量控制。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 或官僚制。它是由德国社会 学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的,建 立在其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之 上,体现了德国式的社会科 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 合。按照通行的解释,官僚 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 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 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 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它既 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 管理方式。
马克斯· 韦伯(德语: Max Weber,1864-1920)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 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 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 力的思想家。韦伯最初在柏 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 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 学等大学任教。对于当时德 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 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 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 宪法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 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 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 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 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 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 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知识生产越来越快地由传统的 学科活动转移到新的社会情境中
在模式2中,知识生产不再是由学术研究共 同体创造,而是由“多种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创造 出来,它们包括跨国公司、网络公司、小型高技 术公司、政府组织、研究大学、实验室、研究院 以及跨国研究项目等”。
研究资助模式的多样化与多元化
对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借鉴: